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40羽肉鸡于14日龄时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A)、低温对照组(B)和低温呋喃苯胺酸添加组(C)。分别于14、23、30、37、44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血管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各项指标。观察在低温环境下呋哺苯胺酸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PHS发病率升高,右心全心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和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显著升高(P〈0.05);而C组与B组相比,PHS发病率降低,RV/TV、WA/TA和mMTPA值均降低,并在44日龄差异显著(P〈0.05),PCV值升高但无显著差异,体质量显著降低。提示:降低肺动脉压,抑制以肺动脉壁肥厚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呋喃苯胺酸有效降低低温所致PHS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常温和低温饲养条件下肉鸡肺动脉压、血液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肺阻力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肺血管重构的机理及其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形成中的病理意义。【方法】商品代艾维茵肉鸡180羽,14日龄时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常温对照组,按常规饲养;一组为低温诱病组。试验过程中连续测定肉鸡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全心比(RV/TV);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采集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mMTPA)和相对中膜面积(WA/TA)。【结果】低温组mPAP, RV/TV值和血浆MDA浓度比常温组显著升高;低温组肉鸡肺小动脉mMTPA和WA/TA显著高于常温组;回归分析表明,血浆MDA值与mMTPA,WA/TA显著正相关, mPAP与mMTPA,WA/TA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条件下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肺动脉压升高,导致肺血管重构并进一步升高肺动脉压,这一改变是低温诱导肉鸡PHS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低温环境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观察早期限饲对PHS的防治效果及对肺小动脉显微形态学的影响。试验Ⅰ:限饲处理组肉鸡分别于7~14日龄或7~21日龄每天给料8h,对照组肉鸡全程自由采食。试验Ⅱ:限饲组肉鸡于7~14日龄分别给予自由采食对照组肉鸡前一天饲料消耗量的60%或80%。连续采样测定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mMTPA)、肺小动脉相对中膜面积(WA/TA)和肺厚壁末梢血管百分比(TWPV%)。结果显示,早期限饲显著降低了PHS发病率;低温显著升高了肉鸡WA/TA、mMTPA和TWPV%,而早期限饲处理则显著降低了WA/TA、mMTPA和TWPV%。提示:早期限饲能够有效防治肉鸡PHS,而抑制以肺小动脉管壁肥厚和肺血管肌型化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环境低温复制肉鸡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肺细小动脉蛋白激酶Cα (PKC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KCα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160羽艾维茵-2000商品代肉鸡于14 d时随机等分为常温对照组(NT组)和低温组(LT组)。自14 d起,LT组舍内温度从28 ℃以每天1~2℃的速度下降,至21 d降至14~12℃,并维持到试验结束;NT组仍继续按常规饲养(21 d起舍温控制在20℃)。记录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并分别于24、32、39、45 d从各组随机抽样,测定右心室/全心室质量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平均中膜厚度(mMTP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PKCα,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肺细小动脉光密度值(OD),以OD值代表PKCα的表达。结果表明,LT组肉鸡PHS发病率显著升高(P < 0.05);RV/TV值在45 d时显著升高(P < 0.05);PCV和Hb值在32 d后显著升高(P < 0.05);血管mMTPA值和WA/TA值在各日龄段均显著升高(P < 0.05);肺细小动脉OD值升高,在39d 时差异显著(P < 0.05),且OD值与mMTPA和WA/TA值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肉鸡肺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 肺小动脉PKCα表达上调,并可能促进了肺血管重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抽取 2 0羽与缺氧有关的肺动脉高压综合征 (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自然病鸡和与之相对应的 2 0羽同种、同龄健康 AA肉鸡 ,以腹腔存有大量腹水和右心室 (Rightventricle,RV )与全心室 (Total ventricle,TV )的重量比 (RV/ TV)作为判定肺动脉高压的主要临床指标 ,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建立肉鸡肺细小动脉血管肌化的分型标准 ,并对患PHS肉鸡和健康肉鸡肺细小动脉结构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患 PHS肉鸡的血管肌化百分率、RV/ TV均极显著性高于健康肉鸡 (P<0 .0 1) ;血管非肌化百分率和血管密度则极显著性降低 (P<0 .0 1) ;图片显示 ,血管内膜及中膜细胞增生肥厚。从而揭示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肉鸡肺血管已发生了以非肌性动脉肌型化 ,肌性动脉管壁增生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6.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自然病例肺微细动脉肌型化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随机抽取12羽与缺氧有关的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自然病鸡和12羽同种,同龄健康AA肉鸡,用组织形这方法对患PHS肉鸡和健康肉鸡肺细小动脉结构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患PHS肉鸡的肺细小动脉血管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中膜厚度与管外径之比均极显高于健康肉鸡(P<0.01),以直径小于60um和直径小于200um的肺微细动脉 的末稍厚血管百分率和三型血管占位比例进行测定,结果患PHS肉鸡的肌化百分率也极显高于健康肉鸡(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管内膜及中膜细胞增生,肥厚,揭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肉鸡的肺血管发生了以非肌性动脉肌型化,肌性动脉管壁增生,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7.
