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丹妮 《福建茶叶》2016,(1):222-223
采茶戏自明朝中叶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其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张力。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更是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它是起源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民间地方剧种,蕴含着文化的精髓,从采茶戏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客家文化和茶文化。采茶戏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以及采茶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创新。本文将对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进行分析,紧扣采茶舞蹈中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发展现状、采茶戏音乐唱腔与客家民间小调,充分挖掘采茶戏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丰富而具体的茶文化造就了赣南客家的采茶戏艺术,也让我们对客家文化和赣南地域文化形成了全面认知。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出发来理解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产生背景,通过分析赣南客家采茶戏的艺术形式,进而诠释赣南客家采茶戏艺术中具体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金鑫 《福建茶叶》2016,(9):322-323
博白客家采茶戏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音乐文化溯源。本文对采茶戏音乐剧的渊源进行了剖析,并对博白客家采茶戏剧的曲体声腔、采茶曲调、乐器使用、剧目创作等方面梳理采茶戏音乐剧文化的精髓,针对采茶戏音乐文化发展困境提出"封闭性"的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洁 《福建茶叶》2016,(4):346-347
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客家特有的文化产物,其特有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客家的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历史,同时反映客家人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性格特征以及精神世界等。文章分析了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希望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雪松 《福建茶叶》2016,(6):304-305
位于广西省东南部的博白是客家的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客家文化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博大精深,其中,采茶戏独具一格、底蕴深厚,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博白客家采茶戏的内容非常丰富,旋律类型多样,曲调纯厚优美,节奏动感鲜明,是采茶音乐中最为古老的一类,它折射出客家人质朴善良、豁达率性、追求精神超脱的民族性格。本文在广泛调查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博白客家采茶戏唱腔及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采茶戏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博白客家采茶戏作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容、明快优美的旋律、纯厚挚朴的曲调,传递出了博白客家采茶戏的文化艺术品格。它蕴含了广西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具有极强的地方性剧种特征,折射出广西博白客家采茶人对人生的精神追求。为此,我们关注广西博白客家采茶音乐艺术的内在魅力,通过对广西博白客家茶腔音乐的研究,探索博白客家采茶戏茶腔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客家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思维,事实上对赣南采茶戏的创作与形成有着根本性的推动力。大量丰富的艺术化色彩看,因此在赣南采茶戏转型传承与发展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整个文化进行深度传承,就值得我们有效分析。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的形成背景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对我们对整个客家茶文化的成熟理解与具体认知,通过深度探究文化与艺术之间具体关联性,进而全面、精准的探究客家茶文化对整个赣南采茶戏艺术风格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洁 《福建茶叶》2016,(12):359-360
江西采茶戏又名三角戏,它是源于客家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当地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神韵,成为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江西采茶戏之中,以民众的日常生活采茶劳作为题材,吸纳了江西客家的民歌、民间舞蹈形式、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等艺术营养,具有地方传统习俗特点,通过对江西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挖掘,可以看到由江西采茶戏音乐艺术形态中所折射出的审美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崔芮铭 《福建茶叶》2016,(8):225-226
在江西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不仅是当地人们所熟知的戏剧曲目,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节目,更是连接与沟通客家族人的一架桥梁,是传承悠久历史与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作为现代人,应当以客家语言为媒介、以艺术文化为传承,将采茶戏这一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下面我们将采茶戏延伸至采茶健身操,通过详解健身锻炼的实际效果与具体意义引领采茶健身操向更宽更广的范围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许乐乐 《福建茶叶》2016,(12):302-303
赣南客家采茶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今仍旧屹立不倒,赣南地区长期的茶叶生产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茶文化,推动了赣南采茶戏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经历了茶叶发展的过程,并且与茶文化共同融合形成独特的戏曲风格。本文通过对客家茶文化的内涵分析,探讨了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领悟客家茶文化和赣南采茶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博白客家采茶戏是客家民间曲艺中的靓丽奇葩,由茶农日常的舞蹈、山歌、小调、花灯等糅合发展而成,以鲜活灵动、连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呈现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状貌和社会心态。作者从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的历史、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予以梳理寻绎,进而从茶文化的向度进行了以茶入戏、戏以载道、戏与茶游、以戏为乐等诸方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范明磊 《福建茶叶》2016,(3):354-355
本文介绍了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博白采茶戏音乐的演出特点与艺术特色,提出传承策略如下:打造"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基地;在校园中推广客家采茶戏音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差异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加,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音乐美学是独立艺术学科具备完整理论体系,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多项美学特性分析,确定不同特性间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赣南采茶戏是传统客家劳动人民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两江文化烙印,戏曲音乐的艺术价值研究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地方音乐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自发开设专门地方音乐课程,增加对传统民俗音乐介绍,但是由于现代采茶戏受众较少,相关作品艺术价值探讨还很不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赣南客家采茶戏展开,首先概述音乐美学视域下采茶戏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音乐美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艺术价值,以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的江西南部地区,长久以来,在这一区域一直流行着极具民俗风情的采茶戏,这一民俗舞蹈从一个侧面将客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能够从舞蹈形态展现出地域人民的生活百态,而且能够反映出客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现在采茶戏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旧感染着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审美价值的不断变化,研究采茶戏的舞蹈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茶戏作为我国江南地区和岭南部分省份的传统戏曲之一,早已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尤其以赣南采茶戏最为有名。作为一种客家民俗文化,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与体育舞蹈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两者之间的结合就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内容。有鉴于此,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点出发,探究采茶戏与体育舞蹈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采茶戏表演起源于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因地域文化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别的采茶戏,归根溯源都是受着当地文化的熏陶和渗透而形成的。它所表现的内容都离不开当地民族文化风情。因此,情绪表达是采茶戏表演非常关键的因素。恰当的情绪表达能使采茶戏表演不仅具有美学气质,更具有深厚内涵。因此,本文立足于情绪认知的层面,在对采茶戏表演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探究了满足于情绪认知理论要求下的采茶戏表演创新思路。希望这些思路对于日后的采茶戏表演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演唱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乃至具体的情感启迪,实际上都是基于价值认知的关键素材。本文拟从客家民歌艺术的内涵及形成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客家民歌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对比,从而全面探究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实现赣南采茶戏演唱艺术提升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9.
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采茶戏的形式和内涵,研究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更好的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及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起源于采茶歌舞,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并蕴含着深厚的茶文化思想。对其中的代表性曲目《睄妹子》的音声形态、行为结构以及观念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