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梢斑螟在大通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幼虫为害云杉嫩梢,在大通县景阳、青山突发成灾,对云杉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该文介绍了云杉梢斑螟年生活史、生活习性,采用人工和地面喷药等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5%桉油精500-1500x、25%阿维灭幼脲500-1500x、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0-1500x、1%噻虫啉微囊粉剂、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粉剂均对云杉梢斑螟幼虫有明显杀虫效果。药剂喷烟防治仍然是当前防治天然林区云杉梢斑螟幼虫最佳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松果梢斑螟又名球果螟,是东北林区常见的林木害虫,主要危害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等球果及嫩梢,导致球果畸形扭曲、干缩枯死,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种子产量。简述了松果梢斑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混合进行喷烟防治青海云杉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的配比在1:9以上,用药量13.3ml hm-2以上进行喷烟防治,梢斑螟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  结论  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地区的林业病虫害主要有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圆柏大痣小蜂等,发生病虫害的面积约10 000 hm2。面对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该地区采取了“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治理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该地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果,需要加大应用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力度,在具体实践中应结合该地区实际,针对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叶蜂、圆柏大痣小蜂等专项病害,综合采用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减轻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持续推进祁连山地区林业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云杉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代表树种之一。它以自己独有的形态特征和适应性很强的特点,散布于各个庭园与风景区。它的主要害虫有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梢斑螟、云杉球果云杉长尾小蜂、云杉超小卷蛾。根据祁连山的生长特点及其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以检疫、物理、生物等多措并举的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宁夏贺兰山云杉梢斑螟危害青海云杉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摸清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针叶枯黄的原因———云杉梢斑螟(Dioryctria schuezeella Fuchs)与异色卷蛾(Choristonrura diversana)混合感染的结果;并分析了害虫发生与林分因子、海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扩增法,对北京地区8种斑螟亚科昆虫:圆斑栉角斑螟、红云翅斑螟、曲小锯齿斑螟、叉斑螟、亮雕斑螟、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进行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所得的wsp基因序列分别为590,600和613 bp。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富泽云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Btab2组类群,而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10.
2019年4月26日—5月2日,在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红松纯林采集带有危害状的枝条和球果,解剖收集了幼虫形态相似且常伴随发生的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5龄幼虫各20头,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至死后,利用徕卡显微摄像系统(Leica Microsystems(Switz-erland)Ltd,DMC4500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分析两种梢斑螟幼虫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外部形态有显著区别.①冷杉梢斑螟幼虫体表淡红色或红褐色,赤松梢斑螟幼虫体表灰黑色;②冷杉梢斑螟没有黑色刻点,赤松梢斑螟每体节上有黑色刻点;③冷杉梢斑螟头壳与体宽基本相近,赤松梢斑螟头壳显著窄于体宽;④冷杉梢斑螟前胸背板褐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窄而直,赤松梢斑螟前胸背板黑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宽,且中部宽两端窄;⑤冷杉梢斑螟前胸气门毛片形状为弹头形,赤松梢斑螟则为肾形.以上5点形态差异显著,且便于观察,易于掌握,可为两种害虫的准确识别、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