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度对水稻两优培九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气候迥异的不同年型间生育期与产是的温光效应规律。结果表明: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积温(>0℃)所控制,在中国扬州地区其全生育期为160d左右,约需积温为3880℃;产量因播期、年份不同而呈极显著差异,且存在互作效应;两优培九在扬州地区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有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籼粳杂交组合Y两优900经过3a试种,特别是经过2016年前涝后旱不良气候条件考验,正常年份表现丰产,恶劣天气表现稳产,米质上乘,超强抗倒,大户在适期播种和平衡施肥特别是补足钾肥、微肥的情况下可获取理想的产量,是目前难得的增产潜力较大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玉米特别适宜采用两膜两段即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栽培。因为高寒山区气候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加之秋风来的早.春季冻土解冻慢,玉米难以成熟。利用两膜两段就可解决这一难题,因为两膜两段能提前移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生产安排提供气象参考,利用海南岛南部4个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市县1961—2020年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这些地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敏感期低温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4个市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敏感期多年平均低温日数为3.6 d·a?1,低温日数从多到少依次是东方、乐东、陵水、三亚。近60 年平均低温日数最多时期主要出现在3月26日和3月17日,但最近10 年主要出现在3月24—26日。(2)大部分低温过程持续时间为3~7 d,>10 d和< 3 d的低温过程出现概率低,并且只发生在东方和陵水。(3)近60年,低温过程次数、总日数、最长持续时间、出现范围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减少、缩短、减小趋势。但2010年以来,一些年份低温过程次数仍然偏多,有近半数年份出现了大范围低温过程,个别年份出现罕见的长时间低温过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10年部分市县、部分时段低温气候风险由最高等级下降为最低等级。(4)4个市县年平均低温过程次数、总日数和最长持续时间均具有显著的短周期振荡特征。在南繁水稻制种生产中应充分考虑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低温气候风险。  相似文献   

5.
两晋时期雹灾、霜雪等农业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危害。基于《晋书》所载史料及相关文献,本文系统梳理和统计了两晋时期农业雹灾冻害的发生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其主要成因和灾害影响范围。研究发现,农业雹灾冻害的发生在季节上以夏、秋两季为主;在年份上主要集中在西晋武帝、西晋惠帝和东晋安帝三个时期;在受灾地点上以司州为最严重;在波及范围上以太康二年(281)涉及34个地区为最广。以上农业灾害的发生,与当时气候间歇变化和频繁战争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合肥市 3 0a气候资料 ,以地理信息为背景 ,建立气温变化的海拔高度模型 ,在此基础上计算地理网格点上的气候风险概率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进行评估 ,找出了该区两系杂交稻制种最佳时段和区域  相似文献   

8.
培两优8007(培矮64S/R800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两系晚籼杂交稻新组合,于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21)。介绍了培两优8007的父母本的特性,以及在江苏大丰气候条件下的制种技术,其制种产量达2400 kg/hm2。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肥市30a气候资料,以地理信息为背景,建立气温变化的海拔高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地理网格点上的气候风险概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进行评估,找出了该区两系杂交稻制种最佳时段和区域。  相似文献   

10.
株两优30是湖南省株洲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株1S与自选恢复系潭早30配组育成的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株两优30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荔浦县气候特点进行高产技术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油菜"两优586"生育、产量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播期对油菜"两优586"生育、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两优586"的最佳播期为10月8日,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产量可达1792.50~1929.75kg/hm2,生育期适中(190d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为345个左右,且抗性较强,发病率低于15%,倒伏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 5 0 1 8S/C6 1) ,系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 ,从远距离杂交后代发现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 ,经过南繁北育 ,多代定向培育选择 ,在几十个测交组合中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两系杂交油菜“5 86”。 1997年江西省科委将两系杂交油菜“5 86”示范推广列入“星火计划”项目。从 1997~ 1999年度两系杂交油菜“5 86”的示范面积已达 2 0 0 0多hm2 。 1997~ 1998年度的“冷冬”和 1998~ 1999年度的“暖冬”异常气候 ,显示了该组合的强优势及较强的抗逆性 ,两系杂交油菜“5 86”仍然获得大面积丰收 ,表明该组合抗性强 ,适应性广 ,具有高产、稳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多效唑对油菜“两优586”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直播密度和多效唑两因子对油菜“两优 586”产量及抗倒性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以 1 8.0万株 /hm2 的直播密度结合喷施 80 0mg/kg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 ,达 2 2 73 .4kg/hm2 ,其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也最高 ,达 63 2 1 .6万 /hm2 ,且抗倒性较强 ,倒伏率仅 6.6%。  相似文献   

14.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5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97.7 9%."两优586"丰产(2 017.79~2 273.4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 937.86万/hm2±858.06万/hm2,每角粒数20.50粒±0.22粒,千粒重4.09 g±0.02 g.  相似文献   

15.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6.
油菜高产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一定条件下,油菜冬前生长愈好,春后产量愈高,这是冬油菜的重要高产规律。回顾这一规律的研究与应用过程: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证实,并在指导各地大面积高产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该规律内部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内在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湘中Y两优9918“一季稻—再生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Y两优9918在湘中冷水江市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结实率高,米质良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适宜作在湘中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最后总结了"一季稻—再生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杂交中稻主导品种丰产性及耐高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安徽省易旱、易涝、易遇高温热害,生产上使用品种数量过多,主导品种不够明确的瓶颈问题,将安徽省近年审定的在区试中增产幅度较大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同步进行丰产性和耐高温特性研究.丰产性试验表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两优6326等中籼和天协1号等中粳组合都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蘖期和抽穗期扬花期遇到连续35 ℃以上的高温时,绿优1号、两优6326、皖稻153和Ⅱ优838等表现较好耐高温特性,在高温发生年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天协1号则对高温特别敏感,生产上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稻“两优61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优616是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强恢复系福恢616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该文介绍两优61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