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型、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多年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付出生率降低,学龄人口战少,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以整合;加之“讲究效率”的教育实施与目前中国农村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矛盾,使得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在数量上和培养人才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培养新农村建设者,增加投资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前提。提高农民的素质重点是突出抓好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是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武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农村教育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现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事业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测评方法>,对宁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期目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反映宁夏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6个系统层和18个目标层中看出,2008年宁夏农村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进程最快,但是农村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的实现程度仍为负值, 农村养老、住房质量和农村受教育程度很低,要改善现有农村条件,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未来的20年内.要建战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索质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片面追求升学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缺乏以农村为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弱了农业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要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建立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家庭教育支出的诱导和激励,调整农村中学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措施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逐渐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城镇化推动了农村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加速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催生了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并实现农民就地或就近就业,打下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给农村教育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而有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现状,认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努力使高等农业教育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