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了割前脱联合收割机摘脱割台脱出物籽粒运动方程数学模型。为在计算机上描述籽粒的运动轨迹,并进一步建立籽粒的落粒分布规律模型典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摘脱割台流场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装置对割胶脱粒联合收割机脱滚筒周围气流速度大小进行了测试,利用所测的结果建立了气流分布的回归方程,对精确地描述脱割台脱出物的运动轨迹,找出其分布规律,减少割台损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几种新型割前脱粒稻麦收获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割前脱粒是相对传统的先脱后割收获工艺而言的,从广义上讲,既包括站秆直接脱粒,又包括捋(摘)穗;从狭义上讲,站秆脱粒与捋(摘)穗有所区别,即侧重点不同,脱出物中子粒所占比例有所不同.本文从广义上综述几种割前脱粒新机型.  相似文献   

4.
玉米收获机清选室粉尘导流板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获机工作时清选室出口排出气流携带大量脱出物及粉尘,影响配套机械作业。为改变出口处脱出物及粉尘运动方向,设计收获机清选室出口导流板结构并优化。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清选室内运动脱出物数值模拟,计算导流板导流率。为获得最优导流板结构,以导流板宽度、圆弧度和半径为试验因素,以导流率为试验指标,使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Design-Expert 6.0.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获得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导流板能明显改变气流与脱出物运动方向,导流板性能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导流板圆弧角、半径、宽度。导流板模型结构优化参数为:导流板圆弧角120°、半径400 mm、宽度100 mm。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4ZTL—1800型割前摘脱稻(麦)联收机的板齿摘脱台与4ZT—400型板齿摘脱台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二者之间作业性能的比较看出采用气流吸运的板齿摘脱台在性能上优于带螺旋推动器和风扇的摘脱台,可以明显降低落粒损失和总损失。但后者有割幅大,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与传统型联合收获机挂结,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国联合收割机有两种基本机型:全喂入机型和半喂入机型。全喂入机型占绝大多数,适合收割小麦。但收割水稻时损失率较高(一般可达4%~6%),而且由于切割作物全部进入机内处理,各工作部件的无效损耗较多。而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是将传统的先割后脱的工艺颠倒为先脱后割,脱出物用风力吸送,脱粒后的茎秆被后随的装置切割并整齐铺放。这种联合收割机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7.
物料空气动力学特性测试装置的设计和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农业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与脱出物的清选和分离,物料的气流输送和谷粒的气流播种等问题密切相关。为了脱出物的清选和分离,必须根据这些混杂物各自的临界速度和清粮室的结构来确定所需的风速。而在气流输送或气流播种中,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也是决定机器性能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型油菜联合收获机双风道气流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菜收获脱粒清选中损失率与含杂率较高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配套小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双风道气流清选装置,主要由圆盘分选筛、斜面集料器、清选筒、离心风机等组成。利用圆盘筛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对油菜脱出物进行初次筛分,分选得到的籽粒与小杂余的混合物,由斜面集料器收集滑入清选筒内,离心风机的运转使清选筒内产生负压气流,形成双向风道气流,对籽粒进行二次清选。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进行了双风道气流清选参数设计,利用ANSYS进行清选流场数值仿真分析,在自制试验台架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试验。将油菜脱出物含杂率、清选筛转速和离心风机转速作为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用清洁率与损失率对选定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最优清选方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喂入量为0.1 kg/s时,对于含杂率为15%的油菜脱出物,清选筛转速为50~80 r/min、离心风机转速为1 700~1 900 r/min时,清洁率为95.0%~98.5%,清选性能较好;含杂率为5%、清选筛转速为60 r/min、离心风机转速为1 800 r/min时,清选性能最优,清洁率达98.2%,含杂率小于4.2%。  相似文献   

9.
