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托木尔大峡谷位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地处天山托木尔峰南坡的暖温带灌木荒漠和温带荒漠草原带。共分布野生种子植物35科102属131种(变种)。植物寡种科占绝对优势,单种科位居其二;超过10种的较大科仅有4科,占总科数的11.43%,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本区总属、种数的50.00%和53.43%;科的地理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热带至温带、亚热带至温带、温带)为主(18科,51.43%)。植物属均为单种属或寡种属,其中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在属的分布类型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及其变型为主,其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及其变型,地中海、西至中亚分布类型及其变型位居第三,热带成分极其微弱。特有种、珍稀种以及重点保护植物共20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天山1号冰川冻原植被带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新疆天山1号冰川附近冻原植被带有野生种子植物19科46属66种。通过该地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性质明显温带性,且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地理成分复杂,3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47科188属345种,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类群占优势。多年生草本在全部植物中占多数,显示了该区物种形成是年轻的进化类型。优势科现象明显,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石竹科等11科,表征科为禾本科、藜科和蓼科。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本区植物区系的主体,属内物种的分化程度较高。世界广布性的科及属在植物区系中分布较多,反映出研究区气候的严酷性。该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既古老又年轻,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共计109属,其中北温带成分所含属数最多。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分布区类型居于次要地位。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亚洲中部成分为主。本区内有新疆特有植物14种,而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其次为古地中海成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巴尔鲁克山植物区系组成成分与地理成分的分析,说明了区系中特有现象与稀有濒危植物。研究表明:巴尔鲁克山植物组成成分中,含有100种以上的科有3个,即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种数达424种,占总种数的32.6%。科的地理成分中,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共出现42个世界分布科,占总科数的28.9%;本区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北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共出现178个北温带分布型属,占总属数的38.6%。种的地理成分中,以温带分布为主,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最多,出现297种。本区古地中海成分占第2位,其中中亚(哈萨克斯坦)植物区系与准噶尔植物区系之间的共性最多,表明本区为伊朗—吐兰植物区系与准噶尔植物区系的汇合点。此外,本区东北方向上为西伯利亚(阿尔泰)植物区系与天山植物区系交流的通道,也是这两大植物区系有些种的分布边界。本区有50多种植物列入受保护及稀有濒危植物,巴尔鲁克有6个特有种(3个变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野外调查、查阅标本、文献考证及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江西大岗山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大岗山地区种子植物共约782属、1796种,包括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亚型。亚热带至热带分布成分356属,温带成分239属:(2)中国特有成分26属,具有一定的区系残遗和特化现象;(3)大岗山地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并与世界各个热带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4)本区系间断分布类型多样,残遗植物类群丰富,在珍稀濒危种类颇多,这都与地史变迁、大陆漂移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密切相关;(5)大岗山植物区系足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有由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点,成为许多热带性属的分布北界。该区具有由泛热带、亚洲热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发生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蒺藜科植物为草本或灌木。全世界约28属,29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我国沙漠地区有5属28种及5个变种。该科内许多植物为荒漠地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在荒漠植被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中,霸王和白刺属的一些植物属亚洲中部区系成分,以旱生性质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亚洲中部干旱植被的特色。而骆驼蓬也主要分布于荒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进行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对该地区大型地衣进行分类和整理。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地衣38种,隶属于5目,8科,20属,其中梅衣科、地卷科和石蕊科为优势科,有13属29种,约占大型地衣总种数的76.3%,黄烛衣科和胶衣科均仅有1属1种。该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被划分为以下7种地理成分: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保护区内大型地衣根据生境类型被分为树生地衣、藓丛生地衣、石生地衣和草地生地衣等4种,其中树生和藓丛生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9.1%。研究结果表明,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与我国北方植物区系成分特征相似,生境类型以树生和藓丛生为主。  相似文献   

8.
