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63,自引:35,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综合评价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产业初具规模:沼气产业基本形成,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2万t,开发了甜高粱茎秆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秸秆直燃发电示范工程正式并网运行;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逐渐形成。因此得出结论:未来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沼气及沼气发电、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发电;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将有更多的大型企业参与;生物质能产业必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生物质能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也日益引起高度重视。该文概述了国际上主要的生物质能可持续政策和标准,着重对其准则和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就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核心指标及不确定性加以分析。阐述了生物质能可持续准则和指标对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的支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应在《可再生能源法》和《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可持续性要求,生物质能产业政策应与可持续性要求挂钩,可持续准则和指标的选取应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明确(greenhouse gas,GHG)排放核算方法学,并对最低排放要求的设置进行充分论证,同时,优先在航空生物燃料等领域构建生物质能可持续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世界总能耗的七分之一来自生物质能,约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仍把生物质能作为他们的主要能源。生物质能是唯一既具有矿物燃料属性,又有可储存、可再生、可转换等特点,并较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能源。生物质经过转化可以成为有用的热能、电能和作为动力用的燃料,主要转换途径有直接燃烧、气化或液化。生物质经过气化可转化为高品位的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可燃气体。经过厌氧消化,生物质可转化为沼气,生物质转化为液态燃料有热化、生化、机械和化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波裂解海藻快速制取生物燃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索低成本的海藻生物油快速制取工艺技术,研究组已成功开发出一套海藻的选育、培养、收获、干制技术。利用自行优选、培养、收获并干制的海藻粉,基于课题组在生物质的微波裂解技术已取得的突破,采用自行研制的玉米秸秆微波裂解的相关设备,对微波裂解海藻制取生物燃油的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获得大量在自然条件下可分层的海藻生物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所得到的生物油产品中两相油组分,得到了生物油产品中的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可为海藻生物油的精制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研究表明,微波裂解海藻是一种低成本、快速、高效制取海藻生物燃油的方法,为海藻生物油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较多,确定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及经济性,有利于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技术,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农村的开发利用。该文提出了户均用能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好,其次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将逐渐占主导地位,而秸秆沼气技术可以填补由于畜禽粪便短缺而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是中国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发农业生物质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缓解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压力。本文在分析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经济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较多,确定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及经济性,有利于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技术,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农村的开发利用。该文提出了户均用能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好,其次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将逐渐占主导地位,而秸秆沼气技术可以填补由于畜禽粪便短缺而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中国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健康发展,该文对中国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论文对国内、外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和销售现状及国外同类标准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构建中国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构成标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该文从经济性角度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优化,并以北京地区一供热面积为200m2的办公楼为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经济分析模型可用,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价格、蓄热水箱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价格对系统中各部分参数的优化结果有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这可为今后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源头是煤炭的燃烧,近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和煤价的高涨迫使家庭采暖和炊事使用经济的清洁燃料。同时农村秸秆的大量废弃和低效率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农村环境的整洁美观,以及为农民增收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将秸秆加工为成型燃料用于家庭炊事非常符合当前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使生物质能有更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物质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农业生物质能技术是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既能够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因焚烧或无序堆放排放温室气体,又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减排CO2、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潜力很大。该研究基于LCA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农业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过程消耗能源的排放、抵扣化石能源减排、副产物土壤碳汇3个方面,并基于秸秆和畜禽粪污两大类农业废弃物资源禀赋及能源化利用潜力,预测3种不同情景下,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以及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结果表明,从减排因子看,热解炭气联产和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成型燃料、捆烧供暖、生物质发电、炭化和燃料乙醇等技术,而户用沼气的减排贡献相对较小,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分别为-3.47、-3.20、-2.57、-2.63、-2.58、-2.48、-2.42 t/t(单位为标准CO2当量/标准煤当量);基于现有政策及规划情景、技术水平提升情景、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情景等3种不同情景下,评价农业生物质能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潜力。结果显示,2030年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6 490×104~7 664×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1.97×108~2.34×108 t;2060年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9 073×104~10 763×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2.79×108~3.36×108 t。该研究为实现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型海藻基生物炭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分布特征及毒性可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该研究利用索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200、300、400、500和600℃)的大型海藻(瓦氏马尾藻(Sagassum vachellianum)、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turuturu)、粗枝软骨藻(Chondriacrassicaulis)及孔石莼(Ulvapertusa))基生物炭中16种PAHs含量并对其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型海藻基生物炭中均能检出PAHs(总量浓度为78.2~2 244.2μg/kg),且其生成量整体随热解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大型海藻基生物炭中PAHs含量均低于欧洲生物炭标准(EuropeanBiochar Certificate,EBC,10.1版)规定的EBC-AgroOrganic等级限量值(4±2)mg/kg。大型海藻基生物炭中PAHs以2环和3环为主,4环PA...  相似文献   

13.
