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水剂与氮肥混施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聚丙烯酰胺(PAM)、凹凸棒/聚丙烯酸(WT)和聚丙烯酸钠(HM)3种保水剂在浓度分别为2‰、5‰8、‰的NaCl、MgCl2、CaCl2、FeCl3、尿素、硝酸钾、氯化铵等7种溶液中的吸水倍率;用离心机法测定保水剂与氮肥混施条件下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比较,保水剂在盐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显著下降,且随着溶液浓度升高,保水剂的吸水倍率明显下降,对于同一盐溶液浓度,离子类型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表现为:Na+Mg2+Ca2+Fe3+,WT保水剂表现出较强的抗离子特性;保水剂在不同氮肥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有较大差异,氮肥类型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表现为:尿素硝酸钾氯化铵;保水剂与氮肥混合施入土壤能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但施入氮肥降低了保水剂的性能;推荐保水剂与氮肥混合使用时,施氮量不超过0.50 gN/kg干土,保水剂用量不超过6‰。  相似文献   

2.
10种保水剂基本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比较分析了N1,N2,Hl,B,S,Hm,K,Ph,J,Hs等10种农用保水剂在纯水及不同肥料溶液中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保水率及反复吸水次数.结果表明:所有保水剂在纯水中都有较高的吸水倍数,但不同浓度的不同肥料溶液对所有保水剂吸水倍数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保水剂B、K和Hs相对其他保水剂其吸水倍数较高;就吸水速率看,B、K、J、和Hs保水剂都能较快地吸水;各种保水剂在土壤中和加热蒸发条件下的保水率B、S、K、Hs四种保水剂的保水能力要好于其他保水剂;在经过25次反复吸水-烘干后,N2、S、Hm、Ph四种保水剂其吸水倍率仍能达到150倍以上;综合粒径对四种特性的影响可以看出,粒径只对保水剂吸水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吸水倍率、保水能力和反复吸水次数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3.
4种保水剂吸持水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研究了白金子(BJ),沃特(WT),巴斯夫(BF),黑金子(HJ)等4种保水剂的吸持水特性及对不同酸碱溶液的反应.结果表明,4种保水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最大,其次为1∶5的土壤漫提液中,在0.9%的NaCl溶液中的最小;且在土壤浸提液中,吸水倍率大小依次为:白金子(BJ)>沃特(WT)>巴斯夫(BF)>黑金子(HJ).4种保水剂在pH 5~9的范围内,能吸收比自身重200多倍的水分.保水剂在蒸馏水中重复使用6次后,其吸水倍率仍可达到初始吸水倍率的50%以上.4种保水剂中,BF和WT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放的特性.初步认为测试的4种保水剂中BF的吸持水特性最好,其次为WT,最后是BJ和HJ.  相似文献   

4.
利用共聚法将保水剂和尿素共聚制成一种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肥料,并用热分析法、土壤培养及紫外老化法,结合红外光谱及电子显微镜、吸水倍率考察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的稳定性。热分析结果表明,保水缓释尿素的热稳定性与其材料合成中尿素/保水剂比有关,其配比为0.54∶1和0.44∶1时热稳定较佳。吸水倍率测试表明,保水缓释尿素在土壤培养中释放尿素后,保水剂仍保持吸水、保水特性。红外光谱和电镜观察解析表明,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既释放尿素,又交换吸附了土壤养分和盐分。紫外老化实验结果反映出保水缓释尿素形态及颜色发生了变化,但红外光谱解析表明其保水材料化学结构未改变,仍保有吸水保水和养分缓释的功能。因此,实验合成的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吸水保水功能的缓/控释肥料,其尿素/保水剂比为0.54∶1和0.44∶1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聚合反应将保水剂与硝酸钙聚合为一体化物质,并以吸水倍率、p H值、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及7 d溶出率法表征保水钙肥的吸水持水能力、化学性质、形貌结构及养分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保水缓释吸水倍率约为165 g·g-1,含钙量为103 g·kg-1,p H值近中性;保水剂通过化学键结合,基质包埋负载钙盐;网络孔隙及基质是保水钙肥吸水保水的物理结构;与对照相比,保水钙肥添加量为1%时,在测试吸力段可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平均14.0%。此外,保水钙肥显示较好的钙素养分延缓释放性能,可将钙素较长时间保持在水凝胶基质内而延长水溶性钙有效期。  相似文献   

6.
