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域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对遥感图像解译,并结合2015年实地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分析,为控制当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绿心地区总面积为52 287 hm~2,土壤侵蚀面积为3 617.56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6.92%;株洲市的侵蚀率最高,长沙次之,湘潭最低;禁止开发区仍有7.19%的土壤侵蚀,其中47%以工程建设为主,以湘潭尤为突出;不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占土壤侵蚀面积的74%,其次为轻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不同地类土壤侵蚀面积(hm~2)为工程建设用地(1 920.24)非耕地(1 489.99)坡耕地(207.33);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面积减小。土壤侵蚀主要由工程建设导致,建议加强工程建设区域植被恢复和监控,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将空间遥感技术和GIS结合,选取坡度、土地现状与植被覆盖度作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阳曲县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曲县土壤侵蚀严重,该县2009年土壤侵蚀(侵蚀程度大于轻度侵蚀)面积为1 635 km2,占总面积的84.2%,其中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分别占阳曲县总面积的31.2%和26.8%,轻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分别占21.5%和4.7%,境内中部、东南部山区,以及冲积平原与陡崖区的交错带土壤侵蚀较剧烈。  相似文献   

3.
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对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模型(USLE)中的土壤主要侵蚀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闽江流域2003年遥感影像解泽数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数据,对闽江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研究确定的土壤侵蚀模数分级标准对闽江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9 470.68 km2,占流域面积的48.32%;流域依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各区段微度和极强度以上侵蚀呈下降的趋势,而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呈现上升的趋势;闽江流域上游水土流失状况,微度侵蚀比重呈现沙溪>建溪>富屯溪,而轻度、强度和极强度以上侵蚀呈现沙溪<建溪<富电溪.  相似文献   

4.
利用“3S”技术对湖南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1995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现状都表明,湖南省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东西方向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马鞍状递降、南北方向由南向北呈长波式递降的规律;②1995年湖南省主要存在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3种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约占总侵蚀面积的98.85%,2000年湖南省基本上消灭了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仅存水力侵蚀类型;③湖南省土壤侵蚀面积在时间序列上呈下降之势,2000年较1995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728.55km^2。水力侵蚀类型中各侵蚀强度面积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部分侵蚀强度的面积增加是因为更严重一级或几级的水力侵蚀区、重力侵蚀区和工程侵蚀区经治理后形成的一种假象;④通过精度验证,判读准确率平均为89.83%,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森林和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对象,研究了森林植被特点和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森林覆盖率上升,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侵蚀强度降低,在秭归境内森林覆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面积减少16 km2,侵蚀模数下降91.2.tkm-2.a-1。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内土壤侵蚀量要小于土壤允许流失量500 t.km-2.a-1,林分覆盖度需达到90%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土流失监测是掌握特定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九洲江广西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九洲江广西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向好的方向上发展,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较2018年度减少13.07 km~2,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出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化的趋势。此结果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河长制度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我省位于长江上游,土地总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粮食总产量都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四川能否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全国的四化建设都有较大影响.我省具有士壤侵蚀潜在危险性的山地和丘陵面积要占全省总土地的95.0%以上.土壤侵蚀的后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其严重.现就个人多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着重从植树造林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小流域2001年、2007年和2016年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模型计算了2001年、2007年和2016年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踏青河左之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79.44%~80.55%;茶地面积持续增长,分别为137.92,146.46,180.84hm~2;林地占小流域面积的60.04%~67.17%;茶地和耕地陡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不合理开垦,致使流域内土壤侵蚀加剧。2001—2016年间土壤侵蚀量的分别为44 133.38,46 600.56,44 856.95t/a。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在5%左右。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为耦合关系,研究区茶地变化对较耕地对流域内土壤侵蚀影响小,需加强流域内耕地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基础上,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叠加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0.3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土壤侵蚀强度上呈现整体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烈侵蚀的土壤侵蚀特征;林地在微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耕地在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在各个土壤侵蚀强度上的面积最小,其中在重度侵蚀上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沙地、砒砂岩面积显著降低,城镇建设用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砒砂岩区约36. 41%土地利用发生转变,其中砒砂岩转换为草地,沙地转换为草地。2015-2030年,砒砂岩、沙地面积继续降低,并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但区域耕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也同步在增长。2000-2015年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减小,但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加; 2015-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下降,但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增加。砒砂岩区未来的治理重点既要针对砒砂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又要对城市化地区加强生态管控,保护河岸滩地。  相似文献   

