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超  肖靖秀  汤利  郑毅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6):3092-3100
【目的】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不同生育期小麦和蚕豆根系分泌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动态变化及累积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增产控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小麦与蚕豆根系尼龙分隔(MB)和塑料分隔(PB)两种间作种植模式,测定间作小麦蚕豆不同氮水平(低氮1/2N:常规施氮量的一半;常规施氮N;高氮3/2N:常规施氮量的1.5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槲皮素和橙皮素数量。【结果】施氮水平和间作体系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影响作物生物量和根冠比。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和蚕豆生物量增加45%—62.5%和3.2%—18.9%,根冠比降低33.8%—47.3%和11.8%—26.9%;与塑料分隔相比,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作物生长60 d时,尼龙分隔小麦和蚕豆生物量分别提高4.2%—25%、19%—38.6%,随生长天数增加差异逐渐不显著。间作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和施氮量均能影响小麦蚕豆根系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分泌量。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槲皮素和橙皮素分泌量减少,与低氮条件相比,常规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小麦槲皮素分泌量减少了23.4%和62.3%,橙皮素分泌量减少了32.2%和64.5%;蚕豆槲皮素分泌量减少了35.4%和44.1%,橙皮素减少了11.9%和23.9%。相同氮水平条件下,尼龙分隔小麦蚕豆槲皮素和橙皮素分泌量高于塑料分隔,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尼龙分隔小麦槲皮素的分泌量分别高于塑料分隔15.3%和27.1%,橙皮素的分泌量分别高于塑料分隔21%和13.7%;蚕豆根系尼龙分隔槲皮素分泌量高于塑料分隔34.6%和56.6%,橙皮素高于塑料分隔16.9%和5.1%;高氮条件下两种根系分隔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间作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影响小麦和蚕豆根系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分泌,但这种影响受施氮水平的调控,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尼龙分隔小麦和蚕豆根系槲皮素和橙皮素分泌量高于塑料分隔,高氮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色谱条件是:ZORBAX ECLIPSE XPB-C8 5μm(4.6 mm×150 mm)色谱柱,V甲醇:V水(含0.2%磷酸)=50:50的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能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4~20,0.03~15,0.02~20,0.03~15,0.02~16 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2.6,10.0,15.2,13.3,6.1 ng/mL,方法可用于槐米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花色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桂花花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橙色品种群的镉橙丹桂、代表黄白色品种群的厚瓣银桂和代表黄色品种群的柳叶金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开花过程中的花色物质组分及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花色参数L*(颜色亮度)、a*(红/绿程度)、b*(黄/蓝程度)和C*(彩度),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筛选分析花色呈现与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衰老过程中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桂花中含有5种黄酮类物质,可能为金鱼草素苷元、槲皮素苷元、芹菜素苷元、鼠李金苷元和柚皮素苷元,其中槲皮素苷元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盛花期花瓣中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34.55、89.41和90.39 μg/gFW.对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类胡萝卜素仅在镉橙丹桂中含量较高,分别为72.94和99.72 μg/gFW.对花色呈现与花色物质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苷元决定花色的亮度L*,柚皮素苷元决定黄色程度b*,β-胡萝卜素决定红色程度a*.其中,槲皮素苷元含量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在镉橙丹桂开花过程中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柚皮素苷元含量在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槲皮素苷元、柚皮素苷元及β-胡萝卜素为桂花的特征花色物质,其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共同决定了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花色明亮度具有随着花朵开放时间推移呈先加深后逐步黯淡的特征,而基本花色不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色谱条件是:ZORBAX ECLIPSE XPB—C8 5μm(4.6mm×150mm)色谱柱,V甲醇:V水(含0.2%磷酸)=50:50的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60nm.结果表明槲皮素、芦丁、桑色素、木犀草素和染料木素能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4~20,0.03~15,0.02~20,0.03~15,0.02~16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2.6,10.0,15.2,13.3,6.1ng/mL,方法可用于槐米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的HPLC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紫外-可见波长检测器(HPLC/VWD)法,测定了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7种黄酮类标准品分别是芦丁、金丝桃苷、柚皮苷、橙皮苷、柚皮素、川皮苷和甜橙黄酮.分离条件:分离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5μm,250 mmX4.6 mm,流动相A为20%的甲醇,流动相B为30%的乙腈,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1.0~1.2 mL/min,柱温35℃,分析波长285~350 nm,梯度波长.测定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范围为0.098~25.000~g/mL,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1.000;标准品连续5次进样和在48 h内多次进样,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4.518%;供试的10个化橘红样品中均含有柚皮苷,其中4个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柚皮素;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主要成分是柚皮苷.