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三十烷醇在松菇生料栽培中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菇生料栽培中,添加3 mg/kg三十烷醇,可比对照提前3 d出菇,增产35.9%,菇体亦较大,同时可有效抑制杂菌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古茶2号’茶薪菇新品种的配套技术问题,以赤霉素(GA3)、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α-萘乙酸(α-naphthal eneacetic acid)为试验材料,对茶薪菇的幼菇及培养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5.0 mg/L的赤霉素溶液、0.5 mg/L的三十烷醇、15 mg/L的α-萘乙酸溶液处理茶薪菇‘古茶2号’后,产量分别比对照组(CK)提高了23.3%、18.6%和18.2%,全部为P>0.05,说明它们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用上述浓度的赤霉素、三十烷醇、α-萘乙酸溶液,处理茶薪菇‘古茶2号’能显著提高产量,其中赤霉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三十烷醇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调节剂,目前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对三十烷醇(TA)采用纳米技术方法处理,制备三十烷醇纳米制剂,并初步研究了该制剂对绿豆种苗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超声波振荡法制备三十烷醇的纳米制剂,三十烷醇颗粒粒径可达到50~200nm。在三十烷醇(TA)使用浓度范围为0~2mg/L的条件下,三十烷醇(TA)纳米制剂浓度为0.5mg/L时绿豆种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豫东平原夏大豆产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和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夏大豆增产216.0~486.0kg/hm2,平均增产幅度为15.6%;三十烷醇、亚硫酸氢钠、784-1和ABT生根粉5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又以三十烷醇的增产幅度最大达21.1%.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的生理生态效应有:减轻单株空荚发生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增强大豆根部酶的活性,提高固氮量;促进大豆光合作用;减轻迎茬的危害;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夏大豆应用调节剂的适宜品种及其使用浓度分别为三十烷醇0.5mg/kg、784~1200mg/kg和ABT生根粉5号5mg/kg;于播前拌种或在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洒,均是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楸子(Malus prunifolia Boukh.)离体繁殖的有关因素。芽的增殖和生长适宜的BA和IBA浓度分别为0.5~1.0mg/L和0.5mg/L。山梨醇代替蔗糖以及附加赤霉素可促进增殖和生长。高浓度IBA和BA及山梨醇作碳源时易产生玻璃化苗。0.1mg/L的IBA诱导不定根较好。三十烷醇对增殖和生长以及不定根的诱导均具显著的效应。在较低温度下,用细沙作基质,喷布高脂膜或三十烷醇有利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小植株大田移栽成活率为93~100%。  相似文献   

6.
选用爱多收、三十烷醇、槲皮素、盐水(5%NaCl+0.3%硼砂)4种化学药剂对4个芥蓝自交不亲和系(1142、1137、16和9)开花前两周进行花蕾处理,开花后调查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除了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在不同试材中存在差异外,其余所有化学药剂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其中1 mg/L三十烷醇处理对克服芥蓝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佳,0.1 mg/L三十烷醇处理次之,这两种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剩下的化学药剂处理中除了6 mg/L爱多收处理的亲和指数在不同试材中存在差异外,另外3种处理(0.5 mg/L三十烷醇处理、3 mg/L爱多收处理和2 mg/L爱多收处理)的亲和指数都高于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有一定的克服芥蓝自交不亲和性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十烷醇对3种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硅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这3种单细胞藻的细胞增殖、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球藻、栅藻和硅藻的促生长最佳浓度分别为2 mg/L、5 mg/L和0.01 mg/L。  相似文献   

8.
以10个多代自交系黄瓜为试材,对影响黄瓜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FJ代诱导率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显著高于低诱导率的亲本,表现出杂种优势;活性炭对黄瓜愈伤组织诱导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活性炭浓度增加而增大;添加三十烷醇能提高黄瓜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三十烷醇浓度为1mg/L时诱导率最高,三十烷醇浓度继续增加时其促进作用略有下降;添加0.5-1.0mg/L6-BA时诱导效果较好,且对低诱导率品种促进作用明显;接种后30d转接愈伤组织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三十烷醇(C_(30)H_(16)OH)是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里斯(Rice)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资料指出,很少剂量的三十烷醇对植物的生长有增产作用。对豆类和黄瓜最有效的剂量是每公顷12毫克。在36000公顷土地上喷洒0.45公斤即可增产。用0.01—0.1毫克三十烷醇/公斤水的低浓度水溶液喷洒幼小植物的叶片,根据作物的不同,增产幅度达8—63%。  相似文献   

