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注水开发目前是海上油田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影响注水和储层保护效果。在分析注入水和地层水成分基础上,采取结垢趋势预测和静态动态试验来评价海水和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WS17-2油田流三段地层水和注入水离子含量相差较大,同时总矿化度均不高;海水自身以及和地层水之间在地层条件存在不配伍性现象,有碳酸钙垢生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有机膦酸盐防垢剂可以有效阻止垢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注入水能有效维持和进一步补充储层压力与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若注入水水质不稳定或与储层不配伍,不但达不到稳产增产的效果,而且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为分析垦利3-2油田注入水可行性,对垦利3-2油田注入水水质、注入水自身结垢趋势预测与静态结垢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垦利3-2油田注入水在地层温度范围内会产生CaCO3垢,且其结垢趋势与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注水过程中能对储层岩心渗透率造成明显的损害。同时优选出了具有良好抗温性的防垢剂HEDP,当加量为20~30mg/L,其防垢率≥90%,加入25mg/L HEDP后,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岩心渗透率保留值可达95%以上,可有效避免因地层流体不配伍而结垢造成的地层伤害。  相似文献   

3.
渤南油田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组分含硫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100~19900mg/L;水型为NaHCO3型。为研究渤南油田高温低渗油藏储层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游离油和乳化油滴、结垢、细菌及以往增产措施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损坏及损坏程度。渤南油田地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性是储层损害的内在因素,注入水中悬浮固相颗粒、含油量和细菌严重超标,水质不合格是储层损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了解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一定的速敏伤害、严重的水敏伤害、中等偏强-强酸敏、中等偏强-强碱敏、中等偏强-强盐敏、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及结垢伤害。对南堡油田现有几种入井液体系的储层进行了保护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KCl、2%NH4C1、1.20g/cm^2普通压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1.20g/cm。优质压井液、微泡修井液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5%;固化水储层保护效果较差。渗透率恢复值只有53.1%,通过加入3%破胶荆后,渗透率恢复值达93.7%,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特低孔特低渗油气田,地层弹性驱动能量低,及时注够水、注好水保持地层压力,是安棚油田取得预期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安棚深层系的储层特点,在对安棚深层系注入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注水过程的岩心流动试验。试验评价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水敏、速敏、机杂等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因素及伤害程度,重点研究了注入水中机械杂质不同浓度、不同粒径及不同注入PV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找出了安棚深层系注水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注入水中的机械杂质,提出了防止注水伤害的措施。对低孔低渗及特低渗油气田注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T油田注水井注入困难,注水水质造成了储层损害,因此有必要进行注水试验分析。根据T油田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储层速敏、水敏和盐敏的损害程度均是中等偏弱。调查注水水质现状发现,注入水细菌和溶解氧含量高。通过注入水与地层水水质试验、注入水和地层水离子配伍性试验,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混配水结垢现象不十分明显,结垢量随混配样中地层水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以期为下一步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低渗透储层,研制出一种新型防水锁剂,该防水锁剂属于氟碳表面活性剂类型。通过测定新型防水锁剂与鄂尔多斯区块地层水配伍性、表面张力、岩心自吸、接触角、渗透率恢复值等试验,对其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防水锁处理剂与地层配伍性良好,可使表面张力达到超低,岩心自吸水质量最低,接触角可达到78.6°,渗透率恢复率可达到89.6%。该新型防水锁处理剂能有效预防水锁伤害的产生,对改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渤海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田大修井数量逐年增加,大修过程中漏失修井液可能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较差,造成乳化堵塞、水锁等伤害,油井近井地带细粉砂等颗粒极易在油井再次投产时侵入砾石充填层,降低防砂有效期等。为此,进行了泡沫吞吐工艺在大修井中的应用研究。室内试验评价(配伍性评价、起泡力和稳定性评价)优选出作业用起泡剂类型QP-2,使用浓度0.1%。泡沫吞吐现场作业排出物粒径分析表明,泡沫吞吐主要处理近井地带的细粉砂,对地层破坏作用微弱。目标油井作业后,日产液量及日产液指数得到了大幅提高,泡沫吞吐工艺降低了近井地带的表皮系数,并结合砾石充填防砂方式,延长了大修井防砂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9.
M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性质已发生改变,需进行储层伤害性评价和储层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黏土矿物成分,储层潜在的伤害为碱敏、分散/运移、酸敏、结垢、出砂;通过对取心井HD4-3井和HD4-4井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表明储层速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水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酸敏类型为中等偏弱,碱敏类型为弱碱敏,为后期注入水水质评价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体系交联性能、耐温耐剪切性能、滤失性能、破胶性能、助排性能以及储层岩心伤害性能等对一种由人工合成的线性胶稠化剂配置而成的新型线性胶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并在红河油田红河121井长81层进行了现场应用。室内评价结果及现场应用表明,新型线性胶压裂液体系携砂性好,60℃条件下连续剪切90min时压裂液黏度仍保持在100mPa·s左右;破胶彻底,残渣低,在储层温度下均能完全破胶,且180min内破胶液黏度均小于5mPa·s,60℃时破胶后的残渣含量为18mg/L;破胶液黏土防膨效果较强,防膨率达到82.5%;破胶液表、界面张力较低,55℃时,破胶液的表面张力为26.7mN/m,界面张力为1.24mN/m,利于压后返排;破胶液对岩心平均伤害率仅为15.3%,伤害较低,该压裂液既能满足现场压裂施工和压后快速破胶返排的需要,又利于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11.
大港北部油田回注污水结垢性与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港北部油田注水水源为北部各污水站处理后水。通过对北大港、南大港和板桥3个区块的8种水样进行了研究,应用Stiff&Davis公式,根据CaCO2饱和指数和稳定指数预测得出北大港唐南回注水有一定的结垢倾向。配伍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对应水样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恒温密闭168h,均不产生沉淀;北大港及板桥的地层水和回注水经过滤处理后清澈透明,羊三木回注水经过滤处理后仍然浑浊,水的浊度大。  相似文献   