1日龄商品代艾维茵肉鸡180羽随机分为两组(常温对照组和低温组),低温组在14日龄开始用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试验过程中连续测定肉鸡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全心比(RV/TV),动态记录肉鸡的心电图.记录各组PHS发病鸡数,42日龄时统计PHS发病率.结果显示低温组mPAP和RV/TV值显著升高,PHS发病率显著高于常温组.低温组肉鸡心电图额面平均组合向量(MRV)和Ⅱ、aVF导联S波、R波、RS波的波幅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心电图MRV和Ⅱ、aVF导联S波波幅与RV/TV值、mPAP呈显著正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出现早于右心肥大,而与心电图学指标的变化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心电图可以作为诊断肉鸡PHS的敏感指标,并可以代替RV/TV用于间接估测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320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常温对照组(NC)常规控温,24h连续光照;低温对照组(LC)、低温间歇光照1组和低温间歇光照2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从9d起分别实施24 L﹕0D的连续光照和21L﹕3D、19L﹕5D的间歇光照(IL)制度,30d后都为连续光照。记录PHS发病数、体重和耗料量,并分别于14、23、30、37和44 d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动脉的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指标;【结果】环境低温使PHS发病率升高,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也显著升高,而间歇光照能够有效地降低寒冷诱发的PHS发病率和上述各项值。限制光照期间IL组肉鸡体重低于LC组,但最终体重和料重比与L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肉鸡生长早期实施间歇光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低温诱发的PHS发病率,抑制肺小动脉重构可能是其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1日龄商品代艾维茵肉鸡180羽随机分为两组(常温对照组和低温组),低温组在14日龄开始用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试验过程中连续测定肉鸡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全心比(RV/TV),动态记录肉鸡的心电图。记录各组PHS发病鸡数,42日龄时统计PHS发病率。结果显示低温组mPAP和RV/TV值显升高,PHS发病率显高于常温组。低温组肉鸡心电图额面平均组合向量(MRV)和Ⅱ、aVF导联S波、R波、RS波的波幅比对照组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心电图MRV和Ⅱ、aVF导联S波波幅与RV/TV值、mPAP呈显正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出现早于右心肥大,而与心电图学指标的变化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心电图可以作为诊断肉鸡PHS的敏感指标,并可以代替RV/TV用于间接估测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动态观察肺小动脉血管中膜平滑肌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150只AA商品代肉仔鸡常规育雏,15日龄随机分为3组:常温(22~24℃)对照组、低温(9~11℃)组、低温(9~11℃)硝苯地平组。分别于低温处理后2周(28日龄)、3周(36日龄)、4周(44日龄)随机各抽取10只测定肺动脉压(PAP),同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以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肺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腔面积和管总面积,计算相对中膜厚度(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表明:(1)硝苯地平抑制了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压的升高,28日龄、36日龄和44日龄,硝苯地平组mPAP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2)硝苯地平能抑制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表现在28日龄、36日龄和44日龄时,硝苯地平组50~100μm的肺小动脉mMTPA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100~200μm肺小动脉的组间差异与此类似;(3)硝苯地平抑制肺小动脉血管壁的增厚,3个日龄的硝苯地平组肺小动脉WA/TA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可见,硝苯地平抑制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1.
