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继仁同志是菇乡龙泉的有名香菇生产能手,六十年代开始,他就从事香菇生产。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香菇高产经验,百斤菇木可产干菇1.3斤以上,高的可达2斤多。总结、推广张继仁同志的经验,对于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香菇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先介绍他利用枝丫废材种香菇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段木栽香菇法,其出菇场一般选择在“七阴三阳”的树林下。此法出菇批次不明显,且接种成活率低,菇丁次菇较多,又不便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县峪口公社田畈大队社员张宗堂,采用了半地窖薄膜覆盖栽培法,年年获得丰产。1983年,他栽培的110根枫树菇木当年就获得干菇8.2斤的好收成,是全县香菇的高产典型。他所以能获得连年  相似文献   

3.
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等7个优良菇木树种的不同年龄树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选用126香菇品种做供试菌株,通过香菇总产量、冬菇产量、香菇营养物质含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7种菇木林树种7年树龄木屑栽菇香菇的性能优于或不低于15年成年树龄,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作为经营短轮伐期菇木林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我县糖蔗渣甚多,除小量用作造纸外,大部分是当作燃料。1980年我们试用糖蔗渣代替原木栽培香菇,获得成功。从9月6日接种,到11月18日开始收菇,只有70天,翌年还可采收春菇。每平方尺鲜菇产量为1.78斤,折每百斤干料产干菇6.2斤。试验证明,香菇菌丝在糖蔗渣培养基与锯末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基本相近。但甘蔗渣栽培香菇,成本比本屑低,锯末每100斤价值2元,甘蔗渣每  相似文献   

5.
我地区段木栽培香菇历史较长,但不少菇农还是得不到高产、优质的香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段木栽培香菇中后期管理的要点简介如下: (一)清理菇场 春末夏初段木出菇后,应清除菇场和四周杂草等杂物。对被霉菌污染严重的段木应彻底烧毁,并喷敌敌畏、乐果等驱除害虫。 (二)菇木成堆 按品种、树径大小分别上架成堆,一般“井字”堆放,菇木间距3~5cm,堆高因气候而异,气候干燥堆高不宜超1m,气候湿润可堆高些。  相似文献   

6.
夏季段木栽培香菇的技术关键夏季生产香菇可充分利用场地,缩短菇木的生产周期,增加产量,而且技术简单。根据我们的经验,其主要技术如下:1.场地选择。由于夏季高温、干燥、日照强烈,因此,应选择凉爽、阴湿、通风、靠近水源的地方作出菇场地。2.菇木选择。应选用...  相似文献   

7.
段木栽培香菇,在接种阶段,除要使用种性优良,菌丝体健壮的菌种外,还必须注重接种质量,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创造有利香菇吃料的环境条件,以最快的速度让菌丝侵透菌棒,提高纯菌率,降低杂菌感染,培养出高密度菌丝化的菇木,是段木栽培香菇速生高产的关键。菇木的菌丝量与产菇量是成正比例的。提高接种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点:密—密接种,增加段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大,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侵透段木。段木栽培香菇,菇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段木吸收水份、蒸发水份,干湿交替的水份运动来实现的。接种眼增多,既便段木吸水速…  相似文献   

8.
高山区菇木资源丰富,但道路不畅,菇木搬运不便,菇树只能就地砍伐,选场栽培。由于山高水源缺乏,不能采用低山区的香菇栽培管理方法,我们运用现代香菇栽培技术结合菇木老式砍花的管理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高山区香菇栽培方法,并在不用水催菇的情况下,以人工调控菇木干湿度来刺激出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选好菇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香菇一生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给香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香菇单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据观察,向阳背风的阔叶林地带,是香菇生长的良好场所,不需人工搭建荫棚,点种好的菇木排放在稀密适度的阔叶林内,根据一年气候变化,人工变堆调节菇木干湿,利用树叶的长落调节养菌和出菇期菇木的光照,恰到好处地满足丁香菇生长要求。场内空气新鲜,极利于香菇出菇,又是良好的养菌场。 (二)竖堆保温促定植 由于高山区气温低,菇木一年中利用有效积温少,早期低温接种能有效的提高菇木一年中对有效积温的利用。但2月中旬至3月中  相似文献   