12.
水分逆境对果树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盆栽二年生富士苹果、玉杏、肥城桃和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水分逆境对果树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干旱和多水处理初期,杏、桃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然后下降;而苹果在水分逆境下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大。认为逆境下脯氨酸累积仅是一种受害反应特征,树种间反应各异。干旱和水涝均使果树长枝中部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水涝使正在成熟(长枝上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三种果树抗涝性的顺序是:苹果>桃>杏。可以把叶绿素含量下降看作是水分胁迫发展中由功能性影响到器质性伤害的一个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武都地区清水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推求出清水沟流域产流和汇水特征值,并求得其设计洪水过程线,同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实地勘测成果,为提出和计算流域水力类泥石流体的起动安全洪水过程线服务。  相似文献   

14.
灌溉供水渠道普遍存在时段性供水困难现象,调度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农业损失和水事纠纷。西干渠管理处利用渠道节制闸壅高水位向滚钟口水库注水,在用水高峰期补充下游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较好地解决了灌溉困难。并通过水库滞纳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证渠道运行安全。提出平原灌区利用适宜地形条件修建调节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做好工程建设期的防汛抗洪工作是保障水利建筑工程的重要步骤,以便顺利的渡过汛期。总结了防汛过程所涉及到的防汛程序及防汛措施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辛学飞 《农学学报》2015,5(9):125-129
洪涝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减轻灾害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张家界地区桑植、永定、慈利3个站点1981~2010年的降水资料,以及张家界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以及减产粮食量等数据,建立洪涝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逐日降水量数据的伽玛(gamma)分布特征,对其进行拟合,再分析计算张家界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特征值,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洪涝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张家界地区发生洪涝风险的概率很高,相对而言,发生低级别洪涝风险的概率更高;农作物遭受洪涝风险的概率自西向东逐渐增加,需水量越大的农作物遭受洪涝风险的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苗期进行了"不旱不涝"(NDNF)、"重旱不涝"(SDNF)、"不旱轻涝"(NDLF)、"重旱重涝急转"(SDSFAA)、"重旱轻涝急转"(SDLFAA)、"轻旱重涝急转"(LDSFAA)等处理,考查了株高,叶龄,茎宽,白根数,干物质量等秧苗素质指标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不同程度降低秧苗素质;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推进,各处理秧苗素质指标与对照"不旱不涝"间的差距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恢复供水后有利于秧苗白根数的形成及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旱后复水存在生长补偿效应;旱后任何程度的淹涝处理均不利于壮苗的形成,其中旱后重涝急转处理下秧苗徒长,白根数大幅度下降及干物质积累减少,旱后重涝急转叠加损伤效应明显;"涝"或"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后短期内均不同程度提高倒二叶ABA及IAA含量,降低GA_3及ZR含量;随着胁迫的解除及生育的推进,"重旱重涝急转"GA_3、ZR及IAA含量在所有处理中下降幅度最大,而ABA含量下降幅度最小,旱涝急转不利于生长促进类激素形成,但造成生长抑制类激素的积累;所有不同类型旱涝急转处理结束初期均大幅度降低倒二叶(IAA+GA_3+ZR)/ABA值,但随着生育推进将反超"不旱轻涝"。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城市洪水等,城市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遵循科学性、政策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相关性原则,选择了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的6大影响因素——灌溉能力、防洪能力、发电能力、供水能力、治涝能力和水保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中的相关性分析原理,给出了一种农村水利建设绩效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方法,并以某省水利建设数据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灌溉能力和防洪能力,而这两者也是农村水利建设设施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