奇台县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奇台县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奇台县境内中部平原区,东经89°53.3’-90°7.5’,北纬44°12.6’-44°25.7’,总面积384.19km2。据调查,共有种子植物27科、94属、139种。占全疆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2.11%,总底数的14.01%,总种数的4.30%。植物的区系特点如下:1、与世界及我国其它荒漠相比,植物种类较丰富,而且大部分植物科、属的系数较大。2、本区系的温带成分属占优势;同时,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也是本区系重要组成部分。3、种的地理成分以干旱的中亚分布为骨干,兼有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等。4、藜科植物在保护区有特殊地位、5、本区系具有明显的古老性,同时也有属的发展。6、珍稀植物资源较丰富。因此,本保护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西南部,祁连山北坡,北纬36°45′—39°30′,东经93°31′—102°40′,面积272.2万hm2,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带;分布有种子植物1286种,隶属84科431属,占中国种子植物科数的30.43%,属数的13.86%,种数的5.00%。含20种以上的属6属155种,含10-19种的属19属244种,含5-9种的属45属292种,含1-4种的属360属595种,其中,含1种的属217属217种。属的分布类型有12个分布类型和18个分布亚型,热带分布类型有3个类型、1个变型,共27属44种,占祁连山保护区总属数的6.26%;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在本区共173属,占本区属数的40.14%,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在本区共126属,占29.23%,为本区最大的分布类型;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共64属,其中在旧世界温带分布的54属植物中,鹅观草属(Roegneria C.Coch.)为本区最大的属,共15种;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共34属,其中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在祁连山保护区均为含1—5种的小属;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共有24属,其中中亚分布中,除(Dilophia Thoms)和小甘菊属(Cancrinia Kar.et Kir.)各有3种外,其余11属均仅含1种;中国特有分布共9属10种,这些特有成分中,有青藏高原特有属(黄缨菊Xanthopappus C.Winkl.)、唐古特地区的特有属(穴丝荠属Coelonema Maxim.),大部分为本区与周围地区所共有的属,而无真正的本区特有属。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区系年轻,草本植物丰富而乔木种类贫乏,特有属、种少,地理成分沿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昆仑山地区禾本科植物的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部,东经74°—96°,北纬33°—40℃,是青藏高原西北隅及北部边缘的高山高原区。本区禾本科植物有49属163种。分析表明:①本区的北温带成份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性质。②本区所分布的泛热带成份实属一类具有一定程度的温带性质的泛热带分布类型,一些种类还表明了本区同地中海地区植物区系的历史渊源。③本区的禾本科植物绝大多数属于温寒地带分布类型,因而具有明显的高原高山植物区系的特征。④本区无特有属,特有种亦较少。说明本区系是一个年青的、衍生的区系。⑤本区同周围区系的联系广泛,同西藏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alistic basis for paleovegetational reconstruction,we investigated 86 vegetation quadrats and analyzed 80 soil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layers along an altitudinal transect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 at 3,510 m near glacier to desert vegetation at 460 m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According to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the transec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major altitudinal pollen zones as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alpine and subalpine meadows,montane Picea forest,forest-steppe ecotone,Artemisia desert and typical desert,which basica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ous vegetation pattern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However,Picea pollen also exists outside the spruce forest,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pollen appeared above the elevation of 1,300 m,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m might be introduced from lower elevations by upslope winds.Airborne pollen researches from three region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further suggest that a high-frequency northwest anabatic wind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surface polle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MMS NDVI 3g v1. 0数据集和日值气象数据,结合极端气温指数,辅以极点对称模态分解、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北方生长季植被覆盖及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研究植被覆盖对气温极值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①1982-2015年中国北方生长季NDVI以0. 002·(10a)^-1的速率上升(P <0. 05),ESMD(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显示生长季NDVI波动上升;针叶林、灌丛、荒漠植被、草地以及栽培植被呈增长趋势,栽培植被增速最快,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高山植被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②空间上,NDVI显著增加区域超过全区的33%,主要分布在天山、塔里木盆地北部、祁连山、陇南山区、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吕梁山和太行山、大别山以及辽西丘陵地区;显著下降区域仅占12%,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③极端气温指数中,除TNmean(日最低气温平均值)和TNn(日最低气温极低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冷极值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所有暖极值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数中,DTR(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GSL(生长季日数)呈增加趋势。④中国北方NDVI与极端气温指数的相关性表明,冷极值指数中NDVI与FD0(霜冻日数)、TN10p(冷夜日数)、TX10p(冷昼日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TNmean呈显著正相关(P <0.01);NDVI与所有暖极值指数呈正相关,与TR20(热夜日数)、TXmean(日最高气温平均值)、TX90p(暖昼日数)以及TN90p(暖夜日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NDVI与GSL呈显著正相关(P <0.05)。⑤天山、塔里木盆地北缘、祁连山区、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和吕梁山区等NDVI显著增加区域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响应强烈。NDVI显著增加区主要对FD0、TNmean、TN90p、GSL等指数响应较强。NDVI显著减少区域对指数的响应各异,主要与SU25(夏季日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  相似文献   

13.
