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陕西蓝田核桃(Juglans regia L.)内生真菌生态多样性与分布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季节的核桃树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共分离获得核桃内生真菌676株,隶属于47个属,其中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为优势类群,占菌株总数的19.23%;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和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相对较丰富,分别占菌株总数的8.73%和6.21%。核桃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茎部最高,1年生茎和2年生茎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4.56%和24.41%。不同季节的核桃内生真菌中,秋季(2013年10月)的多样性最高,分布于19个属,占菌株总数的34.91%。不同组织部位的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因季节变化而异。  相似文献   

2.
选取夏季不同陕西生境中核桃(Juglans regia L.)的不同组织部位为供试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64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643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为30属,其中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为优势类群,占菌株总数的27.06%;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和花核菌属(Anthina)为亚优势类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12.13%和8.09%。不同陕西生境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山阳(271株)蓝田(193株)宜君(179株);山阳核桃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最丰富,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0和1.43;山阳和宜君相似程度最高,相似性指数为0.649。不同组织中,2 a生茎(144株)干茎(142株) 1 a生茎(135株)叶(131株)果(53株)根(38株); 2 a生茎的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31和0.82; 2 a生茎与干茎的相似程度最高,相似性指数为0.600。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内生真菌类群组成及多样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的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分离频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鱼腥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 822株,分属于19个属,其中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菌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分别达37.55%和18.50%;在夏季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最多;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大,为2.06;不同季节中鱼腥草内生真菌春季和夏季的相似性最高,为0.74;不同组织中叶与花的相似性最高,为0.83。鱼腥草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不同季节和不同组织部位的鱼腥草内生真菌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以核桃(Juglans regia)的不同部位(根、1年生茎、2年生茎和干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来自陕西山阳县、蓝田县与宜君县3个不同生境的材料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种群组成、定殖率、多样性指数等研究。结果显示,从576块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392株内生真菌,其中在2年生茎124株,1年生茎120株,干茎87株,根61株。392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4个属,其中,3大优势类群为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花核菌属(Anthina)和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分别占菌株总数的19.90%、9.69%和8.93%。交链孢霉属主要存在于2年生茎和干茎中,花核菌属和茎叶核菌属则主要存在于2年生茎中。核桃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1年生茎的最高,为1.07;不同生境中,山阳核桃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说明春季核桃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是潜在的真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海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海桐内生真菌菌群由子囊菌(78.55%)、接合菌(1.21%)及无孢菌群(20.21%)构成,分属于5纲,12目,17科,23属。在纲的水平上,以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38.04%;在目的水平上,以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29.95%;在科的水平上,以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在属的水平上,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内生真菌在果实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高,分别占58.33%和42.51%;在根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少。叶片和果实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相似度最高(Cs=0.571),以根与果实之间的相似度为最低(Cs=0.381)。除根和叶片、根和果实之间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之外(P0.05),在根与枝条、枝条和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和果实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丰富,且内生真菌在海桐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组织块培养法对四川汉源铅锌矿区6种常见植物进行内生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选了27株代表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8株代表菌株的rDNA-ITS序列,利用MEGA 4.0构建了供试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从6种植物的30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86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430.85之间,平均为0.62,所有植物茎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叶部次之,根部最低。RAPD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性水平处,27株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遗传群。系统发育表明,这8个代表菌株分别分布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漆斑菌属(Myrothecium),格孢腔菌属(Pleosporal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8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蕙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对采集自陕西省略阳县、南郑区和洋县的野生蕙兰的根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利用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共分离出内生真菌212株,45个属,木霉属(Trichoderma sp.)为优势属,分离率和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18.52%、23.58%。其中,略阳县样地分离出88株25个属,12个独有属;南郑区样地分离出64株20个属,10个独有属;洋县样地分离出60株20个属,8个独有属。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略阳县样地分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略阳县与洋县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源植物檀香紫檀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园采集3株健康檀香紫檀的根、茎、叶组织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檀香紫檀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44102、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CMCC51252、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CMCC50115、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98003的抗菌活性。