蒋丽琴  蒋立  马侦  蔡艳  钟莺莺  杨震峰  徐新颖 《核农学报》2021,35(11):2598-2605
为研究海藻中铬的形态和含量,本试验采用IonPac CG5A(4 mm×50 mm)阳离子色谱柱,考察并优化络合剂的种类和浓度、流动相的种类和浓度、pH值、温度及游离态铬的提取方式等条件对Cr(Ⅲ)和Cr(Ⅵ)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对Cr(Ⅲ)和Cr(Ⅵ)进行分析,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藻中总铬、结合态铬、游离态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海藻样品在40℃超声条件下,以5 mmol·L-1吡啶-2,6-二羧酸(PDCA)的硝酸铵溶液(pH值7.0)为络合剂提取10 min,以50 mmol·L-1硝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可同时测定海藻中Cr(Ⅲ)和Cr(Ⅵ),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此外,海藻中的铬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游离态铬的含量较低,且游离态铬以Cr(Ⅲ)形态存在为主。Cr(Ⅵ)形态较少,且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本试验通过建立海藻中Cr(Ⅲ)和Cr(Ⅵ)分析方法并对海藻中各种形态铬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致密成型产品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这里所指的是广义生物质能,包括植物种子、秸秆、树木、牧草、畜禽粪便以及生活有机垃圾等。狭义的生物质能是指各种作物秸秆、树叶、锯屑、蔗渣及农业、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具有资源丰富、分布比较均匀的特点,加之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CO2,因此用工业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不仅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生物质的松散性、易燃性、低含碳量、不均匀性又成为工业化大规模利用以及储存和运输时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质能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基础。利用好生物质能既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该文以江苏省为例,制订了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和技术路线,提出了生物质资源调查采用面上资源普查、家庭能源消费抽样调查和主要生物质资源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制订了资源调查和农户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案,提出了生物质能源资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资源预测、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的重点和方法,为省级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藻热解生物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海藻热解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及热解工况对成分的影响,对海藻生物质(条浒苔、马尾藻)不同工况下热解制得的生物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海藻类生物油成分除了含氮化合物外,主要是一些烃类、酮类、醛类、醇类和酚类化合物,以及较大分子量的羧酸及其衍生物,并包含了少量呋喃、吡喃、吡啶等衍生物的杂环化合物。条浒苔油中羧酸及其衍生物(37.85%)和烃类物质(16.61%)较多,而马尾藻生物油中甾族(30.16%)和醇类化合物(24.81%)较多,也检测出油酸、棕榈酸酯和花生酸。不同工况下产生的生物油在组成成分上非常相似,只是相对含量有所不同。热解温度对海藻油组分分布起了重要作用,而载气流量对热解海藻油组分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海藻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成主要与蛋白质的分解有关。海藻生物油相对于陆上植物热解生物油优点为高含烃量,低含氧量。海藻热解制油工艺中温度应控制在500~600℃之间,能达到较佳产油率和油品。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炭和典型农业废弃物混合成型与燃烧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秸秆炭和玉米秸秆、苹果枝、沼渣、菌渣为原料,在成型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配比例混合燃料的成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定混配比例下的混合样品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质量分数、种类对混合成型燃料稳定性均有影响,农业废弃物占70%比例时混合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均大于99.50%;玉米秸秆对成型燃料的稳定性影响最为明显,其质量分数大于30%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达到99.68%以上,而沼渣和菌渣质量分数大于50%时,其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分别超过99.11%和99.71%;苹果枝质量分数大于60%,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超过99.34%;4种成型燃料的能量密度与原料相比分别提高14.93、11.36、11.74、14.53 GJ/m~3;堆积密度分别提高792.99、596.92、605.63、820.12 kg/m~3。该研究为农业废弃物新型成型燃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而由木头、草或植物的不能吃的部分生产出的燃料称为"纤维质生物燃料"."纤维质生物燃料"来自于被废弃的植物部分,无需以种植方式来获得,因此,不会占用人类耕地,可以轻易地获得,十分的环保.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和生物质资源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大量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以及液体生物燃料的开发途径,这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节能减排问题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的经济模式而言,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是呈正相关的,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在世界能源消费排行榜中排名前三的都属于化石能源,其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得化石能源正走向枯竭的边缘。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成为我们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然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短时间内更无法替代化石能源。为此,通过对生物质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生物质能发展的前景,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