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3个不同剂量的鸭源隐孢子虫试验感染2日龄雏鸡,通过临床症状、增重、排卵囊规律和法氏囊指数及寄生器官组织扫描电镜观察,证实贝氏隐孢子虫160万个卵囊感染即可引起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发病鸡增重显著降低,法氏囊严重萎缩。贝氏隐孢子虫致病程度和排卵囊规律与感染剂量相关,主要病变表现呼吸道病变和法氏囊炎症。  相似文献   

2.
广东鸡,鸭隐孢子虫种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有患轻微呼吸道症状的鸡和鸭的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卵囊,并在其组织切片中观察到隐孢子虫。根据卵囊的形态和大小、虫体寄生部位,确定鸡、鸭均为贝氏隐孢子虫感染。用上述鸡、鸭粪便中分离的卵囊,分别经口感染2日龄鸡和鸭各15只以探索其致病性。感染鸡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将引起死亡,气管、支气管、气囊、肺和法氏囊出现大体与显微病变。感染鸭则症状和病变都较鸡轻。结果表明:鸭对贝氏隐孢子虫感染的抵抗力比鸡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贝氏隐孢子虫对鸭的致病性,本试验分为2×105、4×105、8×105、16×105、32×105、64×105个卵囊剂量组,实验感染2日龄樱桃谷品种雏鸭。从感染鸭的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了不同剂量组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贝氏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呼吸困难症状,气管炎和法氏囊炎病变。其致病性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贝氏隐孢子虫有较强致病性,而且病程较长,但其致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禽源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对鹌鹑的致病性差异。采用光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鸡源、鸭源、鹌鹑源、白文鸟源、鸵鸟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对10日龄鹌鹑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感染鹌鹑均出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排卵囊持续期11~18 d,虫体寄生于喉头、气管、法氏囊和泄殖腔。其中鸭源C.baileyi感染组鹌鹑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5%、25%,鸡源C.baileyi(郑州株)感染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5%、12.5%,鹌鹑源C.baileyi感染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37.5%和17.5%。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禽源C.baileyi对鹌鹑有一定致病性,其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郑州、林州两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雏鸡传代扩增纯化后,分别以1×106个卵囊量接种3日龄罗曼公雏鸡,从其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比较了2个分离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主要引起雏鸡呼吸道症状和法氏囊炎病变;接种雏鸡均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排卵囊,林州株和郑州株排卵囊持续期分别为23 d和13 d;排卵囊高峰期均为感染后第8~12天。雏鸡感染2个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后,排卵囊量及排卵囊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人工感染鸡隐孢子虫病理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日龄伊莎公鸡经口感染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后2,4,6,8,10,12,14,16天剖杀,取法氏囊,气管,小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法氏囊感染后2天,粘膜皮皮就出现坏死,并有隐孢子虫卵囊附着在上皮细胞表层,滤泡内淋巴组织开始萎缩,数量减少,局部结缔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7.
