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白山作为秦岭最高峰,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景观。文章系统论述了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源概况,并结合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柳江盆地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研究,始于1984年,该盆地及其西面的响山和东面的后石胡山,有着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随着秦皇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开发秦皇岛北部的地质旅游资源,是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该区域旅游地貌类型特征,包括盆地地貌、火山地貌、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第四纪冰川地貌、泉眼、地层和化石点等,并对该区域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波密县米堆村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岷  焦红 《森林工程》2013,(2):157-160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是,目前有关波密县生态旅游开发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开发策略,致使现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存在较多的问题。以波密县米堆村为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波密县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其中冰川资源优势最为明显,应重点开发,突出特色,并将其它生态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坚持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把波密县的生态旅游打造成一个亮点,以期为科学合理地开发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提供更为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利好,我国进入旅游发展的大浪潮。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发和发展旅游的基础,丰都县旅游资源类型较多、品质良好,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异常滞后。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为中心,结合丰都县旅游资源实际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丰都县旅游资源做出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丰都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均匀,开发潜力巨大。在此基础上从总体定位、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系列设计3个方面提出了丰都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要遵循突出乡土性的原则、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尊重现状与产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社区整体发展与各方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综合效益的原则,其开发规划的方向是:旅游资源乡土化开发、营造乡村意象、旅游产品休闲化开发、旅游市场品牌化开发、合理设计经营机制、清洁化生产。以杭州富阳白鹤村为例,对白鹤村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乡村体验旅游产品规划、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乡村意象营造、经营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白鹤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湖南旅游业历史沿革。湖南现有3036处景观,旅游资源分为7种类型,采用专家评价法与心理物理学派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评出旅游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131处,二级1015处,三级1369处。指出了湖南旅游资源的四大优势,提出了湖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营山县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营山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根据本县旅游资源、坡耕地现状,分析了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项对策,并就旅游开发区内的退耕还林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荆门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简述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资源要素、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5个指标 ,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荆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详细调查,按照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及开发条件总评价值为43.85分,符合国家一级森林公园标准,且开发条件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太白山是我国内地第一高峰,是享誉中外的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据调查,共有自然与人文旅游景观500多处,在海拔3 000 m以上至今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构成了太白山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景观。由于其位于太白山高山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建议通过科学规划,打造自身旅游品牌,开展冰川科考、登山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以实现对这一珍贵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高铁时代的到来,给三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三都旅游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高铁开通运营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三都旅游的发展应把握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咕噜产蛋崖3A级景区、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闻歌起舞的“风流草”、通天测地的“晴雨石”、左冷右热的“冷暖洞”、塘州喀斯特天生桥、十里水晶葡萄长廊等自然风光,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怎雷国家文化民村、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水族端节、卯节、马尾绣、水书、九阡酒、鱼包韭菜等民族旅游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与荔波、平塘和都匀等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积极调整传统的旅游产业格局,设计更加完善的旅游发展体系,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扶贫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2.
郭峰 《广东园林》2008,30(4):67-70
近年来,我国已逐渐进入度假旅游时代,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高品位的蜜月度假已越来越受到新人们的青睐。海南石梅湾加井岛有着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淡水资源且离大陆较近的袖珍岛屿。该文以加井岛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和特征,探讨了旅游度假区开发的优劣势,提出以“蜜月岛”为开发定位的对策和建议,对加井岛的旅游开发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恩施是中国旅游新发现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科普旅游还很滞后,甚至是空缺的。恩施丰富的生态资源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国家、地方给予的政策支持使得恩施开展生态科普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但其实现途径需要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开发生态科普旅游资源,从生态科普资源的分类调查与科普线路的精心设计出发,产学研结合,培养科普人才,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建立科普旅游基地,创立科普旅游公司,助推恩施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宜昌旅游业的发展,笔者重点研究宜昌地区的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植物、观赏花卉及植物园(含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现状,并对植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竹林资源旅游价值及景区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林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竹林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竹林面积、种类居世界首位,自然分布范围广,且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为开展竹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从竹子种类、分布范围、面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竹林资源概况,全面分析了竹林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生态、美食、科研、购物等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竹林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竹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颚湘交界处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340hm^2。文章分析了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土家族古朴的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优势,并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今后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上定性地论述了甘肃省冶力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根据游客与专家的调查问卷又对该森林公园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据此,对公园开发生态旅游的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具有丰富的竹资源,竹文化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潮安竹资源储量、资源分布情况以及竹加工、竹文旅等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潮安竹产业发展存在着竹资源经营水平不高、竹加工企业少且产能低、竹文旅产业亟待融合等问题,提出潮安加快竹产业发展应重点发展竹资源培育、建立竹材仓储基地、扶持竹基建材企业、建设现代竹产业园、发展竹文旅产业等领域,并从政策、科技、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给出了建议的保障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于潮安竹产业资本、技术、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对竹林培育、竹材加工、竹文旅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限制了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认清旅游空间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寻出优化解决方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联合协作,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四川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市场发展出发,分析了四川省各市(州)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为优化四川旅游空间格局和旅游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大瑶山旅游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基于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的评价,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寻了其形成原因。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为出发点,以实现旅游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提出确保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