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AY386264)ORFVgORF121及ORFVgORF122基因的DNA序列,应用Beacon Designer 7.7软件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以含有该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羊口疮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组内及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2%,上机检测时间不超过40min,检测灵敏度达1×101copies/μL,山羊痘及禽痘病毒特异性检测均为阴性,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98 088,线性关系良好。应用该方法对云南保山和普洱送检的羊口疮临床组织病料进行绝对定量检测,送检样品抽提DNA中病毒拷贝数分别为1.35×108copies/μL和9.62×107copies/μL。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羊口疮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稳定、快速和安全的特点,适于羊口疮临床组织样品的早期检测及常规病原监测。  相似文献   

2.
快速鉴别诊断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二联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照GenBmk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GPV)和羊口疮病毒(ORF)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二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可以分别扩增出413 bp和595 bp的特异性片段,经敏感性测定,最低能检测到4 pg的DNA。对广西的送检的山羊病料20份进行检测,其中7份可扩增出413 bp的山羊痘特异片段、1份可扩增出595 bp的羊口疮特异片段。该方法能在4 h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不仅快速,而且特异强、敏感性高,很适合于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羊口疮病毒(ORFV)的方法,基于羊口疮病毒保守序列B2L基因合成一对用于建立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将ORFV B2L全长基因和pMD19-T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阳性质粒,以构建的重组质粒DNA作为模板,建立ORFV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ORFV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好,扩增效率高,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限为2.13×101copies/μL,比普通PCR高出1 000倍,该方法对绵羊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的核酸cDNA不检出,特异性好;对180份山羊全血样本进行ORFV检测,结果得出常规PCR阳性检出率为2.8%(5/180),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4.4%(8/180)。试验表明,本次建立的ORFV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羊口疮病毒临床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采自重庆某羊场疑似口疮病毒感染的山羊病变部位的痂块中是否含有口疮病毒,以判断该羊场是否受到羊口疮病毒的感染,试验采用NCBI中公布的山羊口疮病毒的免疫原性基因F1L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并将其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得到一段大小为708 bp的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一致;其与NCBI中公布的F1L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采集的4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羊场确有口疮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6日,云南省江川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一名兽医在保定可疑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发病羊时不慎被羊咬伤手指,10 d后在伤口愈合处形成丘疹,随后发展为水疱,最后形成结痂。随着痂皮的逐渐脱落,直至丘疹出现后1个多月感染病灶才完全愈合。经过对发病羊口唇痂垢及人手指丘疹、水疱液样品进行PCR、Real-time PCR及序列比对分析,2份样品均扩增出1225 bp的预期大小片段,Real-time PCR也扩增出标准S形曲线和Rn指数增长峰,2份病料测定出的序列(1133 bp)完全一致,与NCBI GenBank中的羊口疮病毒参考毒株NC-005336.1(1133/1133)对应序列的相似性达到100%,与AY386264.1(1115/1133)、AY386263.1(1114/1133)、HM133903.1(1113/1133)、KF837136.1(1110/1133)及普洱毒株PUER/YN/CHIA/2011(1113/1133)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8%,与DQ184476.1(1104/1133)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7%,与NCBI GenBank中同为副痘病毒属成员的伪牛痘参考毒株GQ329669.1(1052/1140)、GQ329670.1(1051/1140)对应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2%,与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参考毒株AY386265.1(905/1130)的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仅达到80%。由此,确诊此次病例为人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相似文献   

6.
用PCR方法快速检测福建各地区临床发生羊口疮症状病羊病毒。结果表明,该病在福建省发病率为10%~20%之间,死亡率小于10%;PCR检测结果显示病羊样品可扩增出507bp的特异性片段,健康羊只样品则无条带,首次利用PCR方法确定羊口疮病毒在福建省的存在,从而证明了羊口疮在福建省山羊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羊传染性脓疱病毒GeneBan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羊传染性脓疱病毒DNA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成功扩增出39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证明可以检测出320×10~(-2)ng/L的DNA。特异性试验羊痘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重复性试验对3份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阳性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临床应用对临床送检的16份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病料用上述建立优化的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9份为阳性,阳性样品的PCR扩增产物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显示均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利用特异性PCR方法从病山羊组织病料中分别扩增山羊痘病毒、羊口疮病毒和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片段,继而将扩增的特异性片段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上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病山羊中可同时扩增出山羊痘病毒、羊口疮病毒和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片段,并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证了PCR检测结果,首次证实我国存在山羊痘、羊口疮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为我国现阶段羊病的流行病学和有效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凌某羊场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杨凌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在某羊场采集具有典型羊口疮症状的病羊口唇部结痂并研磨,无菌过滤后取500μL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盲传4代,测定细胞病变的第5代病毒的滴度,用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病毒能够致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50/mL;扩增出了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40bp和437bp,与用于设计引物的参考毒株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6.57%和96.43%,可确定为羊口疮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获得了羊口疮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10.
