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95年7月,对贵南县森多乡100个牧户的畜种、畜群结构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作归纳与分析。调查范围涉及全乡16个村中的14个,参加统计的牲畜26710自然头。调查结果:牲畜群体结构为,绵羊占82.74%,牦牛占12.54%,山羊占4.16%,马占0.56%,适龄母羊比例54.29%,从总体上看属效益型结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畜种结构,提高母畜繁殖率,降低成幼畜死亡率;突出的问题是养畜大户的适龄母羊比例很低,成年羯羊的比例很高,压栏现象严重,说明该区牧民尚未摆脱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1 各类牲畜存栏及分布情况 祁连县东西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中部则是农牧结合.畜种构成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业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进行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6年底,各类牲畜存栏117.49万头(只),其中藏羊99.28万只,占84.5%,可繁殖母羊57.66万只,母畜比例为58.07%;牦牛16.89万头,占14.37%,可繁殖母牛6.16万头,母畜比例为35.41%;黄牛存栏5 100头,占0.43%,可繁殖母牛2 151头,母畜比例为42.17%,杂种化程度85%;猪存栏250余头,以农户散养自食为主,种猪存栏极少.  相似文献   

3.
祁连县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区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8年,各类牲畜存栏138万头(只),其中藏羊120万只,占86.97%,可繁殖母羊69万只,母畜比例57.5%;牦牛18万头,占13.04%,可繁殖母牛6.37万头,母畜比例35.41%;黄牛存栏5500头,占0.4%,可繁殖母牛2319头,母畜比例42.17%,杂种化程度90%;猪存栏250余头,以农户散养自食为主,种猪饲养及少.全县共存栏种公羊2.76万只,种公牛0.26万头.  相似文献   

4.
<正>哈萨克羊是我县主要饲羊的绵羊品种,加强哈萨克羊适龄母羊繁育及羔羊的管理,是提高哈萨克羊繁殖成活率,提高选育改良,增加养羊收益的关键措施。1繁育母羊的饲养管理1.1饲养管理平时要加强适龄母羊的饲养管理,选择优质草场放牧,对草场不能满足母羊营养物质的需要,母羊体况一般可对配种前母羊实行的短期补饲优质牧草及喂含VE丰富的混合饲料,以保证母羊正常发情,增加排卵数,提高授胎率,牧区放牧羊组群规  相似文献   

5.
国营条山农场滩羊群结构随整群阶段呈现动态变化。年均存在滩羊2551只,其中公、母、阉羊分别占7%、76~84%、8~16%,公母比为1:11~12;母羊年龄结构稳定,羔羊占18%,育成羊占15%,适龄繁殖母羊占67%;羊均年纯收入18.4元,是干旱半荒漠条件下,畜群结构、养羊效益和管理措施较为理想的养羊模式,可在类似条件下推广利用。文中还建议该场滩羊公母分群,并使性别比逐步达到1:20~30等改进  相似文献   

6.
农村提高肉羊生产水平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的种群结构在农村发展养羊业,母羊在畜群中比例很容易被人忽视。有的畜群中都是母畜,造成每年的盈利很低;有的母畜的比例很低,造成畜群长时间无法更新和发展。以产肉为主的羊群,若母羊比例在60%以下是很难盈利。一般情况下产肉为主的母羊比例应占70%。若把羊群中母羊的比例由60%提高到80%,每100只母羊的产肉量可增加28%。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短缺,营养供应不足对放牧家畜,尤其母畜及其幼畜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发出了适宜藏羊、牦牛利用的预混料、浓缩料等营养补饲料,通过冷季营养补饲及调节,提高母畜的繁殖成活率和幼畜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冷季利用以浓缩料和预混料为基础的营养补饲料,放牧藏母羊的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5.22%和4.17%。浓缩料营养补饲料组藏羔羊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分别提高4.64%和15.72%,藏寒杂种羔羊分别提高6.21%和21.38%;预混料营养补饲料组藏羔羊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分别提高4.04%和23.81%,白牦牛犊牛初生重和1月龄日增重分别提高9.15%和29.73%。浓缩料营养补饲料补饲效果好于预混料,二者补饲繁育母畜,可降低羔羊、犊牛的培育成本。  相似文献   