禽隐孢子虫病是由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的宿主为火鸡、鸡、孔雀等,是引起火鸡、鸡、鹌鹑因患呼吸系统和肠道疾病而死亡的重要病原.从目前研究报道来看,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均可引起人畜共患,因此其更被关注.基于上述情况,对感染禽隐孢子虫的种类、临床症状和诊治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贝氏隐孢子虫对丝毛乌骨鸡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2×106 个/只,潜隐期4d,排卵囊开放期18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 P I D)7~14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 I D10,死亡率为133% (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 P I D20 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青蒿素对山羊隐孢子虫病的治疗效果,对确诊为隐孢子虫感染的12只羔羊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Ⅰ)和试验组(Ⅱ),试验组的每只羔羊灌服青蒿素,剂量为60mg/kg/d,连续7 d,观察羊只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隐孢子虫卵囊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青蒿素可以减轻羔羊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使排卵囊量减少,表明青蒿素对山羊隐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猪隐孢子虫病虫种类型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有腹泻症状的山羊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卵囊,并在其组织切片中观察到隐孢子虫,根据卵囊的形状和大小,虫体寄生部位,确诊为小隐孢子虫感染,用上述腹泻粪便中分离到的卵囊,分别经口感染15日龄和双月龄8只仔猪,以探索其致病性;感染仔猪出现呼吸困难,有罗音,行走困难,腹泻不止,最后导致死亡,试验结果表明;猪对小隐孢子虫是易感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和阿奇霉素4种药物对鸡胚和雏鸡人工感染模型中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作用,筛选有效防治隐孢子虫药物,采用鸡胚培养和人工感染雏鸡模型,分别以各组鸡胚发育状况、鸡胚中卵囊量、雏鸡精神状态、排卵囊规律、体质量变化、发病率、死亡率等为观察指标,考察这4种药物对隐孢子虫的作用。结果显示,使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阿奇霉素组鸡胚中虫体数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5.05%、88.71%、77.42%、68.82%。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可缓解人工感染雏鸡隐孢子虫病临床症状,感染雏鸡发病率降低20%,死亡率降低13.13%,且可使排卵囊强度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以一定剂量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禽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原虫病。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和命名的隐孢子虫有 1 9种。而禽类已知的隐孢子虫主要有 3种 ;即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和未定名的鹌鹑隐孢子虫。近年来 ,我国不少地区相继报道了家禽的隐孢子虫病 ,对养禽业构成一定的危害。1 病原及生活史卵囊呈圆形或卵圆形 ,无色 ,表面光滑 ,无卵膜孔、孢子囊和极粒 ,卵囊内含一团颗粒状残体和 4个长形弯曲的裸露子孢子。子孢子纵向排列在残体一侧 ,无折光体 ,其核偏于后部。火鸡隐孢子虫卵囊大小为 4.5~ 6.0× 4.2~ 5 .3μm,平均 5 .2× 4.6μm;卵囊指数为 1 .0~ 1 .33,平均 1 …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禽源贝氏隐孢子虫对雏鸡的致病性差异,人工感染3日龄雏鸡鸡源、鸭源、鹌鹑源、白文鸟源贝氏隐孢子虫.结果发现,各感染组雏鸡潜隐期均为4d,显露期为11~18 d,均未发生死亡,但其增重均受影响.鸡源C.baileyi(林州株)、C.baileyi(郑州株)和鸭源C.bailey(郑州株)感染组雏鸡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1.4%、85.7%和77.1%,剖检可见气管有较多粘液分泌物,法氏囊粘膜充血肿胀,平均增重较不感染对照组分别减少34.5、53.1和19.7 g;鹌鹑源C.bailey(武陟株)和白文鸟源C.bailey(郑州株)感染组雏鸡仅部分表现轻微临床症状,发病率分别为31.4%和28.6%,平均增重较不感染对照组分别减少39.7和43.1g.结果表明不同禽源C.bailey对雏鸡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以鸡源和鸭源C.baileyi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乳酸常山酮预防犊牛实验性隐孢子虫病的效果。20头2日龄犊牛分成四组,口服接种1×106个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对照组不投药,而其它3组从接种后(0天为接种天)第2天到第8天连续7天每天分别按30、60和120μ/kg给药。感染后每周称重两次,并根据粪便的粘稠度、卵囊的排出和死亡率、0~30天,每天评价疾病的发展和药物的功效。没有投药的对照组,实验性小隐孢子虫感染引起水泻、卵囊排出量大和死亡率高(5头中死亡3头)的严重疾病。结果清楚地证实了乳酸常山酮可以降低临床隐孢子虫病的严重程度,其功效具有剂量依赖性,最低剂量(每日30μg/kg)不能够预防本病和降低死亡率(5头中死亡3头),每日60和120μg/kg剂量组未观察到临床症状,但停药后,犊牛则排出卵囊,给予较高剂量的药物,排出卵囊时间明显推迟,但排卵囊时间的推迟对犊牛的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来源于地方鸡品种的隐孢子虫分离株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河南固始鸡源隐孢子虫经鹌鹑传代纯化后,进行动物感染。结果:固始鸡源隐孢子虫分离株无论在正常还是免疫抑制情况下均不能感染小鼠,但能成功感染海兰雏鸡,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及法氏囊病变。剖检发现虫体主要寄生在法氏囊、气管和泄殖腔等部位。