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过去称洋麻,槿麻,台湾称钟麻。我国引种红麻的历史不长,主要是取其纤维,供织麻袋用,但麻袋国内用量有限。据测定,全杆红麻茎中韧皮占40%左右,麻骨占60%左右,麻骨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纤维。韧皮部分单纤维平均长度2.60毫米,全杆平均单纤维长度1.34毫米。据国外资料报  相似文献   

2.
栽培因素对浙萧麻1号全杆产量影响的回归分析傅福道,胡兆金(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萧山311217)红麻全杆是一种较好的非木材纤维造纸原料,可以代替木浆或部份代替木浆生产和配抄各种纸张。在我国开发红麻生产具有较大潜力,成本较低,对缓解我国造纸原料不足,特...  相似文献   

3.
麻类作物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麻全杆制浆造纸已进入生产阶段;利用苎麻壳,杆和红麻骨培养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已推广应用,此外。利用麻骨压制人造纤维板和生产活性炭,苎麻叶,红麻叶用作饲料;苎麻根,大麻籽仁,剑麻叶提取物的药用等已应用于生产实践,麻类作物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红麻又名洋麻、槿麻Hibiscus Cannabinus,属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5米,茎粗1—3厘米,生长期4—6个月。红麻易于种植,适应性强。我国每公顷产量有12—18吨,单位面积产量为松木的3—5倍。以重量计算,红麻全杆韧皮部占35—40%。韧皮部纤维属长纤维范畴,相似于松木纤维,木质部  相似文献   

5.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耐旱,耐盐碱,易栽培等特性,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红麻生产,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至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1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100万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红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广西、广东、福建是全国三大红麻留种基地。  相似文献   

6.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灾害较重的一年,7——8月份降雨536.9毫米,占年降雨量900.9毫米的59%,比历年同期降雨量241毫米多195.9毫米。大灾之年,红麻丰收,这是由于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红麻茎的横切构造,自外向内包括麻皮(皮层、韧皮部)、麻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纤维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红麻全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得以开发利用。为了了解红麻茎发育的基本规律,中麻所陈祥云等对红麻韧皮部与木质部干重的比值做了较细致的研究,我们于1989年对麻茎的发育以及不同肥料对其影响进行了横切解剖观察研究,旨在了解麻茎发育动态和规律,为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麻韧皮纤维纸浆是一种优质透气性好的长纤维浆。由于成本高,只局限用于生产优质、高强度的特种薄型纸和其他高级纸张。应用红麻全杆制浆造纸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1982年世界上第一家以红麻全杆为原料,日产硫酸盐法漂白纸浆二百吨,位于泰国东北部坤敬府投资8.5千万美元凤凰纸浆厂(Phoenix pulp and Paper Co.Ltd)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9.
红麻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友才  黎宇 《中国麻业》2001,23(2):31-32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麻袋、海生布等包装材料 ,近年来用红麻全杆造纸取得较大发展。我国常年种植红麻在 1 3万 hm2 左右 ,高峰期 1 985年曾达到 1 0 0万 hm2 ,纤维总产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红麻喜温、耐旱、耐盐碱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 ,管理比较简单 ,南到两广 ,北到新疆 ,均可种植。但近年来我国红麻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单产提高幅度小 ,生产用种品种纯度不高 ,混杂退化十分严重 ,早花早蕾现象经常发生 ,以致于北方麻农不认品种 ,只要求不早花就行。尽管各育种单位不断选育出了新的红麻品种 ,但推广力度不大 ,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不同皮骨比值的红麻品种,不同器官和麻株的不同部位、蒴果去留对纸浆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骨比值与得浆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4~(**))。红麻各器官得浆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韧皮部>全杆>根部>麻骨>果梢;而叶(含叶柄)、果(含果柄)基本不合浆,髓不含浆;麻茎中下部得浆率显著地比中上部高。品种间得浆率以7804(49.53%)最高,比其它品种高1.01~4.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麻类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对麻类作物副产物的研究令人瞩目。例如,利用红麻全杆制浆造纸已进入生产阶段;利用苎麻壳、杆和红麻骨培养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已推广应用。此外,利用麻骨压制人造纤维板和生产活性炭;苎麻叶、红麻叶用作饲料;苎麻根、大麻籽仁、剑麻叶提取物的药用以及麻类作物副产物的其他用途,已初步用于生产实践,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杨峰 《中国麻业》1989,(1):22-25
我区是两熟麻区,近年来种植红麻近30万亩,年产量3500多吨(熟麻,下同)。红麻的前作主要为小麦,其次是油菜,常年麦茬红麻占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小麦一般在5月上中旬收获,红麻中下旬才能播种,比适宜播期要迟40天左右。而且我区秋季气温下降快,到9月下旬必  相似文献   

13.
霍邱县沿淮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周汝意(安徽省霍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河流域麻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片商品红麻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左右。该区主要是夏播红麻。其中,麦茬红麻约占红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霍邱县是安徽省内沿淮种植红麻最大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14.
红麻育苗移栽解决了我地5月下旬麦茬麻迟播低产的矛盾,保证了红麻150天左右生育期,促进了红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盐亭县富驿区科技户7.54亩红麻移栽结果,平均亩产251.4公斤,比当地麦茬直播麻对照地块平均亩产148.3公斤增产69.6%。此外育苗移栽能节省用种量,一般亩用种0.75~1公斤,比直播用种量少50%。  相似文献   

15.
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红麻种业工程 实现红麻生产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 ,耐旱 ,耐盐碱 ,易栽培等特性 ,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 ,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红麻生产 ,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 ,至 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 ,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 ,1 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 1 0 0万 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化分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造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7.
红麻是一种能生产多种纸产品的非木材造纸原料之一。我们发现全杆及韧皮红麻硫酸盐浆分别相当于阔叶木和针叶木硫酸盐浆。本实验的全杆红麻分剐用两种白腐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及Phlebia subserialis,红麻韧皮则只用P.subserialis处理。其纸浆的漂白性能分别用DED,DEDED及DEDP等漂白方法检验与评价。结果发现,真菌处理的全杆红麻生物硫酸盐浆的物理性能与对照相近;韧皮硫酸盐浆(真菌处理与否)则比全杆浆的撕裂指数显著提高。DED三段漂白或DEDP四段漂白时,真菌处理者白度较对照增加8%,红麻全杆浆及韧皮浆的白度范围86.88%,而对照只有78.8l%,当Kappa值17-22时,全杆红麻浆的制浆得率为42-44%,而当kappa值为12-14时,韧皮浆得率为50-52%。这意味着红麻浆漂白时需要的漂白剂比针叶木的低得多。红麻浆,特剐是韧皮浆的机械性能与针叶木浆接近,但比阔叶木浆好得多。  相似文献   

18.
浙江的麻类作物生产、品种演变和品种资源征集李祖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黄麻、红麻在浙江统称络麻。其中长果种黄麻称荚头络麻,圆果种黄麻称台湾络麻,红麻称印度络麻,也称洋麻,槿麻等。一、浙江麻类作物的种植起始与分布1.麻类作物的种...  相似文献   

19.
红麻移栽     
河南地区中原。五十年代末开始引进红麻试种,到1981年,收购量达400万担(生麻,下同),除保证省内麻纺、市场、民用外,大量调往省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质量上也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河南红麻主要集中在信阳地区。全区沟河纵横、坑圹遍布,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0天,十分适宜红麻的生长、沤洗。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这个地区年播种红麻40多万亩,收购量占全省的8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