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系统分析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并以南京市为例,综合评价了1990—1999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结合DPSIR模型构建山东省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2006—2016年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GM(1,1)模型对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6—2016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仅处于初步可持续性阶段;经预测,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将在2022年达到一般可持续性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评价,应用农业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理论,将Delphi与AHP法相结合,构建了包括3层、18个指标的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隶属度为0.457 6,可持续隶属度最高的城市是沈阳,为0.742 3。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4.
敦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扬 《甘肃农业》2005,(12):114-114
在建立了敦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敦煌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较弱”。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引入协调度指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估;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指数由0.393上升到0.693,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的发展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1.59%,状态指数急剧上升后又略微下降最后呈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3.93%,响应指数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1.80%。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协调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协调度指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大致呈"同增同减"态势。系统压力的障碍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系统响应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投肥水平、地均GDP、森林覆盖率等。为了促进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指标,并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石丽忠  陈金良  迟道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3-12625
应用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通过Delphi与AHP法的结合,构建了包括3层、11个指标的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还不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0.438,2001年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对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进行了论述后,设计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并简要预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理评价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根据江苏省宜兴市水资源现状,分析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构建宜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对宜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宜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良好,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析山东省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及匹配状况,本研究利用基尼系数、基于统计法的单位耕地面积所拥有的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山东省17 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与匹配程度,并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当量系数评价2016年山东省水土资源的短缺程度。结果表明:1)引入农业水土资源当量系数,对2016年山东省17 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及耕地资源的短缺程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14 个地级市处于水资源短缺状态,而且山东省农业水土资源处于较为不平衡状态,水资源的供给量不能满足耕地资源的需求量;2)2007—2016年山东省的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呈现“西北多,东中部少”的分布格局,山东省平均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0.21 万m3/hm2,不到全国平均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的一半。2007—2016年平均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17 个地级市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开始变差。水土资源匹配呈现西部优于东部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A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了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益指标组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立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对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庞  韩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1-8623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阐明了区域水资源实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现有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 ,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运用离差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计算指标 ,利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保障西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HP理论与Delphi方法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0.3937。通过研究可以合理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各要素与生产系统各要素的协调程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涉及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研究江汉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通过对江汉平原水资源影响因素和供需情况的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评价模型,将众多的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个综合指标,反映江汉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程度.通过对所收集的指标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水资源2020年的可持续系数是1.017 3,即从2010年起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表明江汉平原水资源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部分区域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江汉平原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使江汉平原水资源不断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方涛  邓永辉 《长江大学学报》2009,(4):143-144,154
针对当前许多区域都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选取湘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湘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简单,可靠性实用性强,适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辽宁省农业水资源耦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将Delphi和AHP方法相结合,建立辽宁省农业水资源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层指标权重,对指标进行总排序。[结果]指标体系共设3层,21个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污水治理率、水资源可用量利用率是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