10.
1.补养方法给食用菌补允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在菌床、菌块上喷洒。在幼苗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辣椒在遭受轻度干旱胁迫时适宜于开花坐果期应用的抗旱效果好的外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合适的浓度,以辣椒品种软皮2307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0.1%24-表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1%吲哚丁酸·S-诱抗素、5%糠氨基嘌呤和4%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对辣椒生理活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上述5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都可以提高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多的前2个处理为A2(0.1%24-表芸·三十烷醇2×10-2 mg/L)和C1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2×10-2 mg/L),分别比CK增加59.60%和52.10%,B1处理(1%吲哚丁酸·三十烷醇2×10-2 mg/L)的胞间CO2浓度增加最多,比CK增加12.85%,B1处理的气孔导度值最高,B1和C2处理(1%吲哚丁酸·S-诱抗素4×10-2 mg/L)的蒸腾速率最高;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叶片...  相似文献   

12.
三十烷醇和亚硫酸氢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十烷醇能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幼穗干重及灌浆速度,亚硫酸氢钠也有同样的效应,两者对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十烷醇和亚硫酸氢钠混喷能提高小麦千粒重,尤以0.1;KH2PO4+200 mg/lNaHSO3+0.5 mg/lTRIA的混喷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十烷醇在油菜上的应用,研究报道还不多,为了确证三十烷醇对油菜的生物学效应,我们进行如下试验。一、材料和方法本试验采用江西工学院有机化工研究室提供的三十烷醇试剂。供试油菜品种为上海23。本试验包括(一) 设0.01、0.05、0.1、0.5ppm四种不同液度和5,10、15、20四种不同浸种时数的发芽试验;(二) 单项对比试验。前者系按照处理时数,先后浸  相似文献   

14.
祁连圆柏扦插插条处理及促进根原基形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祁连圆柏扦插育苗插穗的药剂处理的浓度范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100—200mg.kg-1生根粉对插条浸泡24h后扦插,插后20d开始,每隔10d喷洒1—5mg.kg-1三十烷醇液,共喷三次,扦插成活率能达到70%以上;在两种药剂的配比上,应以生根粉的高浓度200mg.kg-1与三十烷醇的高浓度5mg.kg-1搭配,其扦插成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高大环柄菇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大环柄菇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高大环柄菇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 d的菌丝体,以0.5 mol/L NaC 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 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5 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6.1×107个/mL。  相似文献   

16.
三十烷醇对龙胆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十烷醇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促进剂。探讨了三十烷醇对龙胆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十烷醇能促进龙胆草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龙胆草经三十烷醇处理后,其幼苗生长速度、叶片叶绿素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增高,并且以0.1mg·L^-1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出口香菇菌筒模拟冷藏运输及其科学出菇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37℃冷库中分别冷藏0、20和30d,其菌筒成品率的差异不显著;菌筒冷藏30d后进行刺孔增氧(刺5、15、35孔)和调控透光(1100、800、500 lx)处理,刺35孔与500 lx散射光处理的转色率均较高;3种出菇方式(脱袋、不脱袋、全封蜡出菇)中以不脱袋出菇方式的综合评价最高;选长第1潮后的98-1菌筒分别注射3种营养液试验,以补充三十烷醇营养液的菌筒生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一、覆土后管理 大棚蘑菇覆土15天左右就可出头潮菇.即进入出菇阶段。对有疣疱霉等病害发生历史的菇房.可用药预防。用药前1天停水,每平方米用1~2克施保功药剂配成1000倍药液喷洒.或用多菇丰1000倍液喷洒.每平方米用水量1~2公斤。喷药水后停水1天。如果在前1次用药相隔4~5天再喷1次药.则控制病害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和VB1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g/L的NAA和浓度为10 mg/L的VB1最适宜秀珍菇菌丝的生长,提高菌丝的长势和密度。  相似文献   

20.
1 温差刺激法.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2 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B1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用0.1~0.2mg/L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可促进生长、出菇,可增产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