【结果】从450块檀香紫檀组织中共分离到337株内生真菌,其中来自叶172株、茎66株、根99株,隶属15个属。叶部内生真菌的相对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均为79.63%;叶部、根部和茎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0.93和0.64,三者间差异显著(P< 0.05)。木霉属(Trichoderma sp.)为根部优势属,相对分离率为28.28%;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茎部和叶部的优势属,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6.97%和52.91%。4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有16株内生真菌(35.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具有抑菌活性;36株(80.00%)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有15株(33.33%)对6种测试细菌和真菌均具抑制活性,其中菌株L9(Colletotrichum sp.)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黑曲霉抑制活性达67.35%,对其余5种测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结论】檀香紫檀内生真菌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器官组织特异性,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且蕴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菌株,可为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开发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油茶内生真菌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应用潜能,采集湖北省5个地区不同季节的油茶样品,分离其内生真菌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抑菌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612株,经形态学鉴定可归于24属,未产孢的菌株暂归为无孢菌群(66株)。青霉属(Pen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1.09%、19.11%、14.70%。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区而言,黄冈地区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44;就不同组织部位来看,茎中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2;就不同季节而言,秋季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8。总体而言,油茶中内生真菌的菌群较为稳定,地区间及组织部位间样品内生真菌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抑菌性结果显示,在挑选的24株内生真菌中,有1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其中3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分别属于青霉属、链格孢属、叶点霉属(Phyllosticta),这说明油茶内生真菌的抑菌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微生态角度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广西冬作马铃薯生产探索最佳栽培模式。【方法】采用Ⅰ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马铃薯在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3种处理条件下的马铃薯全生育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黑地膜覆盖栽培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黑地膜覆盖栽培Simpson指数与稻草覆盖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处理优势菌株种类和相对丰度随着马铃薯生育进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子囊菌门均为最优势真菌门,其中黑地膜覆盖栽培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3种栽培模式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头束霉属、田头菇属、被孢霉属;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黑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根际土壤中被孢霉菌、头束霉属、粉红粘帚霉属、枝顶孢属的相对丰度比常规栽培处理的高,稻草覆盖栽培处理镰孢菌相对丰度较其他两个处理的更低。【结论】黑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比稻草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处理更加优化和丰富,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和稳定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稻草覆盖栽培可以缓解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11.
草莓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消除草莓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保证土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草莓(红颜)恢复生长期、现蕾期、开花和结果期以及盛果期5个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群体的动态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随着草莓生育期的变化,草莓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及主要种群相对丰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菌丰富度随生育期的变化而逐渐上升,细菌群落多样性在恢复生长期、开花和结果期时下降,在现蕾期、盛果期和生长末期时上升。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在现蕾期时显著升高。草莓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Pseudomonas为整个生育期的优势菌属。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草莓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升高,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草莓生育期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Chaetomium为真菌的优势菌属。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恢复生长期和现蕾期下降,开花和结果期上升,盛果期和生长末期又下降,尤其在现蕾期时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结论】根际微生物随草莓生育期的变化而显著变化,现蕾期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Pseudomonas和Chaetomium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内均属于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红江橙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比较红江橙健株和患黄龙病病株内生真菌群落的差异,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红江橙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形态学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菌株分离的相对频率和相似性指数分析红江橙内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红江橙根、茎、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17株,鉴定归属为3纲11目15科18属,其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p.)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为优势菌群,其相对分离率分别为58.97%、8.55%、8.55%、4.27%、3.42%。植株总体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68,总均匀度指数为0.30,茎与叶、根与叶及根与茎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48、0.33、0.32。黄龙病病株与健株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较大差异,健株多样性指数除根部略低于病株外,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以喀斯特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Keng f.)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80个供试组织块中分离得到105株内生真菌,可划分为19个属,31种(含2个可能的新种),相似度为95%~100%。在属的分类水平上,以节菱孢霉属(Arthrin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炭角菌属(Xylaria)为优势菌属,分别占菌株总数量的12.38%和9.52%、6.67%、6.67%。小蓬竹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800,Simpson指数(D)为0.932,均匀度指数(E)为0.604,且在不同组织部位中小蓬竹内生真菌多样性也存在一定差异。