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室内离体接种鉴定法,以抗病品种台农1号杧为对照,对桂热杧3号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及转绿期叶片进行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叶片转绿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7.78、25.33、31.33、28.00,抗性评价为抗病。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叶片转绿期的细菌性黑斑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0.56、22.92、27.38、19.45,幼果期抗病评价为中抗,其余3个时期为抗病。桂热杧3号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桂热3号杧与台农1号杧转绿期叶片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桂热杧3号是一个对炭疽病抗病、对细菌性黑斑病中抗的晚熟杧果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西瓜病毒病的最佳防治初始期、不同喷药时期对西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从2叶1心开始防治最佳,并要在定植前2天、缓苗后、团棵期、第1雌花开放期、第2雌花坐果期及果实旺盛膨大期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对春季小型无籽西瓜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果实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月15日为春季小型无籽西瓜的最适播期。在此播期下,小型无籽西瓜产量最高、平均单株坐果数最多。本试验中,不同播期对果实的品质及采收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百合属植物物候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孙伟  贾春天 《北方园艺》2011,(11):72-74
观测了百合属植物的萌芽期、展叶始期、现蕾期、花蕾变色期、初花期、盛花期、果熟期和枯萎期出现的时间,并对观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初花期差异最大,展叶始期差异最小;各种源生长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长后期各物候的差异程度;伴随着萌发期和展叶始期的提前,现蕾期、花蕾变色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出现的时间会延后,即过于追求百合的营养生长,会使其生殖生长延后。  相似文献   

5.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采用CTAB-LiCl改良法,对小风铃期、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初开期和谢花期的牡丹叶片进行总RNA提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结果表明:7个时期提取的总RNA经电泳均检测到28S、18S和5SrRNA条带,吸光度比值A260/A280均介于1.8~2.0之间,其中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和初开期的rRNA条带整齐清晰,并且28SrRNA亮度高于18SrRNA;上述表明CTAB-LiCl改良法适合从牡丹叶片中提取总RNA,且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和初开期是最适合提取总RNA的5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对西瓜病毒病的最佳防治初始期、不同喷药时期对西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从2叶1心开始防治最佳,并要在定植前2天、缓苗后、团棵期、第1雌花开放期、第2雌花坐果期及果实旺盛膨大期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1中晚熟桃树的养分吸收规律桃树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吸收量为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桃树花期主要吸收树体贮藏的养分。中晚熟桃树对氮素在花期、坐果期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硬核期吸收量较小,采收前为最大效率期;磷素在硬核期吸收量达到最大值,以后比较稳定;钾素在硬核期后,吸收量大增,呈直线上升趋势,以果实成熟前吸收量达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年限(3、6、9、15年)及不同种植期(定植期、坐果期、盛果期、拉秧期)的设施棚室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年限增加导致棚室土壤pH约降低0.52,土壤可溶性盐分、总磷及总碳随着棚龄增加逐渐累积。不同棚龄土壤中,9年棚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最高,15年棚室有所下降,但差别不显著。与不同棚龄棚室土壤代谢差异显著相关的碳源有15种。不同种植期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代谢均呈现坐果期最强,拉秧期最弱的特征,并且差异显著,与其代谢差异显著相关的碳源19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地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研究,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该地区苹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万荣、洛川和西峰作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代表站,利用1994—2018年各地苹果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始花期、可采成熟期、叶变色末期和落叶末期物候数据,分析不同物候期及生长阶段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从日尺度层面,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近25年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地气候呈暖湿变化特征,受其影响,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呈推迟趋势,果实生长发育期和果树生长季呈延长趋势。平均气温对春秋两季物候期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时段内气温每升高1℃,春季各物候期将提前2.20~4.15 d,秋季落叶期将推迟3.58~7.77 d;降水量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影响时段内降水量每变化1 mm,叶变色末期将提前0.07~0.40 d,落叶末期将推迟0.12~0.55 d。各主产地间,万荣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西峰和洛川。【结论】气温对物候期的影响大于降水,且气温主要影响春季物候期,而降水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各物候期中,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始花期主要受气温影响,叶变色末期主要受降水影响,落叶末期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而可采成熟期与气温和降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法制备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小纽扣期、大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破膜期和开伞期)的菌褶切片并运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担子细胞核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清晰观察到草菇担子细胞中核相以及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担子上孢子幼体、孢子梗、囊状体和孢子内细胞核等结构。草菇子实体小纽扣期细胞核成对进入担子细胞中;在大纽扣和蛋形期担子细胞基部发生核融合;伸长期、破膜期和开伞期的担子细胞内可观察到符合减数分裂特征的细胞核分裂前期Ⅰ、末期Ⅰ、前期Ⅱ和间期Ⅱ。通过对草菇担子细胞内细胞核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丰富了对草菇生活史的微观细胞学认识,为草菇有性生活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微量元素肥料对奈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奈李花芽分化期、开花前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转色期各喷施1次Zn+Mo≥100g/L的水溶性叶面肥料。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显著增加奈李产量,还可以提高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等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王映山  曹建华 《蔬菜》2012,(3):32-33
