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鲁山县蚕业原种场通过三年来的试验探索,初步获得了放养秋柞蚕的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978年试养1.35斤卵量的秋柞蚕,收茧1.35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万粒;1979年试养卵量14斤,平均斤卵产茧8300粒;1980年养蚕卵量12斤,在后期严重干旱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试区斤卵产茧1.08万粒的好收成.试验证明,秋蚕的产茧量、重量、质量都有分别接近或超过春蚕生产的典型.下汤公社下纸房社员余廷兴1980年养秋蚕卵2斤,共收茧2.68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34万粒,百粒茧重1.3斤.发展秋柞蚕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得到  相似文献   

2.
我社去年养了木薯蚕十二批,共1,134盒,产鲜茧36,889市斤,平均每盒产茧皮4.7市斤。我社的生产以水稻为主,地少人多,每个劳动力只负担耕地2.5亩,副业门路不多,向来只养一些猪和烧瓦窑.几年来粮食生产虽有所提高,但因副业少,收入增加有限,社员生活大都还不富裕。养蚕之后,去年卖茧皮得12,700多元,平均每人有3.12元;  相似文献   

3.
贵县民权公社第一生产队去年获得薯、蚕双丰收,1964年该队种植木薯22亩,亩产1,081斤,比1963年不采叶养蚕的每亩薯增产256斤;共饲养木薯蚕七批23盒,总产鲜茧1,058斤,平均盒产46斤,蚕粪4,600多斤,获得了薯、蚕双丰收。他们的经验是:根据木薯生长过程叶子产量由少到多的特点,采取少量多批、前少后多、逐步增加养蚕量的措施,调节木薯长叶和采叶饲蚕的关系。这个队第一批养一盒,第二批不养,第三批养雨盒,第四批养三金,第五批养三盒半,第六批养四盒,第  相似文献   

4.
玉林县蒲塘蚕种站,是利用一间旧猪场在1964年2月办起来的,属于区一级的集体经济.办的方针是企业经营,事业管理,自负盈亏。一年来共制出蚕种十一批,12,681盒,超额完成任务9,000盒的39.1%,除满足了蒲塘和沙塘等区的需要外,还支援外地1,300多盒。蚕种从第一批到第八批都没有发现病毒;全年的病毒率只有0.09%,蚕种合格率达98.8%。蚕种的生产效率也很好,如发到蒲塘区的蚕种,全年平均单盒产茧皮  相似文献   

5.
玉林县在1964年建立了一个县蚕种场,7个蚕种站(其中有6个是区办,一个是社办);培训了原蚕区饲养员242人,在原蚕区共种了木薯和蓖麻7,850亩;饲养有效原种8,573盒,收上制种的种茧78,900多斤;制出普通种11批,共92,689.5盒,超额完成原计划的32.4%,比上年增加26.5倍,除供应本县自用以外,还外调支援各地6,700多盒。蚕种平均病毒率仅为0.52%,孵化率达80%  相似文献   

6.
藤县大黎地区是个山区,一向种木薯很多,水田约2.1万多亩,木薯有1.1万多亩。去年大搞木薯蚕,全区养了10,643盒,普遍得到成功,收购得茧皮35,590斤,平均每盒产量3.3斤。单产较高的东安公社,养1,036盒,每盒产茧皮4.3斤。有不少生产队,单盒产量达到5—6斤的。由于发展木薯蚕,不但增加了社员的现金收入,还积得2万多担蚕粪作晚稻的肥料,对全区1964年晚稻增产10.6%也超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临安市河桥镇泥骆村是临安市蚕桑生产的重点村。2003年底,该村有桑园面积94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户均2.53亩.常年饲养蚕种2500多张,产茧100多吨。该村在2003年4月组建戚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牡.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村饲养蚕种2610张,产茧121.4吨.蚕茧收入203.9  相似文献   