8.
正畜牧业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优势产业,畜种资源十分丰富,草食牲畜占绝对优势,除数量最多的牦牛外,藏系羊(包括藏绵羊和藏山羊)是仅次于牦牛的第二大畜种。发展养羊业不仅有利于提高草原综合利用率,也是发挥全州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研究甘孜州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路途径,对加快肉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适度规模养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启东市养羊者达1724户,共养山羊44281头,户均25.69头。但规模不等,效益也颇不一致。为了探讨规模对群养山羊效益的影响,最近我们以山羊繁殖、生长发育、发病死亡、劳均收入等方面,对规模养羊户进行了专题典型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不同饲养规模羊群繁殖性能表1    母羊配种繁殖情况比较    (头、%)户均饲养数统计户数配种受胎流产母羊产羔配种母羊受胎数受胎率头数流产率产羔数产活羔胎均产活羔179213111890.081714.412011731.711063726691.67812.121151071.85833595593.20610.91102921.88613464291.3049.5276721.…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山区农户养羊适宜规模在30~50只,适龄母羊比例为65%,户均种植0.67hm2左右的紫花苜蓿,实行放牧与半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同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搞好驱虫与防疫工作,养羊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一)羊的来源紧缺 由于各地普遍开展禁牧,而舍饲繁殖母羊成本增高,效益降低,因此,母羊养殖户越来越少,户均养羊数也减少,可用于育肥的羔羊明显减少.育肥户羊源不达标,育肥效果不佳,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12.
高颂  于应文  冯琦胜 《草业科学》2017,34(12):2554-2560
采用入户访谈方法,对青南牧区典型雪灾地达日县、玛多县和称多县牧户家畜养殖结构、繁殖成活率、出栏量,冷季死亡、掉膘和补饲情况,牧户暖棚建设和收支及对冬春雪灾设计方案效益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户均家畜养殖数为82.5~423.2AU(羊单位,animal unit),家畜年补饲水平为1.2~26.5CNY·AU-1,牧户家畜几乎不出栏,有暖棚设施的牧户占总牧户的1/3,收入主要靠政府补贴,饲草料储备低,占家庭总开支不到5%。牧户应对雪灾能力弱,在大雪灾和中雪灾年份,研究区家畜繁殖成活率分别为41.5%~75.9%和65.0%~86.4%,冷季死亡率分别为13.2%~24.4%和8.2%~12.8%,掉膘率分别为30%~40%和20%~30%。针对牧户家畜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定出栏量+补饲的对策,以减少家畜冬春雪灾死亡损失,提高牧户应对雪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高寒牧区放牧藏羊繁殖潜能,提高繁殖效率,进行了藏羊早期配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藏羊通过早期培育,在10~13月龄配种,产羔率达到99%,羔羊发育和生长良好,母羊连续繁殖第二胎产羔率98%,两胎羔羊成活率均在97%,母羊体重高于常规放牧饲养的同龄母羊,没有发现对母羊健康和连续繁殖能力造成的影响,具有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母羊繁殖成活率是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母羊繁殖成活率,建议选良好的羊品种进行交配、选择合适的配种年龄、加强母羊营养供给、合理利用公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甘南牦牛是当地特有畜种,是甘南州牧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的繁殖成活率是牦牛养殖业发展和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母牦牛群的年龄结构、参配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怀孕阶段饲养管理、配种期的优化管理等方面综述了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措施,旨在为牦牛养殖和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南欧拉型藏羊一般为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初配年龄在1.5岁左右,成年母羊繁殖成活率为74.17%,繁殖性能低。根据配种季节不同可分为冬羔和春羔。冬羔成活率为92.51%,春羔成活率为85.49%,冬羔初生重显著高于春羔(P0.05),冬羔5月龄时平均体重为29.5kg,同月龄的春羔为27.5kg。经测定1岁冬羔剪毛量为0.75kg;春羔剪毛量为0.55kg。冬羔显著高于春羔(P0.05)。冬羔优于春羔,要加大冬羔的生产。母羊繁殖性状也受到年龄的影响,1.5岁初配羊与成年母羊相比,成年母羊产羔数、断奶数和初生重显著增加,经产母羊繁殖成绩高于初配母羊。为了进一步提高甘南欧拉羊的繁殖性能,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暖棚养殖和冷季补饲工作,研究推广频繁产羔体系,以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唐康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11):38-38
