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疗法就是把已配好的药液、肥液输入到树木本质部的导管部位,从而达到治病、施肥的目的。树木“输液”操作简单。用盐水瓶装入已配好的药液或肥液,在瓶塞上插两支9号注射针头,其中一支作为输液用,另一支供进气用,在两支针头上分别接上30厘米长的  相似文献   

2.
树体输液,就是在树木的木质部直接输营养液的技术措施。经实践证明,树体经输液后,依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分别收到提高生长量,改善品种等多种效益,效果明显,其技术操作是:一、打孔:在树干或大枝操作方便的部位用手摇钻或大钉子打个直径2—3mm,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树木养护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树体输液,能显著提高受伤树木成活率,并且能够使树木抽枝量增加,对树木的复壮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大树钻蛀性害虫的防治也有一定的作用。该方法具有省工、省力、省药、补水、补肥、环保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杨树吉厂虫主要是幼虫为害小叶杨树干,对小青杨等杨树枝干也有较轻的危害。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导致树木枯萎死亡。杨树吉丁虫三年一代,以不同龄的幼虫在树木枝干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在边材部位越  相似文献   

5.
<正>木质部害虫是森林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昆虫。其长期生活于树木主干内,蛀食木质部,并形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输导功能和分生组织,轻则促使树木长势衰弱,重则能使树木迅速死亡。因而,木质部害虫是极易毁灭森林的一类害虫。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嫩梢和食叶害虫的猖獗危害,致使祁连山林区林木木质部害虫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寄主树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唐明  陈辉 《林业科学》1999,35(6):63-66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 Ophiostoma sp .和Leptographiu m sp .) 是克服寄主华山松树木抗性系统的先导和致死寄主树木的主要原因。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木质部树脂道泌脂细胞的分解和菌丝在寄主树木树脂道内的大量繁殖,堵塞寄主树木树脂道,使寄主华山松泌脂系统失去活性和抗性功能。同时,随共生真菌在寄主树木木质部内的发育,菌丝分解寄主木质部薄壁细胞,使寄主树木木质部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寄主华山松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与木材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惠娟 《林业科学》1996,32(2):165-170
综述了植物激素在树木维管组织分化中的作用.生长素是调节木质部细胞分化的主要因子;细胞分裂素在诱导分生组织发端和分生细胞分化上起重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纤维的形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地促进次生木质部中纤维分化;乙烯能促进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还讨沦了木材形成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生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控制了沿树轴木质部导管、管胞的大小和密度;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木质部细胞分化;温带落叶阔叶树环孔材和散孔材形成的机理,生长素控制环孔材树种早材宽导管的形成以及晚材窄导管和纤维形成的假说。对今后改善树木木材的质和量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树木木质部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木生长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与年轮宽度相比,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变化记录了更为详尽的气候信息,可以丰富当前从传统树轮气候学或树轮生态学研究中所得到的认识。本研究以期为利用树轮木质部细胞特征研究全球变化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树木木质部形成过程、研究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常用方法以及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CO2浓度等)对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目前,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树木木质部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过程的主要方法为:钉针法和微芯取样法,钉针法主要适用于研究形成层对损伤的响应或是记录热带树木木质部生长的增量,而微芯取样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生长季各阶段形成层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木质部形成过程;树木木质部的生长过程一般从形成层恢复活动开始,经过细胞的伸展、次生细胞壁的加厚和木质化后,形成成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气候因子变化的影响;树木木质部细胞生长的变化与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 CO2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温度主要影响树木生长季前期形成层的活动,改变形成层恢复活动的时间、细胞的分裂速率及活动周期,但并不会改变木质部细胞分化的序列和季节生长模式;降水主要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的速率、在生长季的持续时间以及管胞的直径等,降水不足会降低树木细胞分裂的速率,缩短细胞分化的时间,导致生长季的持续时间减少,同时抑制细胞伸展,管腔直径较小;光照强度主要影响树木的光合速率来间接影响形成层细胞的活动;光周期主要控制木质部细胞的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结束期;有关 CO2浓度升高对树木木质部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认为,CO2浓度升高影响细胞的分裂速率和细胞的扩张而不是次生细胞壁的加厚,从而造成早材生长轮宽度明显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并没有引起早材细胞结构较大的变化,相反晚材生长环的宽度却明显增加。【结论】随着研究理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极端灾害下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特征、不同树种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多种气候因子对树木木质部生长的综合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老令柿树,主干常受到天牛害虫的危害,受害部位树皮剥落,木质部坏死,树叶发黄,最后整株树木枯死。近几年,我们用1605涂干防治取得成功,具体方法为:在4—6月份,将受害部位用斧适当劈削,以看到活的木质部为宜,再将1605农药1:40兑水后涂抹,每月一次,连涂三次,第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问:树木为什么会出现连理现象? 答:树木枝干发生连结现象,称为连理枝。要了解这种现象的形成,首先需要知道树木茎的构造和生长。树木的茎干是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心构成的。茎在横断面上的生长加粗,表现为年轮的形式。形成层每年向内产生木质部细胞,向外产生韧皮部细胞。木质部的增加,直接构成木材的本身;韧皮部的增加,继续产生新的树皮。年复一年,树木就逐渐加  相似文献   

