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龚德勇  何静  尚以顺 《广西蔗糖》2005,(2):24-25,21
通过对饲用甘蔗闽牧42在贵州南部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饲用甘蔗闽牧42耐热、抗旱能力强,较耐寒、耐瘠,在贵州南部地区能安全越冬,生长天数为250d左右。闽牧42的分蘖能力较强,单株分蘖一般为15~25个,生长速度快。株高60—100cm时开始刈割,年刈割4~5次,全年鲜草产量可达150t/hm^2。鲜草品质佳,饲用效果好。其中脂肪含量为3.73%、蛋白质含量为9.58%、粗纤维含量为40.73%、粗灰分含量为7.63%、Ca含量为0.82%、P含量为0.36%、无N浸出物含量为31.7%。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种植的一种优质高产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甘蔗CP65-357为母本,福建割手密为父本,通过光周期诱导,杂交选育而成饲用杂交甘蔗新品种——闽牧117(原名闽牧02117),介绍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6个牧草蔗新品系的生产性能和品质进行初步研究,经两年在两种土壤类型试验结果表明:牧草蔗新品系闽牧101和闽牧981在抗寒抗旱两方面表现优于印度象草(ck2),在发芽率、长势方面与闽牧42(ckl)和印度象草相当,年鲜草产量分别达187.5吨/公顷和174.3吨/公顷,年干草产量分别达33.8吨/公顷和31.4吨/公顷,粗蛋白产量分别达2.87吨/公顷和2.81吨/公顷,均高于两个对照,且年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田间蔗糖锤度分别达15.7%和20.3%,表现多汁,清甜,适13性好,有机物质消化率均在48.27—53.56%之间,冬季可立地保持青绿.综合评价牧草蔗闽牧101和闽牧981是较优禾本科刈割型牧草.  相似文献   

4.
一种整秸秆室外大田仿野生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级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功。该技术针对目前农村利用率普遍不高的稻草、麦秸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下脚料.经连续多年的栽培试验,成功地突破了利用秸秆野外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这光难、杂菌污染重、费工费时等诸多技术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要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大田露地仿野生大面积栽培平菇(冻蘑)、凤尾菇、榆黄藤、鸡腿蘑、口蘑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食用菌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亩下秸秆万斤,造温下25一3Ok出菇…  相似文献   

5.
筛选高生物产量的甘蔗新品种及从栽培技术上探讨提高蔗田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及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闽糖88/103为高生物产量甘蔗品种,蔗田套种籽粒苋总生物产量最高,每667m^2比牧草增加4259.6公斤,增产42.6%,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分别增加123.3%,141.1%、130.7%和166.7%。  相似文献   

6.
闽糖96-140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闽选703(Co1001)×崖城73—226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6-1409平均蔗茎产量113.492吨/公顷,比新台糖10号增产8.27%,比新台糖16号增产29.6%.11—1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6.16%,比对照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分别高1.40、0.70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7.112吨,比对照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分别增糖19.1%.32.7%,是一个早熟、丰产高糖,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4个甘蔗新品种二年新宿试验表明:闽糖87/910增产显著,增产和增糖在30%以上,只是蔗糖份有些地方还不稳定,应继续加强区试和示范。闽糖86/2121增产达极显著,增产增糖都在40%左右,且蔗糖分略高于对照种闽糖70/611,蔗糖分较稳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扩大区试和示范,争取早日通过鉴定。闽糖88/101增产增糖在20%左右,蔗糖份稳定,与当家种闽糖70/611相仿,97年进入区试。闽糖  相似文献   

8.
闽糖86/330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培育成功的高产、高糖、稳产的甘蔗新品种。1991-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示范推广面积167公顷,平均每公顷产蔗116.05吨,比当家对照种闽糖70/611夺产17.2%±,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5吨,比当家对照种闽米70。611产17.52%,增效果达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两种刈青高度对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方面草层在200cm刈青时(B处理),年可刈青2-3次,年平均鲜草产量达154.61t/hm^2,干草产量达31.76t/hm^2,显著高于草层在120cm刈青时(A处理),每年刈3-4次,年平均产量达84.00t hm^2。A、B两处理的分蘖数随刈次的增加均逐渐增加,且B处理前两次的分蘖数高于A处理,冬春季节同一时间刈青的分蘖数,A处理显著高于B处理。叶茎比A、处理大于B处理,叶量较大。日生长量及干物质含量B处理均高于A处理。建议采用草层高度在200cm刈青,可显著提高产量,且切碎饲喂肉牛可提高阈牧101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闽糖92.505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选15为母本、CP73—1547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福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2.505每公顷蔗茎产量118.424t,11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份(绝对值)15.06%,每公顷含糖量17.887t,比福建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24.30%、蔗糖份提高0.87个百分点、增糖32.20%。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引进并初步试种表现较好的国内外甘蔗新品种进行区域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台98/0432、粤糖96/86、C1/2003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4.15%、3.94%、1.49%,福农15号、赣蔗18号、CP84/1198、台88/99、园林6号平均蔗糖分分别比新台糖22号提高0.73%、0.45%、0.42%、0.18%、0.02%(绝对值,下同),综合农艺及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粤糖96/86、台98/0432、C1/2003、园林6号。  相似文献   

