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梁品种遗传改良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有的高梁种质资源的数量,以及对其主要性状的鉴定、创新和利用。在高粱育种史上,品种改良的突破性进展,往往都是由于找到并利用了具有关键基因的种质。目前,已创造和选育出7种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反应各不一样。除A.细胞质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种得到广泛应用外,A:细胞质不育系的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A,细胞质不育系在甜高粱杂交种上应用。籽粒优质、茎秆高糖、低氰氢酸、抗病虫、抗杂草、抗干旱等抗性种质资源也得到了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2.
杂交大豆育种方法和制种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阐述了杂交大豆“三系”选育、杂交种选育、制种技术等内容,“三系”的选育采用已育成的品种或品系与RN型稳定的大豆不育系进行测交和回交转育进行选育,大豆杂交种是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大规模配制杂交组合,经过F1产量鉴定,筛选出强优势组合,而制种要求选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野生昆虫种类多、群体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A的选育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8,17(3):268-270
寻找和选育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论是对大豆细胞质不育系本身的研究,不审对大豆杂交种生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的测交结果证实了大豆品系ZD8319含有雄性不育细胞质,以此为基础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A和保持系ZB,并找到了恢复系,同时,还发现了另一份材料(暂称XXT)也含有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接续一 )2 6 杂种优势利用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来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 ,大豆具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但利用大豆杂种优势的前提之一是需要有适合的不育系。有关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专利已早有公布 ,但实施起来很难操作 ,故没有商业化应用。 80年代美国的Davis曾在专利中声称找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始终未见进一步报道。进入 90年代 ,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整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 993年吉林省农科院育成了野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 ,1 995年实现了栽培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受到局限的原因,指出玉米雄性不育受到局限的真正原因并非小斑病生理小种对不育细胞质的专化侵染,而是由于三系配套模式造成的育种环节繁杂和育种时效落后。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三系配套的改良方法,即在育种中不选育恢复系,使同名正常胞质杂交种为不育胞质杂交种提供必需的粉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取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DNA,用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引物ISSR829的扩增片段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差异。对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发现,该序列仅存在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中,且位于基因Atp6上游2 000 bp处,推断其可能与不育有关。利用测序获得片段设计引物,用目前已育成的5个大豆杂交种的不育系母本和同型保持系的基因组DNA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发现不育系母本未出现特异片段,而对应保持系出现目的片段,表明该特异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可用于不育系的筛选和不育系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扩大高粱杂交种细胞质基础,已找到不同于迈罗细胞质的其它核质互作不育体系。Ross 和 Hackerott 培育出一系列只是细胞质与迈罗不同的雄性不育系。这些不育系定名为KS34~KS30,并已登记注册。它们具有CK—60的核及分别由类芦苇高梁(S.arundi-  相似文献   

8.
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1至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的595份品系申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数量增长6倍,申报单位数量增长7.5倍.参试品系由常规种为主转变为以杂交种为主,杂交种比例均值达77.90%.育种中使用的授粉控制系统由细胞质不育系为主转变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育系兼用,2003年后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品种数量与细胞...  相似文献   

9.
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在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中,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育性较稳定,个别不育系ms8、ms9育性受光周期、温度影响;核基因控制的部分雄性不育或不完全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如p2、msp、Arkansas突变体等,在光周期和温度发生变化时,育性也会随之变化;大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88-428BY-827的育性主要受日照长度控制:在短日照(13.5~14.0 h·d-1)下雄性不育;在长日照(14.5~15.2 h·d-1)下雄性可育。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RN型细胞质不育多数不育系育性稳定,个别不育系受光温影响育性不稳定;N8855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较稳定;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育性也较稳定,后两种类型雄性不育仅对个别不育系做了相关报道,没有针对细胞质来源相同但细胞核来源不同的大量不育系做更深入研究。本文还阐述了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雄性不育系ST039与自选系借20组配成F1代完全不育的优良杂交种ST618。其杂种F1代为完全不育。掺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的利用有二种方法:一是与同型可育杂交种按2:1或1:1掺合应用,利用同型可育杂交种的花粉给不育杂交种授粉;二是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立感效应,雄性不育节养技术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利用效应三种遗传集成,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合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