对酱用番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阐述,认为番茄病虫防治要重点抓住育苗期、移栽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4个关键预防时期。并对化学用药提出几点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枣花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枣花形成及调控机制,以鲜食枣品种‘七月鲜’为试材,观察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并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枣花形成包括花芽分化和花发育两个阶段,单花分化需11 d,分6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发育历经7个阶段(花蕾期、蕾裂期、萼片平展期、花瓣平展期、雄蕊平展期、花丝萎蔫期和子房膨大期)。枣吊发育过程中IAA含量显著降低,枣花中IAA则表现为蕾裂期极显著上升,子房膨大期又极显著下降;ABA含量在枣吊长5 cm时极显著升高后缓慢下降,在枣花中的变化与IAA相似,在雄蕊平展期极显著降低;GA3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枣吊长5 cm时显著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枣花中则是蕾裂期极显著降低后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显示,在枣花形成过程中,花芽孕育期需要较低水平的IAA和较高水平的ABA和GA3,需要较低的IAA/GA3及较高的ABA/GA3和ABA/IAA;开花期则需要高水平的IAA、ABA、ABA/GA3和IAA/GA3,对GA3和ABA/IAA的需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期弱光胁迫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番茄的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绿熟期进行持续5周的50%自然光强的弱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果实绿熟期的弱光胁迫对植株干物重、各器官的物质分配率和果重影响程度最小,果实膨大期的弱光胁迫使番茄果重显著降低,而开花期弱光胁迫使坐果率和单果重显著下降,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因此,番茄对弱光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绿熟期。  相似文献   

15.
以甜瓜品种银帝和卡拉克赛为试材,在伸蔓期、初花期和幼果期进行苯并噻二唑(BTH)处理,研究BTH对甜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BTH处理后显著降低了银帝和卡拉克赛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各处理的防病效果品种间存在差异;对霜霉病,幼果期BTH处理效果较好,采前7 d时,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诱导防病效果较好,两品种分别达到40.00 %和49.62 %;对白粉病,各处理对银帝的防病效果在采前7 d时高达75 %,银帝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都低于卡拉克赛,且发病较卡拉克赛晚;幼果期BTH处理后显著降低了银帝和卡拉克赛发病初期炭疽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采前7 d时对银帝的诱导防病效果是幼果期BTH处理较好,为72.79 %,对卡拉克赛则以伸蔓期+幼果期BTH处理的诱导防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个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在3月24~31日,对黄秋葵株高、茎粗、叶面积、折算产量、果形和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播期在3月11~18日,对黄秋葵茎粗、分枝数和折算产量也有作用,并降低第一果节位,但果实畸形率高;播期在4月7~14日,对黄秋葵株高和果实品质有作用,但折算产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6个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在3月24~31日,对黄秋葵株高、茎粗、叶面积、折算产量、果形和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播期在3月11~18日,对黄秋葵茎粗、分枝数和折算产量也有作用,并降低第一果节位,但果实畸形率高;播期在4月7~14日,对黄秋葵株高和果实品质有作用,但折算产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BTH处理对不同生育期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苗期、伸蔓期和幼果期的黄河蜜甜瓜为试材,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3个生育期甜瓜植株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0.25mmol·mL-1BTH对幼苗期和伸蔓期甜瓜植株的诱导效果显著高于幼果期甜瓜植株,而伸蔓期和幼苗期植株之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0.25mmol·mL-1BTH处理后,幼苗期甜瓜植株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在接种白粉菌后增幅最大,伸蔓期次之,幼果期最小;无论是诱导+接种的植株,还是只接种的植株,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峰都随着苗龄增大呈现出不断推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籽瓜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4个籽瓜品种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籽瓜的全生育期为92 d~101 d(天),籽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结果期分为前期(开花座果期)、中期(果实膨大期)、后期(种子成熟期).发芽期、幼苗期以叶为生长中心,伸蔓期、结果期以茎为生长中心,进入结果期以果实为生长中心,不同生育分期长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果中期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加工番茄生长发育规律,设计不同播期处理,第1播期(正常播期)(4月15日)、第2播期(5月15日)、第3播期(6月15日)。在加工番茄不同发育期对各处理进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底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揭示晚播加工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高温胁迫对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处理加工番茄叶片SOD活性呈先降低后上升再降低的趋势,清除氧离子速率显著降低;叶片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趋势,与正常期处理对比差异显著;叶片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正常播期处理对比也发生较大变化。对各处理产量测定表明,晚播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正常播期处理的产量,正常播期处理667m2产量达5.81t,第2播期处理产量为3.51t,第3播期处理产量为1.76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