11.
韦公远 《云南林业》2005,26(5):19-19
防治树木病虫常用喷药法 由于树冠高大,枝叶浓密,不仅作业困难,而且难以喷匀喷透,防治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采用树干包扎农药法,药液可渗透到木质部导管内,并扩散到蒸腾液流中被均匀地输送到树冠枝叶上,这样可防治树干和枝叶上的病虫害,与喷药相比,具有省药、省工、污染少、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柳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柳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利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单宁,在柳树休眠期,光肩星天牛危害率与各部分单宁含量相关性不强,在柳树生长期,被害率与被害韧皮部、被害木质部显示较强的负相关性;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各柳树品系韧皮部单宁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危害后,除黄柳之外单宁含量有所增加;树木休眠期与生长期的韧皮部、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树种间韧皮部与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均显著;健康木与被害木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差异均显著。说明单宁含量增高,抑制虫害能力增强,可视单宁为树种抗虫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繁殖树苗荔枝、柑桔、玉兰、月季、等树木,可用环割压条法繁殖,以克服不便地面压条和生产不定根较慢的缺点。具体做法是:选中壮龄树,于生长季初期,在二、三年生枝条上作环状剥皮至木质部,环宽约2—3厘米,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或瓦罐、竹筒盛肥沃土壤包扎在环状剥皮部位。由于枝条木质部完好,水分供应不成问题,枝条的叶和芽  相似文献   

14.
薛志成 《防护林科技》1997,(4):40-41,45
向树木体内注入农药、微肥、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矫治缺素症,调节生长发育是一种新的林水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和矿物元素被注射到树木木质部导管组织中后,随着树木体内的水分运动向上输送。不仅如此,有些内吸性农药到达叶片后,还能随着光合作用同化物经过筛管转向根部,或直接从木质部向韧皮部转移扩散、存留、甚至发生代谢反应。随之分布到树体各部位,从而实现防治病虫危害,矫治缺素症,调节林木生长发育的目的。树木注射施药技术是一种植物内部施药施肥技术。与传统叶面喷洒、土施等外部施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注射施…  相似文献   

15.
树木年轮撷趣李忠东树木身上有一份“履历表”,它的生长史就写在其环状轮纹里。像人的指纹一样,不同种类树木的年轮各异,同种树木的两棵树的年轮也不完全一样。通常情况下,生长在显著季节性气候地区的树木在它的次生木质部会每年形成一轮,这就是年轮、可是有很多例外...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及发生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树木解剖法与树木解剖修正跟踪调查法,编制了钻蛀性害虫光肩星天牛在杨树林内不同地点的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数据分析得出:1)卵与皮下幼虫自然死亡率最高,进入木质部幼虫的死亡率最低;(2)影响光肩星天牛种群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卵和寄主皮下幼虫的越冬死亡,挤死,鸟类啄食、皮层失水、蛹期细菌与白僵菌的侵染;3)组建立了以卵量预测光肩星天牛皮下幼虫期,木质部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的发生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树木在干旱胁迫下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不仅可以改变森林的结构和功能,还可能影响森林管理决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体内水分代谢与碳代谢会出现失效现象,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但是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以及干旱—复水过程中树木各个器官的生理生态响应还未探明,这一科学问题也是当前世界的前沿问题。树木的干旱致死机制至少有3种假说:水力失效、碳饥饿和生物攻击假说。水力失效假说认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木质部栓塞达到阈值后无法恢复水分传导从而使得树木脱水干燥死亡;碳饥饿假说认为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气孔紧缩甚至关闭,树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但树木为了维持自身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使得树木自身可利用碳耗竭;生物攻击假说认为干旱胁迫影响生物因子的分布及生长速率等,使得树木易受到昆虫和病原体的攻击,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3种假说都已经被证实可以解释一部分树木死亡的现象,但是又不足以解释所有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死亡的现象,特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在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介绍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关系,对水力失效假说中木质部栓塞具体的生理过程进行整体阐述。然后,讨论长...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施P肥和接种外生菌根菌对蓝桉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在云南楚雄的试验表明: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幼林期促进树木生长,3a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显著。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蓝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但4.5a后这种促进作用也变得不显著。由于施P肥提高了蓝桉的保存率,所以也显著地提高了蓝桉林的生物量。低P处理时,树木保存率低,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了树木的后期生长,可能会导致施P肥对后期单株蓝桉树高和胸径生长作用不显著。施P肥还增加了树木N、P和K的养分积累量,提高了上述养分的利用效率。施P肥同时还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和林下凋落物P的积累量,但不能明显增加N和K的养分积累量。树木叶片和土壤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施P肥对蓝桉幼林作用明显。试验表现出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低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不能在高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9.
《湖南林业科技》2004,31(6):53-53
黑翅大白蚁又名黑翅土白蚁,是一种严重危害园林树木的害虫。广布于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其取食性很杂,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侧柏、刺槐、乌桕、樟树、广玉兰、大叶女贞、樱花、枫杨、紫荆、连翅、白蜡等多种园林树木。以工蚁取食树木的根茎部,并在树上啮食树皮,亦能从伤口侵入木质部,造成树木长势衰减,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树木的生长,均源于形成层在生长季节不断地生长和分化,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要使嫁接成活,就是要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进行对接,通过愈合、生长和分化,使接穗与砧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形成层只有很薄的一层,在接口断面看上去只是树皮与木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