基于Von Karrnan板理论,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建立了轴对称脱层圆板的后屈曲控制方程.应用正交配点法,将轴对称脱层圆板的后屈曲控制方程、边界条件、以及联接条件转化为非线性方程组,然后进行迭代求解.讨论了不同脱层深度和脱层半径对屈曲及后屈曲特性的影响,发现脱层屈曲荷栽随着脱层深度的减小和脱层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后屈曲模态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最后与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割前摘脱台后挡板不同位置及结构对损失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后挡板位置不同,对损失影响差异显著;开设放风小孔和附加非金属材料,对降低损失具有积极的意义;曲线形的后挡板,可显著降低损失。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了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副低代原理,将平面凸轮机构代换为平面连杆机构,运用圆向量函数建立代换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矢量方程式,通过计算虚拟连杆的杆长和方向,求得凸轮实际廓线、曲率半径和压力角的表达式。并给出用圆形刀具加工凸轮时刀具中心的轨迹方程。运用该方法详细分析了滚子直动和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的凸轮设计问题,并对平面凸轮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井窖内部空气受外界气流的影响及井窖维持适宜水热条件的机制,通过建立未移栽作物条件下井窖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在1.50、2.70和3.90m/s近地表风速条件下,对井窖内部空气流速和流向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试验验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近地表风速设为1.50、2.70和3.90m/s时,模拟的井窖纵切面平均空气流速分别为0.25、0.48和0.72m/s,井窖内的平均空气流速较近地表下降81.54%~83.34%;近地表风向由右向左时,井窖内纵切面的空气呈逆时针流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井窖内空气流速与地表风速成线性相关,模拟方程为y=0.220 9 x-0.176(R2=0.925 3);近地表风速为2.70m/s时,井窖内实测空气流速为0.42m/s,模拟值为0.48m/s。井窖内部空气受外界大气扰动较弱,减少热量和水分向外散失,有利于保持烟苗生长适宜的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木材干燥室集中换气时进排气孔气流的均匀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木材干燥室强制集中换气装置进排气道孔口气流的均匀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进排气道的进排孔口气流流速、流量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计算,得到了满足生产实际要求的孔口半径和分布。结果表明:进气道各孔口的质量流量差小于5.1%,排气道各孔口的质量流量差小于7.3%,二者均小于质量流量偏差(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植物木质部空穴化过程超声发射的特性和产生机理,基于Rayleigh Plesset方程建立了描述空泡在导管中运动的方程并求解,同时构建超声检测系统并对植物木质部超声发射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方程计算出气泡的平衡半径,当气泡受到扰动,如木质部液压强变化等原因造成半径大于或小于平衡半径时,用四阶龙格 库塔法求解方程,结果显示气泡会以减幅振动的方式回到平衡状态,形成振源发射超声。实测侧柏、元宝枫、刺槐切片在失水过程中的超声发射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测超声发射信号的频率、振铃数等与植物导管或管胞大小和材质无显著关系,约80%的信号特征与仿真计算结果一致。说明植物导管或管胞中,气泡以减幅振动的形式膨胀和塌缩所产生的超声信号是木质部空穴化过程中产生超声发射信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卷烟“HT+烘丝”工艺参数对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HT+烘丝"工序工艺参数对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HT压力、热风温度、筒体转速、热风风门开度和排潮风门开度5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①氯、钾、总氮与工艺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总植物碱、还原糖和总糖与工艺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②HT压力和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总植物碱和总氮的影响显著;HT压力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总植物碱、氯和钾的作用显著;HT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氯、钾和总糖的作用显著;HT压力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总糖、还原糖的影响显著。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氯、钾、总氮的影响显著;排潮风门开度对总植物碱的影响显著;热风风门开度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总氮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分析仪测定了阮、月琴共鸣面板在0~1 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各阶振动频率、声振动传播速度及声辐射强度,并分析了各阶振动频率对应的振动模态.对于阮,较易测得50、135、236.25、307.5、345、435、642.5、737.5 Hz等阶共振频率;对于月琴,较易测得56.25、111.25、...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木覆盖状态下防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定量研究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灌木覆盖状态下的防风机理。以沙蒿灌木林地和沙柳灌木 林地为研究对象,裸沙地作为对照,用多剖面自计式遥测风速仪连续观测、记录距离地面0.1、0.5、1.0、2.0、3.0、 4.0、5.0 和6.0 m 8 个不同垂直高度位置的风速变化。通过对风速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绘制3 种状态下的风速廓 线图,并计算风速廓线方程、边界层位移厚度、边界层动量损失厚度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沙蒿灌木林 和沙柳灌木林在近地层较裸露沙地有明显的降低风速作用,随着风速增大这种作用逐渐减弱。不同地表覆盖的空 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呈对数减小。当风速较大时,边界层位移厚度比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能更实际地 反映整体观测高度范围内风速降低的状况。从空气动量的角度分析,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空气动量损失比较稳定, 裸沙地的空气动量损失则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热风干燥温度对经甘油溶液处理的番茄的干燥特性、色泽以及过热蒸汽膨化后番茄的比容和复水性均有较大影响,过热蒸汽膨化的预干燥温度为70℃时,干燥速率较大,预干燥番茄色泽好,膨化充分,且复水性好.建立的基于Page方程的预干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和预测不同热风干燥温度条件下任意时刻番茄的干燥速率及含水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温室人工施药时,药量分配不均匀、农药大量浪费的现象,探索温室施药的新方式,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根据温室作业环境,研制一种适应于温室的风幕式静电施药机具,确定整机结构方案及关键部件技术参数。以出口风速为试验变量参数,以覆盖率、沉积量、覆盖率均匀度和沉积量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出口风速参数对施药效果的影响。综合流体力学和机械设计知识,计算确定出风口间距0.5 m,出风口半径0.012 5 m,风机功率3 k W。实现了风送、喷雾量和喷雾高度可调,出口风速0-35 m/s可调,喷头流量0.2-1.0 L/min可调,喷雾高度1.15-1.95 m可调。试验结果表明,出口风速为25 m/s时,相对于其他风速,沉积量和覆盖率达到较好的值,均匀度分别稳定在85%和75%。与传统人工施药相比,风幕式静电施药的雾滴穿透性高,分散程度高,可避免重复施药和减少农药施用量。同时,合理的气流参数会进一步提高机具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戚颖  赵雨森  王斌  朱士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473-3475,3529
首先分析了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风速、空气饱和差、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对水稻需水量的影响.然后,根据水汽扩散理论建立需水量基本方程,考虑气象要素对水汽交换系数的影响,建立水汽交换系数公式,从而导出计算水稻需水量的五因素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需水量模型在寒地稻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比Penman-Monteith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区域性计算公式在稻作灌区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