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干菠萝皮渣为原料,运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菠萝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9%,料液比1∶35(g∶m L),酶解液pH值6.0,酶解时间7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10.03%,样品的持水力、持油力和溶胀性分别为8.698 g/g,5.07 g/g,12.02 m L/g,同时对胆固醇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法从光皮木瓜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液料比、Na OH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光皮木瓜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Na OH浓度0.75 mol/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25.229%。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莴苣皮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分析了莴苣皮中的常规营养成分,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值及浸提水量对SDF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莴苣皮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在温度100℃、pH值5.0、用水量25mL/g原料、浸提时间20min条件下,SDF产率高达6.96%;在料液比1∶17,碱液浓度0.50mol/L,温度65℃,浸提时间2.0h条件下,IDF产率高达47.62%。  相似文献   

4.
铜藻经复合酶解、化学处理、脱色、过滤等工艺流程,提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研究蛋白酶种类、蛋白酶用量、复合酶比、料液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立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铜藻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蛋白酶加酶量2%,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比例30∶1,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 ℃,酶解时间2 h;最佳脱色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过氧化氢浓度6%,脱色温度80 ℃,脱色时间1 h。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率为32.14%,呈浅绿色;水溶性膳食纤维产率为2.26%,呈淡黄色。按照上述条件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14.99±0.23) mL/g,持水力为1 255.50%±0.15%,吸附不饱和脂肪量为170.84%±0.18%,吸附饱和脂肪量为238.87%±0.37%。研究表明,铜藻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水合能力、吸附油脂等功能特性,可以作为原料开发多元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法从菠萝皮渣中提取菠萝皮渣纤维,主要对木聚糖酶酶解菠萝皮渣纤维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影响酶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菠萝皮渣纤维主要成分为粗纤维,约占90.09%,其中纤维素56.71%,半纤维素32.20%,酸不溶性木质素0.48%;木聚糖酶酶解菠萝皮渣粗纤维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50℃,pH值6,底物质量浓度60 mg/mL,酶用量1 650 U,反应时间3 h,提取率为12.27%,低聚木糖平均聚合度DP为2.38。  相似文献   

6.
研究酱油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亚硝酸根离子吸附性,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功能特性,及其在桃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和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20min时的吸附性趋于饱和,吸附率高达83.24%,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更佳。应用实验表明,在桃酥中添加适量的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对桃酥的口感、色泽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保健功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茶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茶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色泽及品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开展H2O2对茶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脱色的研究。建立了H2O2漂白茶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数学模型。影响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脱色因素的主次顺序为:H2O2质量分数>NaOH质量分数>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确定的其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H2O2质量分数为5.5%,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2%,脱色温度为45℃,脱色时间3.5h,此条件下脱色的茶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享低白度为76.62。通过比较40目~150目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脱色前后的活性,经脱色使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能力和膨胀能力均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96%~172%,3.47~4.27mL/g。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芋头制成饮料后膳食纤维作为废弃物被浪费,采用酶法提取芋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酶解温度、料液比、pH值、加酶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芋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料液比1∶10,pH值6.0,淀粉酶用量0.18 g。经验证试验,得到芋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平均提取率为4.125%。经60℃烘干的芋头不溶性膳食纤维呈淡黄色,可以直接用作食品配料。  相似文献   

9.
以干菠萝皮渣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法提取菠萝皮渣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9%,料液比1∶16(g∶mL),酶解pH值6.37,酶解时间3.24 h,多糖提取率达到4.89%;所提多糖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芋头苗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pH值6.0,时间30min,提取液用量35mL·g-1,此条件下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32.15%。同时分别采用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从芋头苗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且对3种方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为38.23%,持水能力和膨胀能力分别为8.18,10.27mL·g-1。  相似文献   

