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红麻育种中,以往多采用整株(单株)样品进行测产,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常因剥皮不净和脱胶不匀,影响测产精确度。因此,利用我国现有材料,研究红麻茎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规律,找出能代表整株值的最佳部位,以简化红麻单株测产手续,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整株沤洗和剥皮沤洗为我国黄、红麻生产中现行的两种剥制加工方法。剥皮沤洗所需水面较少,沤浸时间短,可较整株沤洗减少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剥皮沤洗需要首先将麻皮从麻株上剥取下来,然后将鲜皮或干皮进行沤洗。但黄、红麻手工剥皮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又要有一定的技术。由于目前种植的黄、红麻较分散,经营单位小,  相似文献   

3.
红麻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5.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96,18(1):20-26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橡胶有性系单株月平均胶乳产量的变异。测产样本株数n可按下式计算: n=2~2CV~2/ε~2式中CV=株月平均产量为单元,总体变异系数的估计值(%)ε=允许偏差率(%) 如果变异系数的累积频率点取90%,相应的CV为60%,ε%分别取20、15和10,则测产所需样本含量依次为36、64和144株。以单株月平均胶乳产量为单元,8个组合,4~8年的平均重复力为0.5;以单株年平均胶乳产量为单元,3个组合,8年的平均重复力为0.4,由此,每年测产5个月,连续测产6年,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7.
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整株沤洗和剥皮沤洗为我国黄、红麻生产中现行的两种剥制加工方法。剥皮沤洗所需水面较少,沤浸时间短,可较整株沤洗减少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剥皮沤洗需要首先将麻皮从麻株上剥取下来,然后将鲜皮或干皮进行沤洗。但黄、红麻手工剥皮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又要有一定的技术。由于目前种植的黄、红麻较分散,经营单位小,在农村推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的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 ,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 ,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育种程序棉花新品种鄂抗棉8号(原8769)是本所用鄂沙28与鄂荆1号杂交、翌年择F1优株再与中棉所12复合杂交,经过定向选择,连续进行单株考种、株行观察、株系测产、品系比较;1993年以产量第一通过湖北省抗病预试;1994~1995两年通过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 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Wh921及其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碘液染色测定Wh921雄性不育度达98%左右,柱头活力测定和人工授粉结荚率测定,不育株雌性可育性正常,但略逊于同胞可育株;自然授粉后代育性分离结果表明,Wh921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株与6个品种测交,籽粒产量超亲优势达40%;分枝数优势>茎粗>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优势>单株粒重>百粒重。  相似文献   

18.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单株的纤维含量和纤维重是决定黄麻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找出简便测定单株纤维含量和纤维重的方法,加快育种工作,我们研究了黄麻单株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重的关系相单株不同部位纤维重与整株纤维重的关系,证明长、园果种黄麻的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黄麻单株纤维产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淹水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20.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