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人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  相似文献   

2.
黄山毛峰出在美丽的黄山,每年在谷雨前后采摘,又名“谷雨尖子”。上等的毛峰叫“茶宝”,又叫“茶女红”。民间传说:清晨用山泉水沏茶,在怀中缭绕的热气中,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跪在树旁,采摘那迎着朝阳长出的第一枚叶子。关于茶女红,还有个故事呢。从前,在黄山有个孤女叫萝香,长得如花似玉,美丽、善良、灵巧,歌声动人,常常边采茶边唱歌。邻村有个年轻的柴汉叫石勇。他每晨上山,绕路萝香屋前经过,听她唱歌,下山也从她屋前经过,喝杯香茶,香沁肺腑。他偷偷地爱着萝香,可怕姑娘受委曲,不敢言明。每天,他都悄悄地放一捆柴在萝香屋边,再累,也要…  相似文献   

3.
在宜昌專区到处傳揚着五峯县小河社“七仙女”日采千斤茶的惊人奇迹。“七仙女”中18岁的青年姑娘共青团員謝承珍日采茶叶1,157斤,首創全国最高采茶紀录,比过去日采30斤提高了38倍,此安徽歙县采茶能手張青和所創造的日采551斤8兩的紀录还高出1.06倍,在我国采茶史上写下了光輝的一頁。  相似文献   

4.
云南烤茶谈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2):24-24
烤茶大多用茶罐,也有人用铁锅,佤族的烤茶则是直接将茶放在铁板上烧烤。烤茶最好是炭火,先将茶罐预热,待水干后才能放入茶叶,然后反复摇簸,不断地翻来复去簸动罐里的茶,这样茶叶才会受热均匀,香气才馥郁,据此,老百姓又把烤茶叫“百抖茶”,待烤得茶叶发泡微黄,罐冒白烟,香气四溢时,慢慢将水倒入茶罐,这时茶水便会翻滚着往上噗噗直冒,发出咕咕声,听起来像打雷。所以,白族人又称烤茶为“雷响茶”。茶要烤透了才会有响声,加进开水后茶会继续在茶罐里翻滚一阵,其时,茶水色清微黄,味极香醇,令人观之如醉,饮之如痴。茶烤得…  相似文献   

5.
许裕奎 《茶业通报》2009,(3):142-142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唐代安史之乱中隐避于齐云山天门岩的龚栖霞道士在山上采制过野茶;《齐云山志》卷四有宋朝邑人侍郎朱希颜《白岳寄怀》诗“野老烹茶来献客,岩猿偷果去呼儿”之表述;明代百岁道士邋遢仙人在齐云山洞天福地种茶、修道、养生,他每饭必茶,一生唯茶是求,将茶看作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5,33(4):24-25,32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蹲,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谰,远远驾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7.
通讯     
何莲 《贵州茶叶》2006,34(3):19-19
2006年5月18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贵州茶文化节及西部春茶交易会在湄潭举行,此次会上评选出了“十佳制茶能手”、“十佳采茶姑娘”,多采贵州风艺术团在开幕式上表演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歌舞,全县人民沉浸在一片欢乐声中。黄瑶副书记出席参加了开幕式,此次会议举办了西部春茶茶叶交易会西部茶业论坛,中国茶叶学会、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忍冬,因它藤性坚韧,专向左缠,自有一定规律,故又名“左缠藤;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藤本植物。原产我国,分布极广:北起辽宁,西至陕西,南达湖南,西南及云南、贵州。金代诗人段克己诗曰:“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育,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把金银花的名称点了出来。隋唐年代孙思邈用药如神,被唐太宗封为“药王”。传说这位药王竞不认识金银花。一天,他在一座大山下见到两个姑娘正在晒药材,想找口茶喝,那个大一点的姑娘从后山采回黄灿灿的金花沏了一碗“金花茶”;妹妹也凑趣采回白亮亮的银花沏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喝了一口金花茶,又喝了一口银花茶,只觉味甘清淡,有止渴清热之功,非常高兴地说:“这两种花可入药!”姐妹二人笑得前仰后合说:“这本是一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蛟河市池水乡牛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几百年前,一个逃荒的美丽姑娘来此给地主做工。地主的儿子喜欢上了她,想娶她为妻,她不同意,就逃到山里开荒种地,将山沟变成了人间仙境,并让全村的人都富了起来。地主带人追到山里,正要将姑娘抓走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山崩地裂,乱石翻飞,砸死了地主和家丁,姑娘也消失了。山坡上留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后人都说这就是姑娘的化身,称之为“石头娘娘”,这条山沟被称为“石娘沟”,人们希望石娘能重新回来带他们致富。石娘没有回来,这里却诞生了一个比石娘还要能干的“铁娘子”,人们都说她是当代石娘。  相似文献   

