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为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提供充足的粗饲料,能保障“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该文以中国31个省市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3年各省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进行计算,并求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1)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分别达到16895.12和12568.36万t。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高的地区。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和新疆为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多的地区。2)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满足度达到了134.43%,意味着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满足反刍动物秸秆饲料需求,但呈现“东高西低”情况。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势。3)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核心地区。该研究为分析中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梯度恒温水热处理饲料的糊化时间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糊化作为淀粉热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功能特性,在以淀粉源原料为主的饲料工业中应用广泛,而时间和温度是饲料调质等热加工中2个相互依存的重要工艺参数。为探究饲料糊化过程中对时间和温度的敏感性、掌握饲料糊化变性规律,该文以育肥猪配合饲料粉料为研究对象,基于饲料糊化的黏度特性,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RVA)在25~95℃范围内测定了5、10、15℃/min3个升温速率对饲料糊化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定义的RVA梯度恒温加热程序对饲料进行水热处理,分析饲料糊化的时间和温度依赖性,利用黏度差值Δμ及其导数分析得到饲料糊化的温度阈值。结果显示:饲料的糊化行为受升温速率影响(P0.05),当升温速率由5增加到15℃/min,峰值黏度由295增加到364 mPa·s,起始糊化温度由71.90增加到72.85℃;72、78和86℃3个温度阈值将饲料糊化过程中黏度的增长趋势划分为4个阶段;温度梯度范围为64~95℃、恒温保持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的梯度恒温加热程序,证实了饲料糊化的温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在饲料糊化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温度和时间依赖性显著程度不同;过长的恒温或加热处理时间会降低饲料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值,使饲料的糊化表现出剪切稀化现象;在育肥猪配合饲料调质工艺参数的设定中,调质温度选择高于起始糊化温度72℃为宜,且延时熟化保持能带来更好的调质效果。研究结果为饲料糊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配合饲料调质等热加工过程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方便饲料工业企业对职工集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制作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时间长度120分钟)和《饲料制粒技术》(时间长度180分钟)教学录像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录像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中应用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各加工工序所使用的设备种类、饲料企业环保和产品质量管理,是职业技能培训基础教学录像带。《饲料制粒技术》录像带介绍了国内饲料工业企业常见饲料制粒工艺及其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保养等,它是《饲料粉碎制粒工》专用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录像带。欢迎饲料工业行业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评价云南省区域性反刍家畜饲料矿物质元素营养状况,并按照调盈补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作反刍家畜矿物质元素添加剂。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钴、铁、锰和硒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将岩石—土壤—饲料系统中各元素含量在空间不同方向上进行了相关统计,结果发现:在水平方向上,从岩石、土壤到饲料,四个元素之间一直呈较强的正相关,表现了该系统的统一。垂直方向岩石与土壤之间锰和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39(n=149,P<0.01),其余各元素的相关系数也都为正值;土壤—饲料之间,综合各主要饲料,土壤和饲料中的钴、铁和硒元素间的相关性最好,而岩石和饲料间各矿物质元素相关性较差,对区域性饲料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的评价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规范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辐照杀菌技术条件,以海南省本地生产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剂量(0~20k Gy)的60Co-γ射线对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进行辐照处理,考察辐照及贮存时间对南美白对虾饲料中微生物数量、理化特性、营养价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明显降低。饲料中细菌总数的D10值为1.36k Gy,D值为3.39k Gy;大肠菌群的D10值为1.81k Gy,D值为2.96k Gy,满足灭菌要求。