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滴灌是一项较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根系入侵滴头堵塞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向地下滴灌系统施加除草剂氟乐灵对缓解根系入侵滴头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对小麦根密度降低的影响都显著,不同施药处理驱根的范围和程度有较大不同,在滴头周围较小范围内,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大,按照影响根密度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时间、施药量和施药浓度;而在滴头所在区域以外,施药后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小,影响根密度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量、施药时间和施药浓度。按照氟乐灵防根入侵效果以及驱根范围综合考虑,最优的施药方案为:施药时间在出苗后40d、施药浓度0.9g/L、施药量0.046g/滴头。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向地下滴灌系统施加氟乐灵的排根效应。结果表明,地下滴灌不施药时滴头所在的竖直方向根密度较大,而施加少量氟乐灵后,滴头所在位置处根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氟乐灵有抑制小麦根系向滴头附近生长的趋势。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均对药物排根效应显著影响,其中施药时间为极显著。施药时间越晚,排根范围越小,出苗后50d施药的平均排根范围仅为3.03cm2;施药浓度越小,排根范围越小,浓度为1.5g/L及1.2g/L的排根范围接近,而浓度为0.9g/L的平均排根范围最小,为6.0cm2;施药量越小排根范围越小,施药量为0.023g/滴头的平均排根范围为8.37cm2。  相似文献   

3.
作物根系入侵滴头造成堵塞是影响地下滴灌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解决根系入侵堵塞的主要方法有:生产专用滴头和过滤器,滴头包括从结构上改进以防止根系入侵以及从滴头材料中添加缓释的除草荆氟乐灵来避免根系向滴头附近生长两种方式;专用过滤器是在过滤器内部安装放置除草剂氟乐灵的密封装置,过滤时氟乐灵随水进入滴头,起到防止根系入侵滴头的作用;向地下滴灌系统注入化学物质来杀死滴灌周围的根系;合理控制系统运行状况,避免出现水分胁迫等。  相似文献   

4.
滴头流量是滴灌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滴头流量大小将产生不同湿润区范围,确定滴头流量则可以确定湿润区范围,因此只要确定湿润区范围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滴头流量。以盆栽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滴头流量处理(l、1.5、2、2.5 L/h)观测了玉米4个生育阶段(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系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滴头流量为2 L/h时,干物质累积量较大,滴头流量越小,玉米的最长根越长,根系呈窄深式分布;滴头流量越大,玉米的最长根越短,根系呈宽浅式分布。试验结果为玉米的滴灌设计选定滴头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对番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在番茄的生育阶段末期采用45%~50%田持的水分下限处理不仅能获得了最高的产量,而且水分生产率也最高,滴头附近的根密度最小,有利于减少滴头根系入侵堵塞的几率;在番茄的后3个生育阶段都控制土壤水分为45%~50%田持时,番茄产量最低,滴头附近的根密度最大;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都控制在70%~75%田持时,得到的番茄株高最高,但水分生产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防根系入侵的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地下滴灌防根系入侵的措施,包括机械保护及通过灌溉系统给滴头周围土壤注入少量除草剂氟乐灵等。在简要叙述了氟乐灵的作用机理和化学、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含有氟乐灵成分的几种专用滴头ROOTGUARD、Battelle Process和专用过滤器Techfilter及在灌溉系统中直接加入氟乐灵等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涌泉根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头流量、灌水量及埋深与土壤湿润体的关系是涌泉根灌设计的依据。通过室内土槽试验,研究了涌泉根灌的滴头流量、灌水量及滴头埋深对均质粘壤土湿润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土壤入渗湿润体在垂直向下距离和水平扩散距离均与灌水时间成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8以上;滴头流量和灌水器埋深对土壤入渗湿润体影响较大,而灌水量对...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新疆干旱区滴灌春小麦水氮耦合对小麦根系的时空分布、水氮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新春19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4个灌水量处理(W0:0 m3/hm2、W1:1 500 m3/hm2、W2:4 500 m3/hm2、Wck:3 750m3/hm2)、4个施氮量处理(N0:0kg/hm2、N1:150kg/hm2、N2:450kg/hm2、Nck:300kg/hm2)对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及成熟期小麦根系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质量等在0~1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是各处理根量值(根质量、根体积、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也是根系活动最为旺盛的区域;土壤水氮适宜(WckNck)时,表层根量增加;水氮过多会导致根系生长受抑(W2N2),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衰亡提前,影响水分吸收,导致水分、氮素利用率低且产量下降;水氮亏缺(W1N1)虽然有助于提高小麦水分、氮素利用率,但产量较低;土壤水分严重缺乏(W0N0),根系吸水困难,对表层土壤根系数量的增加不利,导致减产。建议在水资源相对充沛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WckNck处理,更有利于实现节水、节肥和高产统一。  相似文献   

9.
植物护坡效果与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即根系构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对红黏土内水分运移的影响规律,对合理匹配土壤湿润体与植物根系分布情况,准确调控植物根系构型,提高植物边坡固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在间接地下滴灌的条件下,观测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特征值、湿润锋运移速度和含水率分布情况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湿润锋运移的形状近似椭圆形,而湿润体的形状则近似为椭球体。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湿润体水平方向对称轴不断下移,水分趋于垂直向下运移,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变化。在相同的滴灌量条件下,流量较小的湿润体的范围稍大于流量较大的湿润体范围,但湿润锋的半径均随时间呈幂函数变化。滴灌初期,同一时刻湿润锋运移速度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滴灌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逐渐减弱。滴头流量大时,水分向水平方向运移的趋势明显,而滴头流量小时,水分向垂直方向运移的趋势更优。不同滴头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率会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湿润体,也会导致湿润体含水量分布不同。在调控所需的植物根系构型时,可通过控制滴头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率来控制植物根系分布情况,提高植物根系固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棉花为对象,设置5个滴头流量处理(0.5,1.0,1.5,2.0,2.5 L/h),观测了棉花不同生育阶段内的根系分布与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土层深度方向上:棉花根长最集中的地方不在地表层,而在地表下10~30 cm处,并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根长集中点的位置向上层土层移动;棉花根质量与土层深度呈负指数关系,以地表层的根质量最大,并且深层根质量所占比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下降.水平方向上:根长和根质量都是由棉株处向两侧逐渐减小,并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棉株下方根长(根质量密度)所占比率减小,而两侧根长(根质量密度)所占比率增大,根系由紧凑向扩展发展.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的田间耗水规律呈双峰型曲线变化,但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苗期耗水强度增大,耗水深度下移出现的时刻推后,耗水高峰期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