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叶不炒不香”、“茶叶的香气是烘出来的”两句俗语,说明了干燥对于茶叶品质作用之大和重要性。干燥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传统的制茶技术开始,干燥技术的变迁只是在日晒、笼烘、锅炒以及烘干机的使用上徘徊,随着各行各业科学化、机械化的发展,制茶干燥技术也将开始新的突破,远红外线干燥在茶叶上的应用体现了茶叶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2.
罐罐茶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01,23(3):32-32
羌族人民多居住在高海拔的产茶山区 ,在高山缺氧的环境中 ,饮茶可以增强人体血液的携氧能力 ,以抗“高山反应”。因此 ,饮茶对羌族人民来说无异米盐。平民百姓饮用的是“粗枝大叶”茶 ,高山沸水又不到 1 0 0℃ ,要溶解茶汁只得“煮饮” ,远古无压力锅、电热水器 ,用的是祖先发明的陶器———罐罐 ,这便是“罐罐茶”的来历。开始是将茶叶投入罐罐中 ,在火上烤热 ,茶香即溢出 ,注入冷水 ,煮沸若干时候 ,滤入酒杯大小的茶盅 ,自饮、待客、聚欢…… ,这种饮茶方法随着茶叶的传播到低海拔的沿海 ,经改进并与本地习俗结合 ,便成为今日的“工夫茶”…  相似文献   

3.
目前,采用任何物理检验与化学分析手段,还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茶叶的级别、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故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都依靠感官审评。它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优点。茶叶感官审评的具体内容包括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商业上对茶叶感官审评,将外形一项分拆成条索、整碎、净度和色泽四项,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构成了八个检评项目,简称“八项因子”。采用八项因子评茶,其操作方法与五项因子方法类同,但我从茶叶审评实践中体会“八项因子”评茶缺陷很多,不利于全面评定茶叶品质,其…  相似文献   

4.
一、蜜茶:用“铁观音”茶和蜂蜜一起调匀,装在瓶子里,待来年使用。其主要用途是:治疗中暑、痢疾、腹胀等。二、瘦肉炖春茶:用瘦的猪肉和春茶一起炖,其汁液具有去湿的功能。三、茶叶炒盐巴:取少量的茶叶和适量的食盐,在锅里炒后,再拿来冲泡,对于腹  相似文献   

5.
品茶人生     
每天一早醒来,眼睛还涩涩地睁不开,朦胧的意识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来一口茶。几乎是靠着这个念头的召唤,我才能让自己还算敏捷地爬起来。起床之后,照例是清洗茶壶和茶杯,然后拿出茶罐,从里面用茶则或者小调羹舀出几撮茶叶,放进茶壶——因为我早起总是先喝绿茶,所以并不用紫砂壶,  相似文献   

6.
在南湖相传的“翠云茶”,一九八三年经南湖茶林场部分干部和茶叶科技人员的研究、追索,开始恢复试产。这种茶叶失传历史已久,且数量微少。但自古以来,南湖丹山一带,群众提起“翠云茶”,如数家珍。为使名茶恢复生产,我们根据老茶农的讲述,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结果如下: 一、翠云茶的由来:翠云茶历史悠久,据传出自“南漪湖”(南湖)傍的汪棚及丹山石板路一带。早先由尼僧及乡民经营。茶叶在清明前后采摘,采取炒、焙、烘的方式制作,成茶后泡杯中汤色翠绿,揭杯盖茶叶上浮下跳,有龙凤呈祥之势,云雾潦绕之状,香气馥郁。较龙井不扁而园直,比毛峰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不少产条国家仍在发展茶叶生产,产量不断增长。茶叶市场发展受到扩大再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需求减少而制约。随之而致的是茶叶价格的低落,迫使茶叶生产和经营者将如何把茶叶发展下去这个既困惑又现实的问题。我国有句谚语“茶贱伤农”。在国外,如乌干达因茶叶不景气,一九九五年茶园面积减少了20%,改作它用。在我国,有些产茶省如湖南,茶园面积已由二百六十多万亩,减至一百四十多万亩,产量也由八万多吨减至为五万多吨,清香可口、发财致富的茶,如今却成了“苦涩”茶。虽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下,茶叶产。销国共同…  相似文献   

8.
液态茶饮料的审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玉琴 《茶业通报》1997,19(1):30-31
液态茶是近年来国内外较为风行的一种茶叶饮料。它的问世使世界饮茶史上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冲击了千年一贯制沸水冲泡慢饮细啜的饮茶方法,使茶叶这一古老饮料具有即饮化、方便化和多样化的时代感。液态茶饮料是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经提取、过滤、调配、灭菌和包装等过程精制加工而成。以成品风味可分为液态纯茶水和调味,保健混合液态茶水(加果汁、糖、酸、奶和保健的中草药等)二大类。包装形式有罐装(二片罐和三片罐)、利乐包装、*LT瓶装和玻璃瓶装等。日本是研制和生产罐装液态茶最早的国家,目前,各种罐装纯茶水生产量已达7…  相似文献   