选用5份粳稻和4份籼稻材料,对不同品种水稻维管束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程氏指数调查,探讨了籼稻和粳稻之间的维管束差异。结果表明:籼稻穗颈维管束数明显高于粳稻,其大维管束效率较高;籼稻的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也显著高于粳稻,大小维管束比也较高。籼稻程氏打分均较低,而粳稻的较高。  相似文献   

12.
河北植物增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报道了《河北植物志》未记录的植物计8种、1亚种、3变种、2变型。其中7种、1亚种2变种为河北植物区系新记录;2个属(鼻花属、羊胡子属)为河北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序位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发育的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分析叶片和萼片对萼筒维管束发育影响的差异。【方法】 以杜梨为砧木的香梨为材料,在花序伸长期对库尔勒香梨进行摘叶与摘萼片处理,比较摘叶与摘萼片处理对不同序位香梨果实萼筒脱萼率与果实不同部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结果】 摘叶使第1、2序位脱萼率降低,第3、4、5序位脱萼率增加;摘萼片处理使第1序位脱萼率降低,第2、3序位脱萼率增加,对第4、5序位影响较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在不同序位间、果实不同部位间均存在差别,即随着花序伸长期进程推移,摘叶与摘萼片处理的第1、2序位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第3、4、5序位果柄、胴部、萼筒等部位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摘叶促进第4、5序位维管束数目与第5序位胴部维管束面积的增加;摘萼片促进第1序位至第5序位维管束数目与第1、2、3序位维管束面积的增加(除第2序位胴部维管束面积受到抑制)。【结论】 摘叶对梨果实维管束发育的抑制作用较大,增加果实萼筒脱萼率;而摘萼片处理促进后期维管束数目增长,对果柄维管束的发育有较高的促进作用,降低果实萼筒脱萼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2个春性品种、3个半冬性品种的穗部维管束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1)小麦穗部大维管束数随小穗位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个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减少1个,该大维管束进入同一穗轴节片节上着生的小穗中。顶小穗一般有3~5条大维管束,可认为顶小穗是由3~5个未能完全分化的小穗联合构成。(2)小穗上各位小花维管束数目随小花位上升而递减。第1,2朵小花一般有5~7条分支维管束进入,它们与小穗轴直接相连;第3,4朵小花有3~5条维管束分支,其中1条是下位花维管束的分支;第5朵小花以上各位花均只有3条维管束,且自上而下依次相连于邻花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5.
巨龙竹竹材结构及其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巨龙竹两种变异类型的秆茎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维管束、导管、纤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为:巨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双断腰型的维管束仅发生在茎秆的基部;维管束的长度为0.17~1.77mm,平均0.68mm;宽0.14~1.08mm,平均0.67mm;长宽比0.29~3.00,平均1.03;最大密度17.5个/mm^2,最小为1个/mm^2,平均5.98个/mm^2;在同一秆茎的不同高度(轴向)及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径向)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巨龙竹发生节间缩短的变异时,节间中的各项成分如导管、纤维等亦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79~1984年,先后从北京、河北等七省市棉花枯萎病田采集无病株和轻病株,以及无病田的健株四千余株,其中包括生产用抗病和感病品种十余个,进行了维管系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分析.结果表明,棉株维管系中除了定殖引致萎蔫病的病原真菌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病原真菌和细菌.维管真菌是以镰刀菌(Fusarium spp.)为主的半知菌,细菌有芽孢杆菌(Bacillusspp.)、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p.)和欧氏杆菌(Erwinia spp.)为主要成员,品种间差异不大.维管组织中微生物的总量和组成随着棉苗的生长发育而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喇叭沟门林区是北京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现有维管植物 6 5 5种、1 3变种及变型 ,隶属于 1 0 2科、36 7属 ,其植物区系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科、属分析表明该区与北京维管植物分类群结构基本一致 ,维管植物有半数集中于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 .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生活型反映了本区由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 .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了该区系的温带性质 ,并反映了该区系形成过程中与热带区系的历史渊源以及与东亚区系之间较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二节间维管束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1个粳稻品种(系)对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2节间维管柬数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系)间穗颈的维管束数量存在较大变异。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与穗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选择穗颈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之比和穗颈与第2节间大维管束数量之比较低的类型,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