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丰蜜橘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光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南丰蜜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进行了相关研究。在350 ̄1800nm波段,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进行建模分析。对89个建模样品的建模结果是,建模相关系数和均方差分别为0.955和0.018%;对30个未参与建模样品预测结果是,预测相关系数为0.946,均方差为0.018%。从实验结果可知,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南丰蜜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 SPA-RBF神经网络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半微量凯氏法测量小麦蛋白质含量繁琐费时,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SPA-RBF神经网络对小麦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用SPXY算法划分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运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一阶微分和SNV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敏感波点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SPA-RBF神经网络校正模型.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和预测相关系数可达到0.26576和0.975,预测效果较好,基本上可以完成粮食储备和食品加工行业对小麦及其制品品质的划分以及育种上的前期世代筛选.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PA-RBF神经网络可实现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小麦无损、实时、大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临潼"净皮甜"鲜食石榴籽粒为试材,采用不同厚度(0.02、0.03、0.04、0.05 mm)PE保鲜膜对石榴籽粒进行包装,在(4±1)℃条件下贮藏,定期对包装袋内气体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花色苷、细胞膜透性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厚度PE膜对石榴籽粒保鲜效果及感官品质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包装膜对石榴籽粒的颜色及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厚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并可较好地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酚含量,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相对电导率的增加,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其中,0.05 mm厚的PE包装袋对石榴籽粒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的组成特点,以40个品种蓝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蓝莓果实中花色苷种类的数量及其相对含量。试验中共检测到14种花色苷,平均含量为841.40μg/g,但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蔓蓝莓果实花色苷种类丰富,含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矮丛蓝莓较为普通;高丛蓝莓花色苷种类少且花色苷含量低,果实品质较差。"M7-1"品种蓝莓花色苷含量最高,花色苷种类最丰富,表明可以通过育种和筛选技术获得花色苷含量高且种类丰富的优质蓝莓品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无损检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应用便携式高分辨率光谱仪及内置钨卤灯光源的叶片夹采集小麦叶片的反射、透射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反射、透射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反射光谱的最优检测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950,预测标准偏差SD为0.12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7%。检验集的相关系数r为0.926,预测标准偏差SD为0.18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26%。基于透射光谱的最优检测模型r为0.846,SD为0.2201,RSD为9.69%。检验集的r为0.880,SD为0.2714,RSD为11.84%。研究表明,应用便携式高分辨率光谱仪和反射、透射光谱技术来定量分析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具有可行性的;通过对比发现,基于反射光谱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为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现场快速无损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紫甘薯原料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采用溶剂提取法制备紫甘薯花色苷并采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全波长扫描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紫甘薯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由531 nm变为527 nm。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对爆破和未爆破处理的紫甘薯提取所得的均为花色苷,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紫甘薯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花色苷的抗氧化性与质量浓度呈正比。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紫甘薯花色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还原力基本不变。采用牛津杯法检测紫甘薯花色苷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0.125,0.25,0.25,0.062 5 mg/mL。  相似文献   

7.
水分是柿饼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影响柿饼制作过程的重要因素。利用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对柿饼制作过程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首先,获取柿饼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400~1 000 nm),采用烘干法测定柿饼水分含量。然后,对光谱进行Mean smoothing (MS)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1-D)预处理。最后,对不同预处理光谱,结合样本水分含量,使用Samples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PXY)方法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基于SPA方法选择特征波长,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反射光谱经过MS处理后,确定的9个最优波长组合建立水分检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p)为0.969 0,预测标准残差(SEP)为3.472 9%,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可以较好地预测柿饼制作过程中的的水分含量。研究可为柿饼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快速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水产品下脚料提取过程中牛磺酸含量的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牛磺酸含量,采用一阶导数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预测样品中牛磺酸含量。所建模型回归系数(R2)为99.12%,交叉检验均方根为0.086;经验证,预测值与参考值的回归系数(R2)为99.9%,预测误差均方根为0.040,模型预测值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可以检测水产品下脚料提取过程中牛磺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曹婷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0):129-135
为了寻求快速、经济地测定自然界中紫黑色作物总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利用酸性乙醇对黑元麦、茄子、葡萄3种不同作物进行花色苷提取,并采用pH示差法和差减法2种不同的实验室方法对3种样品总花色苷含量进行留样分析再测定。结果表明,黑元麦、葡萄采用pH示差法和差减法这2种测定方法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样品进行留样再检测时发现,2种样品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测定结果质量不确定度,可以说明黑元麦、葡萄花色苷实验室定量检测pH示差法和差减法均适用。茄子采用pH示差法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2.20%,精确度明显好于差减法;从质控图看,茄子检出值出现1次连续4个点上升的情况,说明茄子皮利用差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差;从留样再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差减法测定2次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为0.023 mg/g,小于测定结果质量不确定度0.011 mg/g,说明茄子花色苷pH示差法检测结果可信赖,差减法检测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在果蔬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在现代分析检测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石榴果实花青苷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榴果实中花青苷的种类及果皮和果肉间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n),进行花青苷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从11份不同产地观赏或食用石榴的果皮和果肉中,在525 nm共检测出10种花青苷成分,其中飞燕草素3-戊糖苷(Dp-3-pentoside)和芍药花素3-己糖苷(Pn-3-hexoside)首次从石榴果实中检测到。果皮和果肉中总花青苷含量无相关性,且种类也不完全相同。从检测的几种材料中发现,观赏石榴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高于果肉,而食用品种果肉中的含量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元二次中心组合响应面法研究了石榴汁酶解澄清工艺中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石榴澄清汁透光率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对石榴汁透光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ectinex BE XXL果胶酶加酶量0.98 mL/...  相似文献   

13.