根据卵囊形态学及寄生部位等特点,本试验分离的隐孢子虫种类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增大感染剂量,可使雏鸡排卵囊高峰期提前,排卵囊量增大,持续期延长;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使高峰期提前,持续期延长,但会造成试验动物死亡率增高。雏鸡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增重减少均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加重此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为了在临床样品中更准确、快速地检测隐孢子虫卵囊,从初步纯化的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样品中和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直接提取DNA或用DNA纯化试剂盒对提取的奶牛粪便中卵囊DNA进行纯化之后用作PCR模板,用1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作为PCR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452bp。优化了Mg^2 浓度、引物浓度和dNTP浓度,并进行了特异性检验。建立的PCR具有隐孢子虫属特异性,不仅扩增出新鲜样品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而且扩增出放置6年之久的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样品经过初步纯化之后,最低检测值100个卵囊/ml;从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提取DNA,尔后经过DNA纯化试剂盒纯化,PCR最低检测值为10^5个卵囊/g粪便。  相似文献   

17.
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学观察及动物交叉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观察了从湖南6种动物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的光镜下形态,并以鸡源、牛源和猪源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实验动物作交叉感染性研究。结果鉴定出隐孢子虫3个种,即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寄生于鸡、鸭;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寄生于牛、山羊、猪、家兔和小鼠;鼠隐孢子虫(C.muris),寄生于牛。交叉感染结果表明,来自鸡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雏鸡和雏鸭,而不能感染小鼠和家兔;来自牛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小鼠和家兔而不能感染雏鸡,来自猪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小鼠而对雏鸡无感染性。作者认为,哺乳类和鸟类的隐孢子虫可能在宿主纲的水平上具有宿主持异性。  相似文献   

18.
消毒剂对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寄生在脊椎动物的呼吸道和胃肠道粘膜上皮微绒毛区的单细胞原虫病。严重时可导致畜禽死亡,所以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隐孢子虫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很多消毒剂不能将其杀灭。Sundermann曾尝试用9种常用的消毒剂进行杀灭卵囊研究,结果发现对其影响很小或无影响。陈业矫等亦报道隐孢子虫卵囊对碘酊、次氯酸苄可尼、氯化苄可尼、氢氧化钠液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因而,卵囊的杀灭是防治隐孢子虫病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了寻找有效的消毒剂,作者选择了一些国内新近研制使用的消毒剂,和一些较常用的消毒剂,进行了对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活力影响的研究,旨在为商品化养鸡提供有效的消毒方法,保障环境免遭污染和促进养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鸡胚中贝氏隐孢子虫,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贝氏隐孢子虫和原鸡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针对贝氏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引物,并以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检测贝氏隐孢子虫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PCR)方法,同时对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中培养7d后尿囊膜和尿囊液样品中虫体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SYBRGreenreal—timeqPCR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到贝氏隐孢子虫,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卵囊基因组DNA检测阈值为10个卵囊,重复检测结果显示试验重现性较好。该方法成功检测到尿囊膜和尿囊液中虫体DNA。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特异的定量检测鸡胚中贝氏隐孢子虫real—timeqPCR方法,可用于对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中繁殖规律分析和抗隐孢子虫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硝唑尼特抗免疫抑制小鼠隐孢子虫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硝唑尼特抗隐孢子虫的活性,采用地塞米松抑制昆明鼠免疫功能,经口接种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孢子化卵囊,成功制备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以及高、中、低剂量3个药物剂量组,连续经口灌服硝唑尼特治疗1周,观察每只小鼠每天排出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以感染抑制率来评价硝唑尼特抗微小隐孢子虫的活性。结果表明,20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排出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对治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