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柚皮素金属镉配合物,并比较配合物与柚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柚皮素和乙酸镉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制备柚皮素-镉配合物,通过紫外(UV)、红外(IR)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ABTS法研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紫外、红外数据证实柚皮素与镉离子成功配合,且在试验浓度下,配合物对ABTS+·的清除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且强于柚皮素。[结论]镉离子成功地与柚皮素形成配合物,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配体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探讨系列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采用MTT分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测定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释放的变化。在0.3~30μM浓度范围内,8种黄酮类化合物与LPS联合应用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黄酮、白杨素、芹菜配基、汉黄芩素、四羟黄酮5种黄酮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产生,而二羟黄酮类3种化合物(二羟黄酮、柚皮素、儿茶素)对细胞NO无显著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双键可能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很重要,其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分子的取代类型。  相似文献   

8.
结果表明病菌对不同氮源的利用能力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在无氮源或氮源浓度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菌落直径增加快,气生菌丝较少,无或极少菌核形成;随着含氮水平的提高,菌落直径增加减缓,气生菌丝和形成菌核数量增加。此外,不同寄主秸秆培养基对病菌生长和致病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究染料木素对性成熟前小鼠卵巢卵泡发生动力学的影响,为畜牧生产尤其是种猪饲养过程豆粕型日粮的合理饲喂以及黄酮类替抗产品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40只21日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以0.1 mL的溶剂(含5%DMSO的玉米油),试验组分别处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连续腹腔注射7 d。处理结束后,对部分小鼠进行PMSG-HCG促排并记录输卵管壶腹部的卵子数量,评估卵巢排卵潜能;剩余小鼠采集卵巢制成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统计分析卵巢内各级卵泡生长和闭锁状态。【结果】输卵管壶腹部成熟卵子数统计显示,染料木素处理组的卵子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50 mg/kg染料木素组卵子排出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25 mg/kg和100 mg/kg剂量组(P<0.05),而25 mg/kg和100 mg/kg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泡计数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处理组生长卵泡总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健康生长卵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闭锁生长卵泡则反之(P...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与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57和110.27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04、302.86和97.55μg/g;SA处理时间也对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当处理时间为8 d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34.99和117.06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0.41、737.05和105.7μg/g。因此,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时间为8 d时,可有效提高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中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不同菌剂对绿肥蚕豆的生长状况、养分积累量以及根际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对蚕豆的生长状况影响不同。外接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 2-8的处理显著促进了蚕豆植株株高和有效分枝数的增加,促进了植株对氮、碳养分的积累。同时,该处理的蚕豆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明显。在该试验条件下,外接慢生根瘤菌2-8可促进绿肥蚕豆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取得了更好的还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不同菌剂对绿肥蚕豆的生长状况、养分积累量以及根际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对蚕豆的生长状况影响不同。外接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 2-8的处理显著促进了蚕豆植株株高和有效分枝数的增加,促进了植株对氮、碳养分的积累。同时,该处理的蚕豆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明显。在该试验条件下,外接慢生根瘤菌2-8可促进绿肥蚕豆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取得了更好的还田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中的大豆苷元、黄豆黄素与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苷元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回流法酸水解样品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利用福林酚法测定3种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样品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的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255.96,286.04和358.08μg/g,黄豆黄素含量分别为57.96,65.51和59.73μg/g,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12.88,26.40和4.62μg/g。发酵处理毛豆中染料木素含量增加明显,分别为毛豆和大豆染料木素含量的2.05和5.71倍。发酵处理毛豆、大豆、毛豆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3.31±0.138)mg/g、(1.148±0.028)mg/g和(2.69±0.011)mg/g,发酵处理毛豆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约是大豆和毛豆的2.9和1.2倍。抗氧化活性比较表明,发酵处理毛豆清除ABTS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能力优于大豆和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大豆和毛豆还原力大小依次表现为发酵处理毛豆毛豆大豆。