10种农用保水剂基本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目前市场上各类保水剂的基本性能,为保水剂应用提供参考,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外10种农用保水剂在纯水中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反复吸水性,以及两种类别的保水剂在不同肥料溶液中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所有保水剂在纯水中都有较高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方面,BY,S1,S2,S3和JF都能较快地吸水;在35℃加热蒸发...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较系统分析和评价竹炭和木炭两种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基硝酸铵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及土壤水分吸持特征,以为生物质炭作肥料缓释载体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实验所用生物质炭含碳量高达60%以上,并含有N、H、O等元素。竹炭比木炭富含灰分,而竹炭比木炭负载硝酸铵量低,其分别约为8%和18%。生物质炭基硝酸铵呈无定形、多孔状结构,基本保持生物质炭的微观形态。生物质炭与氮肥复合是靠物理吸附相结合的,复合中未发生化学变化。供试生物质炭呈碱性,吸附氮肥后pH值降低。两种生物质炭对土壤持水容量或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改善程度与土壤质地有关。传统工艺竹炭、木炭也可作肥料养分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化学肥料对土壤中魔芋白绢病菌核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钙、硝酸钾在各供试浓度,碳酸钾在100×10-3mol/L、150×10-3mol/L时对白绢病菌核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硝酸铵在各供试浓度,硫酸铵、氯化钾在100×10-3mol/L、150×10-3mol/L,磷酸二氢钾在150×10-3mol/L,过磷酸钙在10g时对白绢病菌菌核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径保水剂吸水特性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大粒径(2.0~3.2 mm)、中粒径(1.0~2.0 mm)和小粒径(0.5~1 mm)3种粒径保水剂的吸水特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施加不同粒径保水剂前后的沙质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与其粒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②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蒸发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③ 保水剂会使土壤pH和电导率升高,降低土壤渗透性,土壤中液相比例增加的同时气相比例会相应减少。综合考虑3种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中粒径保水剂改善效果最好,在施用量为0.1%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亦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将B1(北京华瑞祥科技有限公司高吸水树脂保水剂)、B2(广东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农林保水剂)、B3(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高能抗旱保水剂)3种保水剂以不同用量(0.05%、0.10%和0.50%)施入无团聚体孔隙的风沙土中,测定各处理土壤在不同吸力时的含水量,并用V-G模型拟合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获得各处理土壤的水分特性曲线参数和主要水分常数等结果,以期揭示使用保水剂在改善土壤持水性方面的作用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后,除土壤无效水部分无显著变化外,各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重力水和有效水部分均显著增加,保水剂用量为0.50%时处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3~4.7倍,使用保水剂显著改善了土壤中、低水吸力段的持水容量,即土壤的"孔隙"持水部分。2各处理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右移,各吸力段的持水容量明显增加,n值均小于对照,表明使用保水剂显著增大了在失水过程中土壤的持水能力。3使用保水剂后,各处理土壤增加的吸水量主要来源于重力水和有效水,保水剂用量为0.05%时,各处理土壤重力水所占比重高于60%,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重力水所占比重下降,有效水分所占比重提高,表明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增加了土壤的"毛管孔隙"持水比例,即在低使用量时显著改善土壤重力水部分,随着保水剂使用量的增加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水部分。4综合比较保水剂类型和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善作用,B3型保水剂在使用量为0.5%时的改善效果最好。由此得出,化学保水剂尽管是一种具有很强分子吸水能力的基质,却在土壤中能够极大地改变土壤"孔隙"持水性,增加土壤有效水贮量,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德国波恩大学Sommer教授提出的CULTAN的原理与山西临汾研究了根控肥和传统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控肥处理比传统施肥处理不论从小麦的生长发育,还是品质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尤其是硫铵、尿素和DCD添加剂混合物的根控肥处理其面团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和评价值明显提高.同时根控肥处理土壤剖面中碱解氮的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处理.因此在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地区,应推广施用根控肥,达到优质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及后作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平原夏玉米季施用不同类型氮肥对当季与后作冬小麦及周年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增大,夏玉米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氮肥利用率(NUE)降低。夏玉米WUE与NUE受到氮肥类型的影响,WUE以复合肥处理较大,NUE以包膜尿素和复合肥较高,且存在较明显的基因型差异,WUE以郑单958较大,NUE以农大108较大;(2)夏玉米季施氮使冬小麦氮生理效率降低,氮肥效率增大,并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WUE,但因夏玉米季品种、氮肥类型与施氮量不同而表现有差异。