何航  张勃  候启  李帅  马彬  马尚谦 《干旱区研究》2011,37(1):244-253
基于GIMMS NDVI 3g v1.0数据集和日值气象数据,结合极端气温指数,辅以极点对称模态分解、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北方生长季植被覆盖及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研究植被覆盖对气温极值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① 1982—2015年中国北方生长季NDVI以0.002·(10a)-1的速率上升(P<0.05),ESMD(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显示生长季NDVI波动上升;针叶林、灌丛、荒漠植被、草地以及栽培植被呈增长趋势,栽培植被增速最快,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高山植被呈不显著减少趋势。② 空间上,NDVI显著增加区域超过全区的33%,主要分布在天山、塔里木盆地北部、祁连山、陇南山区、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吕梁山和太行山、大别山以及辽西丘陵地区;显著下降区域仅占12%,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③ 极端气温指数中,除TNmean(日最低气温平均值)和TNn(日最低气温极低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冷极值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所有暖极值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数中,DTR(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GSL(生长季日数)呈增加趋势。④ 中国北方NDVI与极端气温指数的相关性表明,冷极值指数中NDVI与FD0(霜冻日数)、TN10p(冷夜日数)、TX10p(冷昼日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Nmean呈显著正相关(P<0.01);NDVI与所有暖极值指数呈正相关,与TR20(热夜日数)、TXmean(日最高气温平均值)、TX90p(暖昼日数)以及TN90p(暖夜日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NDVI与GSL呈显著正相关(P<0.05)。⑤ 天山、塔里木盆地北缘、祁连山区、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和吕梁山区等NDVI显著增加区域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响应强烈。NDVI显著增加区主要对FD0、TNmean、TN90p、GSL等指数响应较强。NDVI显著减少区域对指数的响应各异,主要与SU25(夏季日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天山林区山地灰褐土的林分生产力与林型分布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山地林区土壤普查期间,对天山林区的山地灰褐土与期相应遥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林分的森林生产力与其相应的林型,森林土养分含量关系密切。①天山西部林区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欧洲鳞毛蕨-天山云杉林下发育的淋溶灰褐土各种养分量丰富,为林木生长提供了最佳生境条件,因而森林生产力最。②中东部林区较干旱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草类-天山云杉下发育的典型灰褐土,各种养分含量略低,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btaining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the water cycle,forecasting water resource changes,and dealing with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luated their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By utili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forest and grassland regions,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model,and isotope mass balance model,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1)The Eurasia,Black Sea,and Caspian Sea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water vapor.(2)The contribution of surface evapo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asslands(except in spring),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plant transpi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5.35%)is higher than that in grasslands(3.79%)in summer.(3)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recycled water vapor to precipitation;meanwhile,the effects of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are counteracted by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Overall,this work will prove beneficial in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local water cycles.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库,对揭示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疆地区10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分布特征,估算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10个植被类型的0~100 cm土壤剖面中,SOCD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呈逐渐降低趋势。新疆SOCD以针叶林最大,其值为63.86 kg·m~(-2),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草甸、阔叶林、沼泽、草原、灌丛、高山植被、栽培植被、荒漠和无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值分布在草甸中,为4.89 Pg,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草原、高山植被、无植被(裸地)、针叶林、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沼泽。在0~100 cm的土壤层,新疆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6.4Pg。  相似文献   

17.
近25年来新疆森林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雷 《干旱区研究》2011,28(1):17-24
新疆森林主要有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特殊灌木林4种类型,面积约为全疆植被面积的2%,但新疆森林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森林类型具有不同的NDVI变化特征,利用GIMMS NDVI数据集首先对新疆植被进行专家分类,然后分析近25年来新疆森林面积、蓄积量和密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山地针叶林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和昆仑山11个点120个针叶林样方的调查,研究了新疆山地针叶林群落结构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针叶林树高、胸径、总胸高断面积以及蓄积量最高,其次是阿尔泰山,而天山南坡和昆仑山较低;4个地区的立木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森林类型中,昆仑柏类林的胸径、树高、总胸高断面积以及...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城市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群落功能以及优势建群种,将乌鲁木齐市城市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3个植被类、13个植被组和125个植被型。自然植被类划分为7个植被组82个植被型;半自然植被类划分为4个植被组33个植被型;人工植被类划分为2个植被组10个植被型。乌鲁木齐自然植被类谱系完整,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多年...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天山北麓典型绿洲城市的水资源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新疆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三个绿洲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这三个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虽处于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水资源开发规模较小,开发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且对水资源的利用发展缓慢,制约了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最后提出解决新疆天山北麓城镇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