Jaccard指数与Sorenson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根茎的相似性最低,茎叶的相似性最高,而根和叶的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健康、罹病柑橘叶片在温室条件下内生菌群落结构差异,以及同一植株不同罹病程度叶片的内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黄龙病侵染相关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为柑橘黄龙病菌的共培养和病原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引物对OI1/OI2c对植株染黄龙病的状态进行检验,以健康和不同罹病程度(无症绿色、斑驳黄化、均匀黄化)的柑橘叶片为样本,通过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高通量测序,将得到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数据进行聚类和多样性分析。【结果】4组样品分别通过聚类获得13个门类、22个纲、57个目、101个科、208个属的细菌,以及2个门类、12个纲、24个目、43个科、43个属的真菌。黄龙病菌的相对丰度随着叶片罹病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健康组和罹病组共有的细菌优势菌属为甲基细胞菌属、1174-901-12属。Sphingomonas属为健康组的优势菌属。AlphaI cluster属和Hymen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随黄龙病的入侵增加。健康组和罹病组共有的真菌优势菌属为横断孢属,Zasmidium属和Trichomerium属只为罹病组的次优势菌属。Zymoseptoria属的相对丰度与黄龙病菌呈正相关。【结论】黄龙病菌的侵入改变了植株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健康组和罹病组的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优势及次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度也有存在差异。高通量测序对植物样本的直接检测能有效避开前人使用传统检测的短板,获得包括难培养、低丰度菌群在内更完整的内生菌群落结构,为更系统分析与黄龙病菌入侵生长相关内生菌和寻找其潜在伴生菌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进行分类地位归属。【结果】从香竹箐栽培古茶树枝叶中共分离纯化出30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61个形态型。病原真菌拮抗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内生真菌对4种以上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50%,分别隶属于2门3纲10目13科14属。有13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75%,有9株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其中,菌株Ct-BC40、Ct-BC72和Ct-LP113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属强拮抗菌株。【结论】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6%以上,且抗菌活性、种属分布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添加植物组织浸提液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山苍子根、茎、叶及果实中的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16S rDNA序列鉴定法对分离获得的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同一组织内,对16S rDNA序列及形态完全一样的菌株合并冗余,用Clustalx对分离得到的菌株16S rDNA进行排序,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并计算Jaccard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分离得到52株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Paenochrobactrum、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Lysinibacillus共7个属的16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40株,与Bacillus tequil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3个种最接近的内生细菌占分离细菌株数的69.2%;根及果实中的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及种属均最丰富,其多样性指数高于茎、叶;叶与果实可培养内生细菌的Jaccard指数最高,达0.56,其余均较低。【结论】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在植株内部的分布既有种属特异性,又有器官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对峙培养法研究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从兔眼蓝莓幼果中共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利用菌株rDNA-ITS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将25株菌株划分为12属19种,相似度为97%~100%。其中,子囊菌门真菌共9属14种共20株,担子菌门有3属5种。间座壳属真菌为子囊菌门菌株的优势属,占子囊菌门菌株的25%。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87 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920 3,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3.417 3。在25株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中,裂褶菌属菌株G6对5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0%以上,G18对4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5%以上,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越南槐野生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结构及宿主相似抑菌功能,为利用有益内生真菌组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别从野生和栽培根系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内生真菌;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以人体病原菌和丝状病原真菌为靶标菌,测定根系内生真菌组各分类单元的抑菌圈和抑制率。【结果】从越南槐野生和栽培根系分别分离鉴定得到234株36个分类单元和48株10个分类单元的内生真菌。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的属、优势属、特有属、种、特有种的数目为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3~5倍,其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P<0.05),而两者间的β-多样性指数均极低。对于宿主相似抑菌活性分类单元的数目,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是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6~10倍,其中,分类单元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Aspergillu.flavus、Phoma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Trichoderma asperellum、Trichoderma sp.、Talaromyces funiculosus、Fomitopsis sp.、Fusarium solani和Rhexocercosporidium sp.等9个分类单元对3种丝状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50%。【结论】越南槐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具有生境特异性,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有强广谱的宿主相似抑菌功能,有益于在宿主根系合成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宿主药材独特的药效,可应用于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为探明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多样性规律,选取东北地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耳蒜植株进行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种类鉴定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共分离到内生真菌9个类群201个菌株,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Tulasnella和Sordariomycetes真菌,在所调查的地理种群中均有分布,而其余7类真菌为稀有属。不同地理种群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CBS种群分离得到的真菌类群较少。各地理种群根部内生真菌的类群数量和多样性均与羊耳蒜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推测内生真菌种类越丰富对宿主的促生作用越明显。而Tulasnella真菌作为目前公认的兰科菌根真菌,其相对多度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类真菌在土壤中存在的广泛性及与宿主羊耳蒜共生的专一性。结论认为东北地区羊耳蒜根部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并能与宿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