羊痘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CaPV)的基因组中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诊断羊痘病毒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山羊痘病毒的PCR产物为289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而羊的健康皮肤扩增物中没有DNA条带。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实验室快速诊断羊痘病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重庆地区山羊口疮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初步分析克隆病毒F1L基因全长序列的结构与功能,试验采用MDBK细胞培养技术,分离纯化羊口疮病毒,并对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和扫描电镜分析,同时依据NCBI中公布的山羊口疮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F1L全长基因序列,测序后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F1L基因全长为1 023 bp,共编码340个氨基酸,与shanxi株(登录号HQ221964)同源性最高(98.4%),在遗传进化树中也与其聚为一簇,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中,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较少,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较多;亲水性区域较多,抗原指数高,存在多处优势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鉴别诊断疑似羊口疮病例,采用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对毕节地区羊口疮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从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1137bp的B2L基因片断,且该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GenBank中已发表羊口疮病毒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7.1%~99.1%。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例为羊口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分别扩增出3种病毒对应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Vero细胞、正常羊组织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0.46pg/μL的绵羊痘病毒、28.9pg/μL的山羊痘病毒和26.94pg/μL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DNA;应用本方法对85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项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上SPPV、GTPV和ORF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Ⅰ群4型禽腺病毒特异性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参考Gen Bank中已发布的禽腺病毒的六邻体基因(Hexon)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Hexon基因的954 bp目的片段,克隆至p MD-19T载体,提取阳性质粒测定浓度,10倍系列稀释作为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模板,制备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峰值单一,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外源病毒均无扩增曲线出现,对标准品模板最低检出值为1.2×101拷贝/μL。对7份Ⅰ群4型禽腺病毒的细胞培养物的检出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60-866
采用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对湖北某山羊养殖场疑似羊口疮(Orf)的病羊唇部痂皮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病理组织学、电镜形态观察及PCR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分离毒株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HuB13。分析HuB13 F1L基因序列,结果F1L基因全长为1 017 bp,编码339个氨基酸,G+C含量为64.70%。遗传进化树显示,HuB13与8株山羊和6株绵羊来源的ORFV同源性分别为97.50%~99.41%和97.15%~97.35%,与牛痘病毒(PCPV)和牛丘疹性皮炎病毒(BPSV)同源性分别为88.0%~88.69%和75.15%。Bioedit软件分析发现宿主为山羊和绵羊的ORFV存在1个高变异区(148~171 bp)和6个特异性位点G186C、T187G、A541G、A765G、G856A和G982A。研究结果为开发宿主特异的Orf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PCR方法扩增出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Hexon基因保守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序列测定分析扩增产物的特异性。以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并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EDSV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Ct值与1×10^1~1×10^6拷贝/μL的基因拷贝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灵敏度可达10拷贝,且特异性及重复性良好;说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EDSV的诊断及病原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羊口疮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的5个养羊大县羊只发生的羊口疮进行了确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任何年龄的黑马羊、沿河黑山羊、麻江黄羊和波尔山羊均可感染羊口疮,发病率为2.2%~17.7%。病死率为0~51.4%;发病部位可分为唇形、乳房型、外阴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唇形较为常见;患病皮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发生"气球样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卵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PCR扩增出507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经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电镜负染和PCR方法确诊为羊口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牛肾(Ma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细胞对上海市崇明区某羊场的痂皮病例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SH-01。参考NCBI数据库中ORFV的保守基因B2L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接种病料悬液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成功分离到毒株;经PCR扩增和测序,分离的毒株为ORFV,命名为ORFVSH-01。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等的一种传染病。病羊在口唇等处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及疣状厚痂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半套式PCR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某羊场疑似羊口疮病毒感染的6份山羊口腔痂皮病料进行了分子诊断。结果表明:采集的6个样品均检测到羊口疮病毒片段,确定该羊场有口疮病毒感染。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该羊场口疮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