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2.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3.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泗阳棉花原种场采用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试验鉴定表现1.高产稳产.泗棉3号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9.74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超过对照品种泗棉2号.1992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流域各试点平均,泗棉3号亩产皮棉90.61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泗棉2号增产9.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是1984年以来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4.
徐稻2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南粳32×南粳11,于1979年育成的中粳新品种。198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1984年我们引进徐稻2号,在11个村18个生产队试种148.5亩,虽然在抽穗扬花阶段遭到了6、7号台风的影响,平均亩产仍有953.6斤,其中培管较得当的田块达到1066.5斤。  相似文献   

5.
维权公告     
广玉2号玉米种即将在云南审定;2005年云南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共14个.试点13个。广玉2号平均亩产631.6kg,比对照ck1增产15.2%(保玉7号),比对照ck2增产10.9%(兴黄单892),较两对照均达极显著水平,排在第2位。该品种在镇雄、丽江排名第1位;在罗平排名第2位;在昆明、昭通、大理3个点居第3位。全部试验已结束,有望年底在云南审定。 技术掌握一两点,每亩增产300斤;粳稻区的革命性品种——滇杂31、滇杂32;  相似文献   

6.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新研 96- 48是新乡县棉麦研究所从豫棉 1 7- 7×中 1 5 8- 49- 90 - 1的后代中经单株选择 ,辐射处理 ,导入双价抗虫基因 (Bt +CPTI)、海南加代及定向选育而成的棉籽无短绒、早熟、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系。1 产量表现1 997~ 1 998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2 .8% ,5 .4% ,1 4.6% ;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试 ,2年 1 5个试点平均霜前皮棉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9.9% ,最高皮棉产量达1 2 6kg/亩。同期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 区试 ,2年 1 8个试点 ,霜…  相似文献   

8.
苏棉14号(原名徐州203)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为组合新近培育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通过单株初选、复选、决选,于1993年育成,1999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苏棉14号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96.1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5.3…  相似文献   

9.
继1979年育成春小麦新品种“内麦五号”,大面积推广后,又以抗源亲本进行杂交,辐射,系谱法选择等手段选育出两个优良品系:农育142、杂辐225,经两年品种比较试验,农育142亩产963—970斤,比对照种“内麦五号”增产11—11.7%,杂辐225亩产957—960斤,比对照增产10.1—10.5%。经区域试验结果:1984年农育142在乌拉  相似文献   

10.
徐豆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在1974年用徐豆1号作母本,美国品种克拉克6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淮北地区夏大豆推广良种。 (一)产量表现 1979~1982年所内连续四年鉴定结果,亩产149.5~168.8公斤,平均157.9公斤,比对照徐豆1号增产13.1~46.6%,平均24%,每年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11.
<正>玉生2号是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蒙审2018039)。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玉生2号具有高产潜力。2015年参加晚熟组品比试验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55.8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达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884.7 kg,对比郑单958增产5.8%,达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7点平均产量为933.2 kg/亩,比对照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13.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4.
新品种     
甘蓝新品种——苏晨1号 苏晨1号甘蓝系我所1979年选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84年3月通过审定。 增产效果:1979~1983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8273斤,最高产量11500斤,较对照京丰1号平均增产13.85%。适于我省作秋季早中熟栽培。 主要特征特性:属早中熟类型品种,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开展度中等,约70厘米左右。叶色稍深,蜡粉中等,叶缘波状,外叶13张左右。球形较大,重  相似文献   

15.
郑单 17号 (郑试 2 2 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 ,2 0 0 1年 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郑单 17号在 1998年省区试直播组试验中 ,平均亩产4 91.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7.4 % ,差异极显著 ;在 1999年试验中平均亩产 5 87.5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7%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5 39.7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6 .5 % ,居第 2位 ,2 0 0 0年在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 4 89.4kg ,比对照种豫玉 2 3号增产 10 .8%。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良 ,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5年用自选系"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已于200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山西省1998~1999两年多点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超甜3号"显著增产,其中1998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3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6.40%;1999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13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3.20%.1999年太原市小店区水稻原种场对该品种和黑龙江"甜玉米2号"进行了种植示范,示范面积分别为20亩和5亩,平均亩收鲜嫩果穗3 510穗和3 420穗,单穗重586克和328克,亩产2 057千克和1 122千克,亩纯收入1 480元和510元."晋单(甜)40号"较黑龙江"甜玉米2号"亩增产83.30%,亩增收190.20%.  相似文献   

17.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8.
<正> 省民航局和周口地区农科所、西华县棉办、华中农学院、河南省棉办、周口地区棉办和国营黄泛区农场协作,在我省西华县棉区成功地进行了飞机喷硼试验并取得成功。结果表明:棉田使用飞机喷洒4%硼砂水溶液每亩5市斤,含硼砂0.2斤,(每架次装80斤硼砂加水1920斤),平均亩产皮棉125.3斤,比对照每亩皮棉110斤,增产15.3斤,增产率13.9%,达显著水平。棉花品质也有所改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两年棉花飞机喷硼共增收皮棉65366.4斤,纯增收入129028.7元,为投资的12倍,达到了既增产又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29号,即中抗杂1号,亦称RH-1,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2号为母本、RP4作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5-1996年,参加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山东试点在常规治虫情况下,1995年霜前皮棉平均亩产37.6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84.3%;皮棉平均亩产70.1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92.6%,居参试品种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