夏玉米季氮肥后效明显,但氮肥类型间差异显著,一般以尿素处理及包膜尿素与复合肥高N处理较大;(3)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下,两季总产量、总氮素累积量、总耗水量及水、氮利用效率明显受到夏玉米季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影响,且受到夏玉米基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土壤氮组分变化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等量化肥配施等量有机肥的情况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组成、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33%、11.23%、7.17%、19.91%、23.53%和9.00%;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酸解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6.18%。猪粪、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投入总氮的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化肥处理的水平,相对而言,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影响较小,氮素利用率较低,为23.95%。氮素利用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非酸水解氮与氮素各组分以及氮素利用率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上所述,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然没有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可改善土壤氮组分和土壤氮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4.
尿素对浑水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尿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分别配置了3种泥沙浓度(1.0、1.5 g·L~(-1)和2.0 g·L~(-1)),3种肥料质量浓度(1%、2%和3%),进行了间歇灌水堵塞试验,分析了滴头流量和排出泥沙量。结果表明:施加尿素对浑水滴灌具有缓解滴头堵塞的作用,在一定的尿素浓度范围内,施肥浓度越大,减缓作用越明显;施肥浓度对滴头的堵塞形式和主要堵塞物淤积位置的影响很小。滴头出流泥沙含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变缓并趋于下降的趋势。施加尿素提高了滴头泥沙输送能力,施肥浓度越大,滴头输送泥沙的能力越大,泥沙排出率越大。浑水中施加尿素具有减缓滴头堵塞,延长滴头有效灌水次数的作用,当含沙量为2.0g·L~(-1)时,尿素浓度为1%,2%和3%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有效灌水次数比未添加尿素的可分别提高11%,89%和100%。可尝试通过尿素水肥一体化滴灌,缓解黄河水滴灌滴头堵塞危险,提高滴灌系统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对糜子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 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 389.36 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 -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条件下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条件下春小麦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因土壤水分和施氮量的不同而变化。水分充足,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度水分胁迫下,低氮处理的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最高,最适氮处理与CK处理接近;干旱条件,低氮与CK处理耗水量和产量接近,而最适氮处理则极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和日耗水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其中以灌浆期春小麦日均耗水量为最高。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小麦地上部分干重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尤以水分充足条件下水分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氮管理依据,以品种"大西洋"脱毒组培苗为材料,通过3个水分水平(90%,70%和5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施N 0.2 g·kg~(-1),施N 0.4 g·kg~(-1))完全组合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水分水平下,中氮处理的块茎产量、整株生物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低氮和高氮处理;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整株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在9种水氮组合方式下,正常水分和中氮处理下的块茎产量、整株生物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分别为273 g·株~(-1)、359 g·株~(-1)、52.5 g·g~(-1)和143.9 g·g~(-1)。这说明90%的田间持水量和0.2 g·kg~(-1)土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此外,中氮下较高的整株生物量和较低的收获指数说明:适量施用氮肥增加产量主要是因为其增加了整个植株同化物的积累,而非增加了同化物向块茎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技术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于2009年、2010年春季,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迎风坡、丘间平地、背风坡作为研究样地,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保水剂、生根粉和液体地膜)进行梭梭免灌造林试验,以确定这些技术措施是否能有效提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免灌造林成活率。结果表明:实施这些措施后,不同立地条件之间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水分是限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三种造林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