12.
对三个甘蔗栽培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快速繁殖技术:切取甘蔗梢尖外植体0.5-1.0cm置于外加:IAA0.5mg/l,BAP0.5mg/l,含有10%椰乳和0.1%PVP的激动素0.5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隔三周将产生的苗丛(具有4—8个芽)置于外加IAA0.1mg/l、BAP2.0mg/l和激动素1.0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以快速繁殖绿苗。把这些快繁的苗丛转移到含有NAA2mg/l和IBA31.0mg/l的1/2MS液体培养基上连续摇荡进行生根诱导。把生根的植株种植于椰子泥炭土中,然后置于温室进行炼苗,成活率为86%。  相似文献   

13.
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兆新 《广西蔗糖》2004,(1):21-22,35
甘蔗地深耕深松是甘蔗优质高产及抗旱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45~110kW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深耕犁、深松机进行深耕深松作业,甘蔗分蘖率比牛耕提高34%~45%;条株根系数多42条,总长增26cm,根重增21.2g;土壤含水量增加0.5%~1.5%,干旱时达1.7%;每hm^2原料蔗增产16.26t。购买甘蔗深耕犁、深松机进行赢利性作业,每年作业五个月盈利89124元。  相似文献   

14.
Vijay  Kumar  YP  Dang  Jawahar  Singh  AS  Mehla  AK  Dhawan  陈玉水 《福建甘蔗》2007,(1):34-43
1998—2001年间在卡纳尔地区糖业研究站半干旱地区中等质地碱化灰钙土对26个甘蔗基因型进行施磷量分别为0,11,22和33公斤P/公顷的新植和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具有提高新植、宿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的作用。4种施磷处理中,26个甘蔗基因型第一次新植总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55.21,71.12,83.52和87.27吨忪顷,第一次宿根总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46.52,54.86,60.67和66.45吨/公顷,第二次新植总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53.19,59.78,64.97和68.32吨忪顷第二次宿根总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49.19,55.76,60.71和65.54吨/公顷。不同施磷量对不同基因型甘蔗产量的影响不一样。施用磷肥对低磷效甘蔗基因型的增产量高于高磷效甘蔗基因型。 根据新植一宿根,新植一宿根这4季甘蔗的平均甘蔗产量效率指数(CYEI),可以看出,CoH119和CoH102属于特高磷效甘蔗基因型(CYEI〉I.5),Co7717、SI649、CoH70、CoS767、CoH97、CoIK8102、CoH111、CoH99、CoH109、CoH96和SI220属于高磷效甘蔗基因型(CYEI 1.0-1.5),CoH110、CoH112、CoH35、CoS91230、CoH56、Co89003、CoH103、CoH92、CoH100、Co1148和CoH98属于低磷效甘蔗基因型(CYEI 0.5-1.0),CoS8436和CoJ64属于特低磷效甘蔗基因型(CYEI〈0.5)。选育的高磷效甘蔗基因型比较容易被农户和糖厂接受用于高产、高糖甘蔗生产,也可以被用于今后的育种方案中。  相似文献   

15.
高产甘蔗的土壤养分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性较强,pH4.5-7.5的范围都可获得高产。甘蔗产量与土壤中的各种养分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高产甘蔗的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有效Fe、有效Mn、有效Cu、有效Zn等含量水平较高,有效S和交换性Mg含量中等,有效B含量水平较低。高产甘蔗对土壤中的各种有效养分含量有最低要求。本次调查获得的各种有效养分的最低含量参考指标分别为:碱解N64.2mg/kg、速效P为8.7mg/kg、速效K为52.6mg/kg、交换性Ca1.62cmol/kg、交换性Mg0.28cmol/kg、有效S12.4mg/kg、有效B0.08mg/kg、有效Zn0.42mg/kg、有效Cu0.61mg/kg、有效Fe10.9mg/kg、有效Mn3.5mg/kg。  相似文献   

16.
闽糖92—64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CO1001(闽选703)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成的甘蔗新品种。2002年中试结果表明,闽糖92—649每公顷蔗茎产量119.58t、11-1月蔗糖分为14.46%、每公顷含糖量为16.725t,比福建省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20.14%、蔗糖分提高1.27个百分点、含糖量提高27.7%,比新台糖10号增产47.4%、蔗糖分提高0.73个百分点、含糖量提高56.9%。该品种具丰产高糖、中早熟、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基肥施用250ml/667m^2惠满丰活性液肥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果.其平均667m^2增产原料蔗4778Kg.增产幅度为14.8%.糖分提高0.42%(绝对值).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几个甘蔗新品种砍收后品质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甘蔗新品种及桂糖11号收获后的原料蔗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蔗砍收后,其品质即开始发生变化:重量平均每天减轻1%,甘蔗蔗糖分平均每天下降0.1%,重力纯度平均每天降低0.5%,甘蔗还原糖分平均每天提高0.07%,但各品种品质劣变程度有所不同。砍收后甘蔗蔗糖分和重力纯度下降、还原糖分上升较慢的品种有新台糖20号、桂糖17号、巴西45号和桂糖16号,变质速度比较快的品种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4号和农林8号。  相似文献   

19.
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的有园林6号,增产10.85%;蔗糖分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的有桂糖02/237、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01/07,分别增加6.40%、3.53%、3.17%、1.02%;含糖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的是园林6号,增14.7%。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园林6号、桂糖99/181、桂糖02/761,分别增产25.1%、11.0%、1.4%;蔗糖分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桂糖02/237、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01/07、桂糖02/476,分别增加10.36%、7.38%、7.01%、4.78%、0.99%;含糖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99/181,分别增产34.30%、8.46%、1.56%。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合肥对甘蔗有良好的增产增糖效果,增产9.6%,提高糖分0.58%,增糖率13.56%,农业增加127.12元/亩,工业增加305.235元/亩,合计增加423.355元/亩。建议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示范和推广,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