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发展论丛》2000,(9):36-37
水稻及其共处在稻田中的生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而稻田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并非都是有害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使水稻减产、品质降低时,才是有害生物,它包括害虫、病菌、杂草、老鼠等。有害生物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类型,叫做“生物灾害”。农民为了使水稻高产、优质,必须同这些生物灾害作斗争,进行综合防治(IPM)。  相似文献   

2.
小辞典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及其它生物资源与农业环境之间,在人为的干预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为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在一定期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总是保持相对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但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保技术在天坛公园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俭  单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15-118
回顾建国以来天坛公园植保工作的发展,结合近年来有害生物管理的实践,提出园林植保有害生物治理,从理念、策略到实施技术、害生物的调控要采用绿色植保技术,即有害生物的生态管理(EPM),重视对生态系统中环境、植物、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的协调作用,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和抵御不利环境因子的能力,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水平,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及其共处在稻田中的生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而稻田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并非都是有害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使水稻减产、品质降低时,才是有害生物,它包括害虫、病菌、杂草、老鼠等。有害生物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类型,叫做“生物灾害”。农民为了使水稻高产、优质,必须同这些生物灾害作斗争,进行综合防治(IPM)。稻田中的害虫是生物灾害的最重要部分,其所造成的损失当推首位。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值保专家曾对亚洲地区有害生物的为害损失估计证实了这点:害虫损失为3…  相似文献   

5.
<正>IPM技术是指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病虫害(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生产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是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以保护.利用稻田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等措施,并辅之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农药污染,生产出稻米的一种有害生物控制与防治技术。一、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原则稻米生产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与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合理耕作制度、适宜品种、质量栽培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创造一个既有利于水稻健壮生长,又能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良性循环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减少病  相似文献   

7.
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有害生物的控制及防御是有机水稻生产获得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现代农业生态原理,以创建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稻田、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为出发点,以水稻健康、安全生长为基础,构建了上海跃进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包括预防技术、预警监测技术、应急防御技术)。同时系统阐述了生态控制技术的内涵和方法,在有机水稻生产上推广实施,可确保有机水稻高产、优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早稻直播连晚免耕栽培的推广以及人工除草程度的降低,稻田草害问题日趋突出。为此,必须根据不同草相和田块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稻田草害治理策略和防除技术措施,以达到安全高效地解决稻田草害问题。稻田草害治理应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根据草害与环境诸因子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综合应用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除草害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需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其可持续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笔者以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粮食生产、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温、净化水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简要说明了稻田生态系统存在如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排放温室气体和消耗水资源等副作用;提出了稻田...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其可持续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笔者以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粮食生产、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温、净化水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简要说明了稻田生态系统存在如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排放温室气体和消耗水资源等副作用;提出了稻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的评估方式以及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害虫生物防控(传统称为“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自然界有益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1-3],它是人为利用自然现象并人为强化的一种技术,是生态植物保护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4]。害虫生物防控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控有害生物历史进程最长久、最完整的领域,也是有害生物治理中最成功、最节约和环境安全的技术途径。各类有害生物都可以采取生物防控技术,但由于不同类群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存在巨大差异,各自相应的自然天敌因素研究不彻底、重要天敌因素的人工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巨大、多种自然控制因素研究不均衡等。因此,文章针对有害昆虫类群,对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林业有害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既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可持续控制的规划设计、林木保健、生物防治、农药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外来有害生物是通过某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且该系统中没有与之相制衡的其他生物,大量繁殖后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物种。在世界各地外来物种入侵都形成了一场生态灾难,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有机农业生产和维护核桃园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有机防控核桃有害生物的策略,并对核桃有害生物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核桃有害生物防控的关键是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抗性,保持园内生物多样性,提高核桃园生态系统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能力,把有害生物的危害水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生产出安全、环保、健康的有机核桃。  相似文献   

16.
实施稻鸭生态种养的稻田,鸭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以青蛙和肉食性昆虫为食,占据了最高营养级别;又以植物、植食动物等为食,是分解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由于鸭子的作用,促进了田间物质流朝着有益人类的方向流动,控制了水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改善了水稻生长环境,保护了农业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林业有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即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依据进行探讨。对林业有生物可持续控制的规划设计、植物保护、综合防治等阐述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 ,以研究氯唑磷农药在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及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唑磷颗粒剂施入稻田后快速崩解并向水体释放 ,稻田水及稻田鱼沟水中最高浓度分别达 0 377mg·L-1和 0 0 84mg·L-1;施药 4h后 ,将稻田水排入邻近鱼塘 ,水塘水体中氯唑磷最高浓度达 0 0 2 2mg·L-1。水生生物对氯唑磷较为敏感 ,养殖在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鱼、虾受到一定的危害。因此氯唑磷在稻田使用时 ,应注意其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高效配套技术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实施了“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开展了草 鹅-稻 鸭周年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稻-麦轮作方式的比较效益分析,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与人类、人类与环境成为一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矛盾。居住区生态系统平衡是通过规划,调节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状态。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生态园林要尊重自然过程,尊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