11.
柑橘皮渣是柑橘加工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将柑橘皮渣膳食纤维应用到面包的生产中,通过质构和感官分析,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膳食纤维面包的配方,并对其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面粉200 g,牛奶140 g,盐2 g,面包改良剂1 g,膳食纤维6 g,黄油20 g,酵母4 g,白砂糖20 g。此条件下,膳食纤维面包的含水量、酸度和比容均符合GB/T 20981—2007。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20 min内,膳食纤维面包中淀粉的消化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消化产生的还原糖相当于对照的72.86%~77.83%;但是添加膳食纤维不会影响面包中淀粉的总体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以香蕉皮为原料,利用酶解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料液比、α-淀粉酶用量、胃蛋白酶用量对香蕉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α-淀粉酶用量0.28 g,胃蛋白酶用量0.22 g的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7.5%。  相似文献   

13.
考查了浸提法与超声辅助法提取火龙果皮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此花青素溶液进行温度、pH值、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蔗糖、食盐、光照与金属离子溶液)对火龙果花青素原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火龙果皮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蒸馏水作为溶剂,提取时间为40 min,浸取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在此最优工艺参数基础上采取超声功率60 W,料液比1∶12,超声时间15 min,提取温度50℃进行超声提取。花青素溶液应在低温且弱酸的条件下保存,用适量蔗糖、食盐对其有一定的护色作用(添加蔗糖质量浓度0.04~0.08 g/mL,NaCl质量浓度0.03 g/mL),金属离子K+、Mg2+、Zn2+对花青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因此,从火龙果皮中提取天然花青素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挥壳聚糖与锰本身独特的生物活性,将壳聚糖与锰盐反应,制备了壳聚糖锰配合 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锰的含量,研究了壳聚糖对锰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壳聚糖(CTS)对锰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和Freundlich 等温吸附模型,pH=3.5 时吸附20 h 的饱和 吸附量为Qmax=3.099 g/g,吸附平衡常数K=120.4 L/g,吸附焓变ΔH=16.81 kJ/mol。在35℃时,壳聚糖对 锰的吸附符合吸附动力学一级反应方程,且求得吸附表观活化能Ea=29.08 kJ/mol,初始锰质量浓度为1 g/L 时,Langmuir 一级速率常数k 为0.396 h-1。试验为壳聚糖锰配合物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工作,提供了一 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5.
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分析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12h后白桦悬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三萜含量的变化。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底物亚硝酸钠和精氨酸,采用比色法和荧光显微镜方法分析白桦悬浮体系中三萜含量和NO含量的变化。500μg/L和1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均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的合成,其中5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促进作用最强。500μg/L亚硝酸钠处理下白桦细胞中的NO荧光强度和三萜含量均高于500μg/L精氨酸处理,其中三萜含量增加了1.5倍。将NR和NOS的抑制剂NaN3和L-NAME分别添加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的白桦悬浮体系中,发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NO和三萜合成的促进作用被抑制了。NR和NOS来源途径的NO参与了白桦三萜的合成,可能NR来源途径的贡献大于NOS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挤压膨化法和纤维素酶法对预处理后的小麦麸皮进行改性,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先将预处理后的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得到DF2,再对DF2进行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结果表明,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的最优条件为:物料含水量45%,进料速度为25 r/min,螺杆转速200 r/min,挤压温度为70-90-110-130-150℃,得到DF2的SDF含量为33.95%。膳食纤维DF2酶解改性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10,酶用量为30 U/g,酶解时间为4 h,得到最终膳食纤维成品SDF含量为72.6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亚硫酸钠(Na2SO3)、超声波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理化预处理协同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交联处理后的持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游离巯基含量、平均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Na2SO3质量浓度950 mg/L,处理时间40 min时,持油性达到最大,最大值为8.94 g/g;Na2SO3质量浓度700 mg/L,处理时间30 min时,乳化性达到最大(87.60 m^2/g),乳化稳定性达到最大(153.42 min);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60 min时,游离巯基含量达到最大值,为51.96μmol/g;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100 min时,平均粒径达到最大值,为129.8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