9.
1977年8月,我县建小型的四季出菇试验房, 9月以6m~3菇木作冬、春出菇试验,共收干菇33斤,平均单产5.5斤/米~3。1978年先后作了三次夏季出菇试验,效果良好。当年12月在5℃低温下,设计了尼龙蒸气育香菇,把菇木浸水达到85%以上湿度后,放入蒸气温室培养,18小时后香菇出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木屑栽培香菇发展很快,经济价值也高。我们开始试验木屑栽培香菇时,用的是野生菌北江种,每平方尺只产3、4两鲜菇。74年后采用7402菌种,并改进了管理措施,产量逐渐提高,每平方尺平均产3斤左右,高产菌块达4斤以上。 (一)菌龄长短与出菇的快慢香菇的生长发育分二个阶段:在营养阶段,菌丝在培养基内生长,分解和积累养料,为转  相似文献   

11.
广元市实用技术研究所的香菇栽培新技术通过了市级技术鉴定。该所从八二年起试验用废锯木屑等材料制成直径13厘米、高70厘米的人造段木,接种后放在室外自然环境里出菇。每根段木总成本1.50元,大量生产平均每根木棒产鲜菇4.5斤右,生物转化率为70%,利润为成本的三至四倍。这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香菇栽培中的青、绿霉污染问题,巧妙地利用香菇菌丝生长特性,将菌体连接成段木状,并将其放置在树荫下,墙角  相似文献   

12.
为节省香菇生产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按照“节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代料香菇栽培模式、菌棒制作工艺、主料、辅料、品种选择及生育因子控制等整个过程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一整套香菇优质高效节木栽培技术,使阔叶树木屑节省50%-67%,菌棒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香菇生产技术提高了12%-20%,灭菌燃料减少50%以上,且所产香菇畸形菇大大减少,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香菇比例增加20%以上,菇木固型性提高、烂筒发生少。  相似文献   

13.
用代用料栽培香菇快速且高产,一公斤原料可产一公斤鲜菇,从栽培到收菇只需三个月。如果一个周期栽培一千袋,可收干菇50~80公斤,获纯利500~700元。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原料及配方: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以及刨花、纸屑、棉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黑龙江垦区食用菌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木耳段木栽培遍地开花,平菇地栽2万平方尺以上,滑菇、猴头、金针菇等也有小批量栽培,适合黑龙江垦区栽培的香菇苗头菌种正在试验中,香菇生产已初露风头。84年10月,苏木河农场颜廷策同志到上海马陆公社学习了香菇栽培技术。85年初从农  相似文献   

15.
段木栽培香菇,传统的菇木浸水催菇,是在接种后菌丝经过春夏两季生长,气温适宜出菇时进行。根据我们的实践,最佳的浸水时机应视菇木直径大小而定。直径10~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菌丝生长期,待菌丝已深入到菇木的各个部位(除芯材外)才可进行浸水;直径大于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过三年的菌丝生长期才可浸水。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代料栽培香菇是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按现有的栽培工艺,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大约需要8-11个月的时间,而产菇期长达6个月之久,每平方尺可产鲜菇3斤左右,仍存在着周期长,花工大,菇房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着重于如何进一步缩短香菇的收获期(即子实体生育阶段),探索香菇促成栽培新工艺。从83年开始利用地热温室,采用了“加温养菌法”和“温差刺激催营法”,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成功地缩短了香菇栽培周期。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菇栽培中,肉座菌(Hypo-crea)、木霉属(Trichderma)菌群往往给香菇菌丝造成较大的损害。肉座菌与木霉菌菌丝追杀菇木内的香菇菌丝,导致香菇减产。迄今为止,仅在菇木上发现的肉座菌属并已摸清其特性的就有15种以上,木霉属4种以上,粘帚霉属4种以上。木霉菌群除了在土壤中、植物遗体堆积的腐殖质中、腐朽树木的表面及内部生长外,在木屑栽培菌床或野生菇类及其它霉菌菌丝的表面也有它的家族成员。木霉种类虽不同,但其侵害菇木的途径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陈华芬  林林 《蔬菜》1996,(6):18-18
香菇反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641101四川内江市凌家伏龙乡新农业开发部陈华芬,林林香菇反季节栽培即于冬、春作为栽培接种适期,促成4~11月出菇,该技术填补了夏季无鲜菇的空白,并与常规秋季栽培相配套,使香菇形成春、夏、秋、冬四季长菇的能力。1992~1...  相似文献   

19.
锯木屑栽培香菇具有出菇快、产量高、节省木材的优点,是今后主要生产途径。但也存在投资大、成本高、工艺繁琐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我们综合分析了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它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以及老法种菇的经验,于1980年8月份,进行了木屑栽培香菇“三脱离”试验,即脱离玻璃瓶、脱离菇房、脱离栽培架,现已初见成效。在63.76平方尺的菌块上,共收鲜菇93.10斤,平均每平方尺1.46斤。  相似文献   

20.
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