1适当提高适龄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让适龄母羊在群中比例占到60%以上,是提高绵羊繁殖率的重要途径。应把老龄母羊逐步淘汰,补充幼龄母羊,使适龄母羊数不断增大。2改善饲养管理改善公母羊的营养状况,抓好绵羊膘不仅能使母羊发情整齐,也能使其排卵数增加,能使弱羊双羔率增加,配种季节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怀孕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死胎,喂好种公羊,能使母羊受胎率提高,羔羊初生重大。产羔率增高。3适时配种绵羊配种不适时,会影响种羊精液质量及发情、排卵,10~11月配种,来年3~4月产羔最好。 4淘汰不孕羊参加配种的全群母羊,配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欧拉型藏羊的产肉性能,提高三江源保护区的河南县单位草地面积羊肉产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水平,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降低绵羊存栏数,减轻草场压力,保护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对影响畜群结构的母畜比例、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周转速度、饲养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畜群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环节,使畜群结构既可保持旺盛的畜群周转能力,又能控制合理的生产周期,对其投入资金、技术及其他经济资源,实现理想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9.
1选留适龄母羊做种用提高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同时淘汰羊群中的不孕羊及习惯性流产羊,这也是提高羊群繁殖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羊群结构的合理与否,对羊的数量增长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应占到70%左右较为理想。在适龄母羊中,各个年龄羊的结构也应有一个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12~2013年对香格里拉小中甸镇和平村社区牦牛养殖现状开展调查,旨在为提高养牛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方法]调查采用入户抽样调查、农牧户访谈和走访相关部门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与2012年比较,2013年和平村牛存栏数下降,出栏率增加。(2)2012年抽样调查51户,户均饲养牛16.57头;2013年抽样调查32户,饲养牛20~100头和100头以上的农户分别占60%和6.25%,以小规模饲养户为主体。(3)牛群结构调查的980头牛中,牦牛、犏牛和黄牛分别占59.70%、23.57%和16.73%,以牦牛为主;牛群中1岁以下、2~10岁和10岁以上的分别占30.31%、63.79%和5.71%;牦牛、犏牛和黄牛能繁母牛比例分别为47.86%、43.72%和46.34%;能繁母牛中≥10岁所占比例:牦牛10.36%、犏牛33.66%、黄牛18.42%,以犏牛最高;牦牛和犏牛母牛的繁殖利用年限长,可达22岁;牦牛的繁殖成活率52.60%,显著低于黄牛和犏牛。(4)自然草地放牧条件下,在12岁前母牦牛生长呈上升趋势,13岁后缓慢下降;同龄中甸牦牛与犏牛体重比较差异不显著,犏牛的杂种优势不明显;犏牛平均日产奶量3.86kg。(5)牦牛和犏牛体外寄生虫2种,线虫3种,吸虫主要是肝片吸虫,对牛群危害大,须全面驱虫。(6)社区基本没有牦牛、黄牛和成年犏牛棚舍,相关养殖设施严重缺乏。(7)出售牛和酥油等收入占农户家庭主要收入的25.36%,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8)和平社区冬春草料贮备不足,冷季草畜矛盾相当突出。[结论]牦牛、犏牛、黄牛及其奶制品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普遍偏低,且犏牛杂种优势不明显,同时冬春草畜矛盾突出,提示需要通过加大粗饲料作物种植,加强饲养管理,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重视牦牛的提纯复壮和杂交改良等措施,以提高牦牛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