王娟  危常州  万丹  王肖娟  李玮  顾凯 《棉花学报》2015,27(3):275-282
利用灰板校正以消除棉花不同生育期图片颜色特征值的亮度差异,建立适用于不同生育期预测植株含水量的通用模型,以提高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棉花植株含水量预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灰板校正前、后颜色特征值G-B建立的最佳预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46和0.782。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灰板校正前、后计算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9和0.783;RMSE分别为2.218和2.03,RE分别为2.13%和1.79%。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取的冠层图片颜色特征值能够预测植株含水量,应用灰板校正颜色特征值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可为提高计算机视觉预测植株水分状况的精度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红外光照射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目前果实品质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试验采用有损与无损两种方法就苹果和梨不同品种及品质特性、采收期、套袋等因素对无损检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红星、金冠苹果等果皮较厚的品种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寒富苹果及梨等果皮较薄的果品,无损检测结果较准确;同时,果个较小的果实无损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差.而果实色泽、脱宿萼、公母梨、采收期等因素对无损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套袋果实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影响石榴裂果的主要气象因子,提高特色气象服务产品的科学指导能力。本研究以枣庄万亩榴园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枣庄石榴主产区峄城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降水、温度及日照等气象因素与石榴裂果之间的相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除了8月下旬到9月总降水量与发生裂果的概率呈负相关外,其余几项因子均呈正相关。对裂果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9月最长连续降水时段的降水量、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9月日照时数和9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其他几个因子相对影响较小。所建模型对于石榴在夏末初秋裂果发生概率的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7.4%,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非破坏性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河北省地方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对原始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变量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其校正或预测效果最佳。该模型的校正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245和0.9018,校正标准误和预测标准误分别为0.3601和0.4153。用该模型对16个未参与建模的花生品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可以用于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田间甜菜种子的出苗率和生产潜力,需要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挑选出活力高的甜菜种子进行推广种植。利用高温处理法对甜菜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基于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校正(DET)、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SG)、一阶差分(1D)和二阶差分(2D)5种近红外高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种子活力智能检测模型得出预测的种子发芽率,再利用老化处理后的甜菜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得出实际的发芽率。研究发现,甜菜种子经过一阶差分预处理建立的智能检测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1.92%。将未处理的甜菜种子的实际发芽率与一阶差分预处理法建立的智能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8.2%。近红外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作物种子活力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穗层反射光谱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对近地面高光谱仪监测小麦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各方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穗全氮含量(ETNC)与穗层光谱反射率(Rel)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与冠层光谱反射率(Rc)的相关系数。同时,基于小麦光谱反射率、穗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了包括植被指数在内的20个穗层光谱特征参量,与ETNC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最佳光谱特征参量预测ETNC以及ETNC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统计相关模型。通过2个模型的链接,建立了利用比值植被指数RVI[890,670]预测GPC的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以往基于冠层光谱的方法,基于穗层光谱的RVI[890,670]对GPC的预测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决定系数R2由0.662提高到0.865,总均方根差RMSE由0.851降低到0.734。本研究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小麦氮素及相关品质指标的便携式监测仪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Chicory (witloof) is a typically Belgian vegetable appreciated for its slightly bitter taste. Up until now no measurements exist to objectively quantify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cory. Taste and texture of nine different chicory hybrids were analyzed by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high 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with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rrelate and predict the sensory attributes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of chicory with destructive physic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non-destructive Vis/NIR data, to avoid time- and money-consuming sensory profiling in the future. A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lucose and sucrose concentrations in chicory leav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attributes crunchiness and bitterness. The fructose concentrations however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weetness score of the panel. When perform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on all destructive instrumental parameters and Vis/NIR data for the major sensory attributes of chicory,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models (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 to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validation (RPD) > 2) could be established for all attributes but sweetness using al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Using Vis/NIR data improved the prediction capacity of the sweetness model, and this technique proved to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hic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