11.
以三峡库区的秭归县为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森林和土壤侵蚀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程度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随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其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土壤的侵蚀强度降低。在秭归县当森林覆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时,其土壤侵蚀面积将减少16 km2,侵蚀模数会下降91.2 t/(km2.a)。而且土壤侵蚀与森林的林种比例,树种组成,森林类型和林分覆盖度密切相关。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坡耕地,混交林<纯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森林<灌丛<草地<农地;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地小于覆盖度低的林地。在三峡库区的秭归县若土壤侵蚀量要小于土壤允许流失量500 t/(km2.a),其森林覆盖率需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内蒙古自治区文冠果的适宜性区域,依据文冠果资源分布与数据调研资料,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与Arcgis空间分布模拟模型,筛选影响文冠果适宜生境的主导生态因子,分析并绘制内蒙古自治区文冠果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2月平均温度、5月平均降水、最潮湿月份降雨量、9月平均降水、3月平均降水等8个因子是影响文冠果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适宜区面积为36.024×10~4 km~2,其中高适宜区面积为8.807×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7.444%;中适宜区面积为13.022×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11.008%;低适宜区的面积为14.195×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11.999%。非适宜区的面积为82.276×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69.549%。研究成果为文冠果生态种植基地的选取与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乾秋 《中国林业》2008,(18):61-61
喀斯特地貌是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贵州省地处长江流域的上游,属典型的喀斯特侵蚀类型区,喀斯特面积为1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2%,全省95%的县(市)都有喀斯特地貌分布,贵州省安顺市72%国土面积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土壤植被不连续、石砾含量高、土壤保水时间短,人工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4.
1 林业现状云南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中森林生长条件较好的省之一,据1997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统计,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38079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2%,其中有林地面积1287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541%;全省天然林总面积119952万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859%,占有林地、疏林地总面积的865%。天然林中林分蓄积12530562万m3,占全省林分蓄积的976%;人工林林分面积8684万hm2,蓄积量305932万m3,分别占全省林分面积和蓄积的73%和24%;经济林总面积9548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74%;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4239106万m3,其中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滇池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和磷矿污染程度共5类关键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性,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周边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和官渡区及嵩明县部分地区,土地面积约为1062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6.39%,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林地、草地,生态环境较好;滇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不明显,基本符合滇池污染严重的现状,中敏感区土地面积约为1374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7.05%;高敏感区的分布主要受到磷矿、采石场等污染源的影响,土地面积约为484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6.56%.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数据,提取NDVI和MNDWI,利用决策树自动阈值分类等方法研究了长汀县2001~2013年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结果表明:自2001~2013年,长汀县林地整体大约增加了345km~2,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1.1%;裸地面积大约减少了403km~2,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3%,是2001年裸地面积的58.2%;道路面积增加了24.3km~2,是2001年的1.1倍多;居民用地增加了约7km~2,是2001年的117%。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 ,土壤侵蚀面积已大大减少 ,根据河北省水利厅 1 999年 3月遥感解译调查结果 ,与 1 990年对比 ,全省减少土壤侵蚀面积80 0 8.42 km2。但是 ,全省水土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 6 32 99.82 km2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 340 97. 31 km2 ,中度2 6 352 .86 km2 ,强度 2 6 73. 0 3km2 ,极强度1 76 .6 2 km2 。针对当前土壤侵蚀面大、量广的特点 ,1 999年我们在总结历年水土保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五道防线”治理土壤侵蚀优化模式 ,在保定、张家口、承德、邢台、石家庄等市小流域综合治…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为15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10—11%.个别地区的耕地面积已达70%.由于森林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侵蚀和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迄今为止,世界土壤风蚀面积已达陆地面积的34%,水蚀面积已达31%.每年约有600亿吨肥沃的表土被冲刷流入海洋.这样继续下去,本世纪未,全世界的土壤侵蚀面积将达10亿公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TM片结合地学分析方法,对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地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流域特殊的自然背景条件下,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坡地农业扩展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用,土壤侵蚀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1.14%;石漠化加春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2.93%,抗蚀年限≤10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8.94%;土地质量低,流域土地平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5.99%,占总土地面积的7.31%,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为云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地区。全省石漠化分布主要以中度石漠化为主,其次为轻度石漠化,中轻度石漠化所占比例为78.22%。文中针对云南省石漠化的现状、成因机理及危害特点,提出了石漠化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