因此,4k Gy剂量辐照虾饲料可以有效杀灭需氧菌和大肠菌群,提高虾饲料的卫生安全性;同时该剂量下,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磷等理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常温下饲料的保质期可延长至9个月。本研究为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辐照杀菌生产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饲料和畜禽粪便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加强重金属的源头控制,进一步形成农产品产地有机肥源重金属阻控体系,该文对华北地区畜禽饲料和粪便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畜禽粪便超标以Cu、Zn为主,Pb、Cr和As次之,Cd、Ni和Hg不超标。各种畜禽粪便以猪粪和肉鸡粪的超标情况最为严重,肉牛粪、蛋鸡粪次之,奶牛粪不超标。猪粪的Cu、Zn超标率分别高达100%、91.67%,肉鸡粪主要以Cr、Cu、Zn污染为主,超标率分别为50%、66.67%和50%,而蛋鸡粪仅有Cu超标,超标率为11.11%。不同畜禽饲料中重金属的超标情况以猪饲料和肉牛饲料最为严重,肉鸡饲料及奶牛饲料次之。按照农业部1224公告对Cu、Zn的标准,猪饲料中Cu、Zn超标率为66.67%、80.00%,肉鸡饲料中Zn超标62.50%;按照饲料卫生标准对Cr、Pb的标准,肉牛中Cr、Pb超标83.33%、66.67%,奶牛饲料中Cr超标60.00%,蛋鸡饲料中Pb超标53.85%,不同畜禽饲料中Cd的质量分数均不超标。畜禽粪便中重金属Cd、Cr、Cu、Zn的质量分数与饲料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b、As与饲料中重金属呈显著相关性(P0.05)。该调查研究有助于掌握华北地区重金属饲料-畜禽粪便污染现状,揭示了对于畜禽粪便或有机肥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应从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该研究利用贮备饲料的近红处技术(near-infrared,NIR)快速分析模型预测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基于贮备饲料的NIR定标模型,将建模优化模式转移应用到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定量检测,以判断模型转移能力。在实验室环境下扫描并记录新鲜的青绿饲料样本和储存的贮备饲料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利用230个贮备饲料样本进行光谱定标训练,以修正偏最小二乘(modified-partial least squares,M-PLS)建模方法,结合随机局部样本、局部选参、局部非连续性可调、交叉检验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局部优化模型,分别测试120个贮备饲料样本和120个青绿饲料样本中的氮(nitrogen,N)、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将贮备饲料的定标校正模型应用于贮备饲料验证样本的营养成分测定,其标准误差(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SEP):N为1.02、NDF为16.56和ADF为13.47,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对预测偏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rivation,RPD)均大于3;该模型具有对青绿饲料样本的营养成分预测能力,其预测SEP:N为0.90、NDF为14.11和ADF为9.98,预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预测RPD均大于3,达到快速检测误差标准。由于局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数据的潜在非线性结构和具有近似光谱响应的样本之间的不均匀性,相对全局建模方式而言具有更好的数据驱动性质,其建模效果优于全局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贮备饲料样本建立的NIR定标校正模型可以用于青绿饲料营养成分的预测,特别是局部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提高NIR快速分析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饲料中他唑巴坦的检测方法,对鸡预混、鸡配合和鸡浓缩3种饲料作了研究。样品由EDTA和氨水提取,采用Agilent Bond Elut-PPL固相萃取柱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实验最低定量限0.005mg/kg,鸡预混饲料回收率为66.1%~71.1%,鸡配合饲料回收率为109.6%~119.7%,鸡浓缩饲料回收率为72.6%~100.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
配制蛋白质水平20%~50% 的7种等能半精制实验饲料,饲养平均初始体重为1.26±0.02 g 的7组3重复的刺鲃(Barbudes caldwell)幼鱼8周,研究刺鲃对饲料蛋白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对实验鱼的成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等均无显著影响(P >0.05),而对鱼体终重有显著影响(P <0.05);鱼体增重和生长比速均随饲料蛋白水平从20%升高到35%而不断提高,但饲料蛋白水平进一步提高,则鱼体增重和生长比速均无显著差异(P >0.05)。饲料蛋白水平30%~50%的5个实验组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均显著高于饲料蛋白为20%和25%的2个实验组(P <0.05)。蛋白质效率(PER)与饲料蛋白水平(x)呈负相关(PER= 3.006-0.03251x, R =0.9366)。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的胴体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胴体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x)的升高而不断降低(L=8.2169-0.0458x,R =0.8551)。实验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则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肠蛋白酶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逐渐升高,且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肠淀粉酶活性(IAA)与饲料蛋白水平(x)呈负相关关系(IAA = 84.625-0.9147x, R =0.8463,)。以鱼体增重为指标(y),与饲料蛋白水平(x)拟合折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饲料蛋白质适宜水平为占干饲料的34%。  相似文献   

10.