8.
<正> 幼蚕的特点是呼吸量弱,喜爱高温多湿的饲育环境,过去曾采用防干纸育,每日给桑6~8回的试验,1977年在防干纸育的基础上,改为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早晚各给桑一回,并以普通育每日给桑6回作对照.薄膜覆盖育,桑叶凋萎慢,蚕儿食叶时间长,有部分桑叶叶脉、都被蚕儿食掉.5龄期改片叶为条桑育,收茧量结果,薄膜复盖育,每张蚕种收茧61斤.茧层率21.5%,每斤茧需桑叶14.1斤;普通育每张蚕种收茧62.5  相似文献   

9.
我镇蚕桑站于1998引种镇江蚕研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公斤。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种植该品种桑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镇蚕桑站于1998引种镇江蚕研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公斤。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种植该品种桑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一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转移,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河南省家蚕良种的繁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滨海市东坎镇郭信才是养蚕大户,承包桑园0.8公顷,2007~2009年,平均年饲养蚕种56张,生产蚕茧2260千克,养蚕年收入6.8万~7.6万元。2007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茧206.2千克,产值5560元。其单位面积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均处于全县甚至全市领先水平。他的养蚕高产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宣城县城关鎮吳家村蚕場,是在1964年冬建立的。桑园位于城墙废墟,1965年春,栽植嫁接桑十万五千株,成活率达97.5%。桑树长势良好,一般均抽三、四根枝条,株高五、六尺,最高达八尺以上。在不影响桑树生育前提下,飼养桑蚕三十点五张,平均单产六十点六斤,其中春蚕一点五张,单产七十五斤,秋蚕二十一张,单产六十四点一斤,晚秋蚕八张,单产四十八点七斤。春蚕上茧率达95%,茧层率为20%,秋蚕上茧率达90%,茧层率为19.5%,晚秋蚕上茧率达75%,茧层率为18%。这个蚕場,敢于当年栽桑,当年养蚕,是由于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为革命养蚕思想的胜利,是敢于革命,敢于創新的結果。其主要經验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横县大和公社1964年养木薯蚕1,643.5盒,其中集体饲养占70%左右,平均盒产茧皮2.36斤,收入现金6,000多元,巩固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还添置了许多生产用具。  相似文献   

15.
上簇是养蚕的最后一关,搞好搞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价格的高低。四川省铜梁县周龙镇双井村周有全坚持科学上簇,连续5年蚕茧上车率在95%以上。全年四季养蚕4.7张,产茧179.5公斤,收入茧款1544元,平均每公斤茧价为8.60元,比大面积提高9.2%。他的主要经验是:1.备好簇室选择空气流通,光线易控制的房屋作簇室。上簇前将簇室打扫干净,每张蚕种备足塑料折簇70个。  相似文献   

16.
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转移,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河南省家蚕良种的繁育与推广.为此,笔者对河南省桑蚕原蚕区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目前1人养1张蚕,产1公斤茧约需劳动7小时,如此低的劳动生产率,严重制约着农户扩大养蚕的规模.日本用机械化条桑,在蚕座上设轨道车载条桑饲蚕,产1公斤茧的劳动时间仅1.2小时.浙、苏等省的养蚕大户,采用夏伐条、秋剪梢的方法收获条桑,1人可养5龄蚕3张,使蚕桑业进一步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桑蚕普种生产成本主要由种茧成本、种子费用(即原种费)、房屋设备折旧费、用工成本、生产直接物耗成本、蚕种检验检疫冷藏费等构成。其中单张蚕种检验、检疫冷藏费是不变的,单张蚕种房屋设备折旧费、用工成本随着生产总量的增加而降低,以凉山州蚕种场每年繁育普种40万张为例:kg茧制种系数为13.0-4.5张范围内每提高0.5张分别可节约种茧成本:;2万元、24万元、19万元;单张原制种量由40张提高到50张可节约原种费18万元,单张原种制种量由50张提高到60张可节约原种费12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从品种特性、催青条件、种茧育桑园的管理、饲育环境、贯彻五选、种茧保护以及长交、迟交、短产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繁育高产优质蚕种、促进整个茧丝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湘彩黄1号 四元杂交夏秋用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登记编号为XPD008-2016.该品种体质强健、产茧量高、茧色稳定、茧丝优良、蚕种易繁.蚕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呈黑褐色;各龄蚕食桑快,行动活泼,发育整齐,体质健壮,素斑,体色青白;老熟时体色偏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