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福建省选育的、生产上正在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其3种营养含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麦品种多次收割的麦苗产量,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都存在明显差异。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麦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比其它4个品种优越。试验认为,进行大麦品种筛选对于麦苗产品生产开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3.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国内外对麦绿素的研究开发进程明显加快 ,日、美等国已进入麦绿素的商品化生产阶段。麦绿素制成品及以麦绿素为添加剂的保健品、食品在国外及香港、台湾市场上已有销售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人们对麦绿素的认识愈来愈明晰。大量的研究表明 ,麦绿素是理想的天然的健康营养源 ,具有令人惊奇的营养保健效果。绿色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营养、酶等 ,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麦苗的幼叶含有大量的麦绿素 ,其中维生素 C的含量是柑桔的 6 0倍 ,矿物质是菠菜的 18倍。还可能含有抑制癌细胞的酶、天然叶绿素。…  相似文献   

5.
铝(Al)和锰(Mn)是限制酸性土壤作物生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以耐铝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麦生长、叶片功能和氧化胁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铝毒害导致大麦根长下降,根系干物质量降低,锰毒害显著降低植株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铝锰共存时锰加重大麦铝毒害。铝锰胁迫降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复合处理下叶片功能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单独铝或锰处理。胁迫处理下叶片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以叶绿素a含量和叶片蒸腾速率最明显。胁迫处理对铝敏感品种的生长和叶片功能毒害强于耐铝品种。铝锰胁迫引起大麦功能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铝敏感品种增幅更大,复合处理时两品种叶片 MDA 积累量及铝敏感品种 POD 和 SOD 活性增幅显著高于单独铝或锰处理。  相似文献   

6.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用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处理20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120 h后毒素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和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并测定了强抗病性种子萌发48 h、72 h、120 h和168 h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发现,按照萌发抑制率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大麦品种分为3类,即高抗型(占5%)、中抗型(占60%)和高感型(占35%),3个类型间的被测萌发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随时间推移,经毒素液处理的强抗性品种甘啤2号幼苗中的SOD、CAT活性总体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以胁迫72 h时的SOD、CAT活性最低;POD活性及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2 h时最大;经毒素液处理的甘啤2号中SOD、POD、CAT活性、Pro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对大麦种子胚根、胚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麦植株通过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提高抗逆性;利用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处理种子可以初步快速筛选出对其具有抗性的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条纹病菌抗性机制的研究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麦绿素用大麦新品种(系)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麦绿素用大麦品种从播种到出苗、第一次收获所需天数依次延长。大麦苗收获三期的鲜叶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最高,品质也较优;9月20日和10月20日播种的品质最优,产量也较高;而11月9日和11月19日播种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麦绿素用大麦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9.
低钾胁迫对不同钾营养效应型大豆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伟  曹敏建  王晓光  李植 《大豆科学》2005,24(2):101-105
以四种钾营养效应型大豆品种(系)(铁丰31号、沈农6号、铁95068-5、GD16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钾浓度处理,研究低钾胁迫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的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出现最晚.从敏感型来看,耐性系数高的不敏感型品种(系)CAT与POD的活性差异明显高于耐性系数低的敏感型品种(系),SOD活性差异则不甚显著.由此,本文认为大豆钾营养敏感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保护酶系统活性差异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麦对叶斑病响应的生理机制,以对该病害抗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感病)与蒙啤麦3号(抗病)为材料,接菌后测定了大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氧化还原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11个生理指标,比较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对叶斑病菌侵染的反应差异因生育时期和指标而异,其中与蒙啤麦1号相比,蒙啤麦3号苗期的脂氧合酶(LOX)、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升高幅度较大,拔节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LOX、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及脯氨酸(Pro)和MDA含量的上升程度较大,孕穗期的SOD、POD、PPO、LOX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Pro和SS含量增加幅度较大。通过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对大麦抗叶斑病能力贡献率较大。由此可见,大麦对叶斑病的生理响应因品种、生育时期而异;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大麦抗叶斑病的重要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啤用大麦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3年对从中国农科院品资所、西安市农科所、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引入的51份冬性大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期望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啤用大麦品种。结果表明:驻9217、邯96-58等5个品种对当地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且综合性状优异;W-03、驻9217、西安2007的品质达国优标准,且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可直接进行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大麦苗产量及其麦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复合肥施用量有利于麦苗产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提高;但过高的复合肥施用量(87.5 kg/667 m2)麦苗的增产效果减弱,且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出现下降.试验表明,在当地适量基施垃圾土的条件下以每667 m2配施62.5 kg复合肥(N:P2O5:K2O=16:16:16)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大麦立体栽培理论,更好地推动高海拔地区大麦的生产,通过不同海拔种植大麦试验,分析了海拔对大麦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大麦生育期显著延长,株高显著增高,千粒重增大,籽粒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麦芽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氮先降低再升高;海拔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在试验区内产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对两个大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相同。因此,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重视海拔对大麦品质的调控作用,以改善大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啤酒混浊是一个严重的品质问题,它显著缩短啤酒的贮藏与货架时间。为给生产低混浊啤酒大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用混浊特性不同的4个大麦品种,设置不同的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探讨氮肥运筹对啤酒混浊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供试大麦品种之间和氮肥施用时期之间混浊性状差异极显著;澳大利亚大麦品种Franklin和Yerong的酒精冷混浊值(ACHD)显著低于国产大麦品种浙大9号和花30。Franklin的混浊敏感蛋白最低,花30次之,浙大9号和Yerong的混浊敏感蛋白含量较高。增施抽穗期氮肥,显著提高大麦的混浊度。不同氮肥用量之间,混浊敏感蛋白HAP1和HAP3差异极显著,但酒精冷混浊值和HAP2无显著差异;品种与氮肥用量及施用时期之间的互作效应对部分混浊性状表现显著。因此,为生产低混浊的啤酒大麦,生产上首先应考虑选用低混浊品种,并在氮肥施用上适当减少穗肥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驻99024、驻20057-9、驻大麦7号、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3-257及驻大麦4号等7个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系)中,两个多棱饲料大麦驻大麦4号及驻3-257和二棱啤酒大麦品种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大麦7号及驻20057-9这六个品种(系),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均可在豫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以驻大麦4号及驻大麦3号抗性最好,而驻99024适应性抗逆性稍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播期对青贮大麦产量、青贮原料品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3个大麦品种(系)(垦啤麦13、P13-3和甘啤4号)为材料,分别于3月18日、4月2日、4月17日播种,对其青贮农艺性状、干草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贮大麦生育期大幅度缩短,4月17日播种时生育期较3月18日缩短22~23 d。晚播会显著降低大麦干草产量,晚播(4月17日)时3个品种(系)干草产量比早播(3月18日)降低15.2%~24.2%,其中垦啤麦13降幅最大。推迟播种使垦啤麦13和甘啤4号茎、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上升。晚播使P13-3和甘啤4号洗涤纤维含量(中性和酸性)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显著降低P13-3的粗蛋白含量,提高甘啤4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播期对青贮品质影响因品种(系)而异,晚播降低了甘啤4号青贮的pH值、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含量,对其他品种(系)无显著性影响。总体来看,新疆青贮大麦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17.
大麦是兼食用、饲用、酿造于一体的作物 ,蛋白质含量是各种用途大麦的重要品质性状。本研究在我国南方冬大麦区设置 8个试点 ,测定分析了 10个大麦品种在各试点种植两年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在品种间、地区间以及年度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两年平均 ,浙农大 6号和盐引一号分别为蛋白质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 ,泰安和杭州是蛋白质含量最高和最低的试点。年度间和品种与地区及品种与年份之间的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