饲料的糊化作为一种功能特性广泛存在于饲料的热加工中,水分、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饲料糊化的重要工艺参数。为探究饲料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的糊化动力学参数及饲料颗粒结构的内在变化,该研究基于均匀板加热法,将25%和30%水分的育肥猪配合饲料,分别在75、80、85、90和95℃温度下,进行0.5、1、3、5、7和10min加热时间的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后饲料样品的糊化程度、糊化动力学参数、结晶特性、双折射特性和微观形貌等理化性质。结果显示,水分是饲料糊化的第一限制性因素,25%和30%水分饲料的最大糊化度分别为0.320 6±0.016 2和0.668 8±0.015 0,饲料的糊化过程遵循非线性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在热处理时长达到3 min左右时,糊化度趋向糊化终端的渐进值;由Arrhenius公式回归得到的25%和30%水分饲料糊化活化能分别为11 356.58和52 705.59 J/mol,是限制水分条件下的"不完全糊化活化能"。具有不同双折射消失程度的颗粒共存于同一热处理样品体系中,淀粉颗粒双折射性的消失从颗粒中心开始,热处理样品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颗粒中心无定形区的优先破坏,中心结构的破坏导致颗粒表面塌陷,并促进了存在于淀粉颗粒无定形区直链淀粉的浸出;经过热处理样品的结晶图谱由A型转变为V型;晶体结构的破坏和重组同时发生但程度不同,样品的相对结晶度表现为先降低,并在特征温度明显回升后再次下降。研究结果为饲料热加工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饲料调质和膨化工艺的优化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锤片式粉碎机饲料产品粒度的分布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锤片式粉碎机的饲料产品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了目前表示饲料粒度分布的三种分布函数: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和Rosio-Rammler分布函数表示锤片式粉碎机饲料产品粒度分布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用其表示锤片式粉碎机饲料产品的粒度分布是不适宜的。因此,作者提出了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锤片式粉碎机饲料产品粒度分布的对数指数函数以及锤片式粉碎机饲料产品粒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ANF)作为饲料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是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在产生来源、作用机理、对饲料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本文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分类、作用机理和检测方法现状等进行了概述,旨在为ANF的监测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奶粉的溶解性,通过水和0.5%次氯酸钠溶液洗涤混有乳源性成分和牛、羊肉骨粉的饲料样品,去除饲料中的乳粉成分后,再使用16S rDNA PCR方法进行动物源性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完全区分饲料中的乳粉与肉骨粉。当乳粉含量分别为25%、50%和75%时,混合饲料中牛、羊肉骨粉的检出限分别为2%、0.5%和0.1%。此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用于鉴别反刍动物饲料中非乳源性成分的牛、羊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及其区域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产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与推广,该文针对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区域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根据技术流程进行秸秆收储运和饲料化转化技术分类,进而总结出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多种模式;然后,根据评价原则进行指标筛选,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以沈阳市于洪区为例,进行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找出适宜当地青绿玉米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和适宜当地水稻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并结合未来畜牧业发展规划,对现有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猪场微生物发酵液体饲料具有猪胃的pH值,抑制猪肠胃有害菌群的繁衍,激活内外源酶的作用,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能力。液体饲料自动饲喂系统在双MCS-80C31的控制下,根据饲料原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猪生长对其需要量,自动计算、采集饲料原料将其送人计量混合罐内,并在其中完成可控的精量均匀混合、发酵过程,MCS- 80C31根据不同猪群组的饲喂曲线,自动计算、投喂育肥猪需要饲喂的液体饲料重量。试验表明:液体饲料饲喂育肥猪能使育肥猪群的平均饲料转化率比干配合饲料饲喂改善6.77%,育肥猪群的平均日增重提高9.3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饲料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来源,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需求。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秸秆、牧草以及各种精制饲料,为了指导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合理,保障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就需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一般来说,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确定饲料营养物质的成分(含量),二是研究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利用度)。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评定一般在实验室进行,主要有CNCPS(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分析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范式纤维分析法、概略养分分析法等。反刍动物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度则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评定,主要有体内法、体外发、尼龙袋法(半体内法)等。基于此,从反刍动物饲料特征出发,探究几种常见的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营养学理论在环保型饲料生产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营养生理角度综述了动物营养及饲料科学最新研究进展,阐明采用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配制日粮可降低N的排泄和节约蛋白质资源;饲料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可减少粪中40%左右P的排泄;微量元素螯合物和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微量元素利用率,减少甚至杜绝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并提出生产生态环保型饲料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54个县、市采集了81种常用饲料、牧草778个样本进行铜、锌、铁、锰、钴、钼6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随饲料、牧草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广西大多数饲料、牧草缺锌。铜、锰和铁的含量在谷类籽实较低。钴在大多数饲料中含量正常。钼的含量正常并低于中毒量6mg/kg。  相似文献   

19.
比热、导热率和导温系数是鱼饲料重要的热特性参数,其在干燥及冷却工艺参数的调整、饲料湿热传递仿真模拟研究中均有重要应用。为了探究鱼饲料的热特性,同时探究反演算法求解饲料热特性的适应性,该研究以草鱼(成鱼)膨化饲料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伴随方程法的反演模型;利用自行搭建的热传导试验装置并配合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0.1 ℃),以获得饲料试样的温度分布规律;利用此数据可反演计算含水率为11%~17%的饲料在20~80 ℃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导热率和导温系数。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特性分析仪分别测量饲料的比热和导热率,并计算导温系数,将此作为实测值;将反演算法所得值作为计算值。对二者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说明比热和导热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基于反演算法的鱼膨化饲料热特性参数测定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结果表明,草鱼膨化饲料在11%~17%含水率和20~80 ℃温度范围内的比热为1.710~1.840 kJ/(kg?℃)。饲料比热随温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当含水率由11%增大至17%时,饲料的比热显著增加(P<0.05),且呈线性规律。饲料的导热率为0.086~0.148 W/(m?K),当温度由20 ℃增大至80 ℃时,草鱼膨化饲料导热率显著增大(P<0.05);含水率对其影响同样显著(P<0.05)。饲料的导温系数为5.701~10.003 m2/s,且受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均显著(P<0.05)。研究可为鱼饲料热特性参数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饲料中左炔诺孕酮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7项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由农业部审查批准,于2014年4月1日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