【结论】经过发酵处理后,毛豆中的3种异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但以染料木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发酵处理毛豆中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升高,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桃胶的营养价值,首先分析了5种不同颜色桃胶提取液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然后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桃胶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桃胶提取液中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颜色越深总酚含量越多、抗氧化活性越强,颜色最深样品(S5)中总酚含量为28.23μmol/g,是颜色最浅样品组的7.8倍.基于LC-QTOF-MS分析桃胶提取液,共鉴定出32种活性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有20种;基于LC-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8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橙皮素、柚皮素、表儿茶素、圣草酚含量最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种酚类化合物中,14种酚类化合物与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报春花属植物甘青报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利用MS、1H NMR、13C NMR等技术,同时结合文献数据和理化数据对所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青报春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分别为2-苯基色原酮、柚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芹菜素。[结论]该研究所分离的化合物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蚕豆是重要的粮饲草肥兼用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共生不仅能进行生物固氮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干旱环境能孕育出在逆境中生长繁殖并结瘤、固氮的耐旱根瘤菌,为探究和发掘青海干旱地区耐旱蚕豆根瘤菌资源.[方法]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PEG6000高渗透环境下对青海省干旱地区采集分离获得的49份蚕豆根瘤菌进行耐旱性鉴定分析.[结果]干旱胁迫对蚕豆根瘤菌生长存活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采用平均连锁法(UPGMA)法把49份菌株的耐旱能力分为3类群,并且不同胁迫条件下供试菌株表现为3种生长模式:第一种生长模式,在低浓度PEG条件下3种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被抑制,其浊度值反而高于CK;第二种生长模式,在中等浓度PEG条件下6个菌株一方面存在一个中间致死渗透势,而在更高浓度PEG条件下存活数量又增高;第三种生长模式,在高浓度PEG条件下32个菌株随着渗透势的下降,培养液的浊度值也随之下降.[结论]干旱地区蚕豆根瘤菌对干旱的耐受能力表现出多样性,除了同一地区不同土壤环境中分离的不同菌株的耐旱性表现差异性外,同一土壤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施肥方式下的菌株的耐旱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筛选获得5株比较耐干旱的菌株为下一步共生结瘤实验提供菌株材料.  相似文献   

17.
鲍长余  范超君  陈湛娟  毕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0-15271,15274
[目的]测定海南木莲叶和枝中总异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6 nm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结果]染料木素对照品在20~100μg时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0.003 9A,R=0.999 9。海南木莲叶、枝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0.240%和0.07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适合海南木莲叶和枝中总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00、0.2500、0.1250、0.0625 g/mL)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中药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受体蚕豆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在低浓度时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水浸液对蚕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MDA和Pro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党参和黄芪>黄芪>党参.  相似文献   

19.
氯酸钾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氯酸钾细胞遗传毒性和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酸钾均会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产生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处理范围内,随着氯酸钾处理浓度增大,其强氧化性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污染指数的增加;但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核的数量。氯酸钾具有明显的环境污染效应,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监测和评价既简便又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盐肤木(五倍子树)花朵和叶片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为盐肤木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海拔地区(海拔600~800 m、1 000~1 200 m、1 200~1 400 m)盐肤木花朵和叶片中单宁酸、杨梅素、芦丁、没食子酸、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等6种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含量,分析海拔与各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花朵黄酮类总含量在海拔600~800 m区间最高,平均为7.48μg/mL;叶片黄酮类总含量在海拔1 200~1 400 m最高,平均为5.9μg/mL。不同海拔区,盐肤木花朵中芦丁、杨梅素、单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没食子酸、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肤木叶片中芦丁、没食子酸、杨梅素和单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朵中杨梅素和槲皮素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其余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都与海拔呈负相关,其中,木犀草素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芦丁、没食子酸和木犀草素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其余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其中,芦丁含量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