9.
龙池香尖     
陈国平 《茶业通报》2009,(4):190-190
龙池香尖尖茶产于安徽省怀宁县清河乡龙池村,生产茶园座落在植被繁茂、溪泉纵横,终年云雾笼罩,海拔400m左右的游览胜地龙池庵附近。这一带生态环境优越,茶叶洁净无污染,具有高山茶特有香气。据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县志》记载:“……龙池尖所产品皆绝胜,清明前后采之制出如新蚕,泡似山泉,味不在蒙顶下。”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燮清 《茶业通报》1996,18(3):42-43
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试验报告谢燮清(苏州茶厂215008)笔者自1986年起,配合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开展“花茶香气”研究,并在骆少君同志的指导下,进行了香花前茶坯喷水等试验,1992年根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的布置,对新工艺进行验证,现将试...  相似文献   

11.
略阳罐罐茶     
傅铁虹 《茶业通报》1991,13(4):41-41
陕西略阳县位于秦岭西段南坡,嘉陵江上游,西北与甘肃康县、成县、徽县,两当毗邻。“比其地为用武之区曰略,象山之南曰阳”而得名。略阳“古为白马氏之东境,白马氏族即古羌族。传说,罐罐茶乃古羌族的遗风。略阳罐罐茶的分布地域性极强,一方水土,一方习俗。有民间歌谣道:“东南路里水泡茶,城西两路(大、小西路)面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熬茶的罐罐鸡蛋大”。这“面罐茶”和“油炒茶”是略阳罐罐茶中极有代表性的两种饮茶风俗。  相似文献   

12.
茶叶作为饮料,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初为祭品与药用,后为日常饮用,泡饮方法多变,因时因地而异。近再读陆羽《茶经》六之饮一章中记述:“饮有(牜甬)(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何谓“庵茶”查《玉篇》“庵,半卧半起病也,亦作殗”。在此指夹生之意。就是将茶叶放在瓶缶中,用沸水冲泡,叫做“夹生茶”,似今日之泡饮方法。其后又述用葱姜等和茶  相似文献   

13.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5,33(4):24-25,32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蹲,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谰,远远驾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茶不仅是止渴生津,还有保健作用。上古时代相传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乃得茶而解之”。唐代《本草拾遗》中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述。当然古代对茶叶保健功效的认识,主要来自经验和感受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茶叶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及药理、药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活动所需40多种营养素,其中包括15种无机盐矿物元素:钙  相似文献   

15.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16.
绿茶原料低温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微波杀青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在不同低温温度下贮藏1年后烘干,在室温放置1个月,HPLC分析几种主要儿茶素含量,GC分析茶叶香气.检测结果表明,贮藏1年的杀青叶制成的绿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在-5~-20℃下真空包装贮藏,可保鲜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茶叶碎茶粉末检验中分样方法比较试验卢福娣,童宗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茶叶在初精制过程中,尤其是精制的筛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碎茶粉末,这些碎茶粉末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外形的匀整美观,冲泡后使汤色深暗,香气低浊,滋味苦涩,不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碎...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十一”假期间,我随团去云贵旅游。回程后,虽对许多景点记忆犹新,但令我更难忘的还是在西江苗寨品虫茶。西江苗寨位于贵州雷山县东北苗岭之中,分布在形如一对牛角的两座山上,从山脚到山顶吊脚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排满了山坡,蔚为壮观。在斜阳的照射下,色彩斑斓,整个山寨尤如镶嵌在蓝天、白云、山峦间的一幅山水画。在西江茶馆里,我第一次品到了苗家虫茶。虫茶是云贵苗族的一种传统饮品,如果用茶的定义来衡量,其实虫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叶,而是一种用茶叶及植物叶子喂养的虫子粪便。因为那里的人们食用它的方法与我们饮茶方式相同,故而人们都将其称为“茶”。虫茶产于我国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的中海拔山区,这一带群山耸立、林木葱笼、溪涧环绕、风光旖旎,化香树、苦茶等天然植物资源丰富,虫源分布广泛。虫茶有两类,一类是苗人由“化香夜蛾”取食化香树叶而得,另一类是由米黑虫取食苦茶叶而得。虫茶约为米粒大小,呈黑褐色,一碗水撮入10余粒即可。我发现用开水冲入虫茶时,茶粒飘浮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状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蜿蜒起伏,慢慢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这时,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我试着品了一口,顿觉甘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俗语 ,叫做“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茶叶作为订婚时的礼品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比较流行的。细究其原委。一是因茶叶为生活中必备物品 ,一对青年结为伴侣 ,组织新家庭 ,自然少不得茶叶了。二是在某些少数民族中 ,茶叶也是珍贵的物品 ,珍贵的婚姻人生仅有一次 ,莫过用茶订婚再好不过了。蒙古族、回族、满族、哈萨克族、东乡族 ,男方向女方提供的礼品中都有茶叶 ,回族称订婚为“定茶” ,“吃喜茶” ,满族称“大茶”。拉祜族订婚时必须带茶 ,因为该族习惯认为 ,没有茶礼的婚姻不能算数的。由此可见 ,茶在少数民族订婚时的主要作…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饶平县的凤凰圩,这是一个以凤凰取名的山区,这里的凤东、凤西乡就出产着一种特有风味的名茶——凤凰单欉茶。据当地老农谈:“单欉之意是指在许多茶株里单独一欉。”在百年前,凤凰地区的茶农采制茶叶时,发现在千百株茶株中有一两株生得特别好,叶也丰满肥厚,制成的茶香气特别芬芳醇浓,于是对这一两株茶树特别注意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