10.
幽幽清香,甘甜润口,是“黄金”茶的特点。据《中国树木志》记栽,“黄金”茶系蜡梅科植物。学名为柳叶蜡梅,非常绿灌木,产于浙江省开化境内海拔800m高处。“黄金”茶具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治腹胀痛,同时还有除脂减肥、养颜排毒之功效。相传唐末年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西,当义军来到开化境内时,由于时正炎炎夏日,再加之连日酣战,义军官兵多半中暑腹泻,一日,一名叫启匀的士兵下山购粮,当行至半山腰时,一阵昏晕,便一头栽倒在路边。后被当地一老伯抬至家中,喂其“黄金”茶水,得以苏醒获救,其后,当地山民又将此“黄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绿茶以采于谷雨、清明前的“雨前茶”、“明前茶”为上品,不论形状如何,炒青还是烘青,只要是采于早春,均为好茶,每1kg售价少则100元,多则数千元。这些绿茶均采用幼嫩鲜茶叶精制而成,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芳香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滋味鲜爽,香气浓烈,品质好而价格高。但绿茶保鲜是个大难题,包装或贮藏不当则极易造成色暗、香沉、味淡等现象。宁波市北仑区农机总站课题组采用冷藏保鲜的方法。不但延长了绿茶的贮藏保鲜期和货架寿命,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祁门杨树林种又名杨树林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为有性群体品种,它是“屯绿四大名家”的珍品,具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的特点。经1973年杭州茶科所和祁门茶科所对该品种性状进行调查,1981至1982年我省组织专业组进行调查,一致认为杨树林茶是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优良群体品种。解放后,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引种试种均表现较好。杨树林茶生长在河沿冲积洲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7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形成了生长旺盛,品质优异的性状。植株灌木型,树姿半开展,平均自然树高…  相似文献   

13.
大方茶是徽州特产,亦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它以品质优异,风韵独特而得到中外消费的赞誉。大方状似龙井,外形扁平、匀直、有锋苗,但比龙井光滑、宽大,富有艺术特色。色泽深绿、油润、鲜活。香气高爽、持久,含有熟栗子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彻,叶底匀嫩、黄绿、明亮。大方形、色、香、味俱佳,不愧为我国名茶中的珍品。大方创制于明朝隆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据歙县志记载:“明隆庆间,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茶精妙,郡邑师其法”,“大方以旱南有大方山而得名,或云仿僧之制法,以僧名名之产”。这段记载说明,大方茶的名字有两种命名,一是以大方山命名,  相似文献   

14.
龙池香尖     
陈国平 《茶业通报》2009,(4):190-190
龙池香尖尖茶产于安徽省怀宁县清河乡龙池村,生产茶园座落在植被繁茂、溪泉纵横,终年云雾笼罩,海拔400m左右的游览胜地龙池庵附近。这一带生态环境优越,茶叶洁净无污染,具有高山茶特有香气。据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县志》记载:“……龙池尖所产品皆绝胜,清明前后采之制出如新蚕,泡似山泉,味不在蒙顶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又称对联,乃是我国盈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现将常见内容广泛,意义深刻,集录如下:郑经(1693-1765年)字克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兰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人茶联。在家乡,郑经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写道: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莱根的清贫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悬挂茶联古代如此,近代又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金水翠峰”是在吸取我国手工特种名茶采制经验,对鲜叶的采摘和管理到制茶各过程的技术作系统研究之后而制成的新产品。其品质特点: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汤色碧绿明亮。特别是色泽和显毫,结合国直的外形,有别于一般茶类。其制法既具名茶特点,又选用部分炒青绿茶初制机具与手工配合,达到  相似文献   

17.
1茶之起源 中国古代在西汉之前,只有荼字,没有茶字。《诗经》所载邶地的民歌《谷风》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西汉编成的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有槚字,并解释说:“槚(jiǎ),苦荼也。”东晋学者郭璞注解说:“这种树矮矮的如栀(Zhi)子,冬天不落叶,春天的叶子可煮来饮用。现在(东晋)称早采的为荼,迟采的为茗,又名荈(chuǎn),就是蜀(四川)人所说的苦荼。  相似文献   

18.
茶叶,作为家庭生活必备“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重要。纳雍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早在清朝时所制的“姑箐茶”就曾作名茶上贡;而今的“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等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及省、地优质农产品认证,为纳雍县茶叶产业发展赢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天下学问,讲究学中有道。“先讲规矩,但必脱出规矩”盆景也一样,只有走出技法的束缚,才可创造出新天新地。从这期开始连载介绍的盆景大师须藤雨伯其人便是此乐道中人。请各位先拜访一下这位先生的宅院,听听本人娓娓道来的“盆栽三昧”。茶,也就添上了。  相似文献   

20.
1疑点起因乡人谈及宁红茶,无不以宁红之辉煌历史而荣耀,更以宁红茶曾作为“太子茶”而被纳为“贡品”而津津乐道。然每每涉及其焦点问题,甚至连业界人士亦说法各异,譬如,宁红曾获奖匾,大家众口一词,然其匾文内容却说法不一,有说是“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也有说“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再如,宁红“贡品”与宁红“太子茶”,大家一致认为,“贡品”与“太子茶”是相联系的,但究竟“贡品”贡到哪里?“太子茶”又与哪国皇太子有关?人们有说是“英国”的,也有说是“俄国”的。更多的人却莫衷一是。2疑点之源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漫江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