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预测克立格方法的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资料,用预测克立格方法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空间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报全县马尾松毛虫空间发生量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对未参与建模的1989年3代的虫口密度、有虫面积的预报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日本松干蚧分布规律,预测其发生期,提供虫情预报,在仙人洞自然保护区赤松栎林和赤松林分内,分别设置固定和临时标准地,面积为50 m×50 m,得出各虫期和虫口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效基数法对日本松干蚧越夏代若虫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日本松干蚧的虫口密度随赤松树龄加大而增加,从阳坡到阴坡逐渐加大,与林分的郁闭度和混交林中赤松的比例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2a平均预测误差为3.15%,虫口密度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1%,虫株率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4个,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65%。  相似文献   

4.
粘捕法可用于日本松干蚧3龄活动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初孵若虫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变化的监测调查和预测预报。胶环设置时间:越冬代为4月25日至7月20日,越夏代为7月25日至10月15日。  相似文献   

5.
德昌松毛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制了德昌松毛虫化蛹及成虫羽化发育进度“S”形曲线,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和各主要虫态间的期距,标准差及有效虫口基数法的基本参数,提出了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6.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避债蛾是常见林木害虫,近几年来徐州地区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我们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县1979年对此虫进行了飞机防治,同时也开展了此虫预测预报,为大而积飞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预测预报 1.根据越冬前后林间虫口密度预测1979年第一代虫口数量:1978年11月和1979年3月在林间进行虫情调查,结果表明,越冬幼虫死亡率较低为39.1%,越冬后雌性幼虫和雄性幼虫为1:2.56,越冬后平均虫口密度为8.37头/株,平均每株雌虫为3.41头。根据以往观察资料,越冬后老熟幼虫和蛹期(4—5月份)天敌甚少,其死亡率不会超过50%。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及灰色系统的预报方法,提出了一种中长期害虫预报的新方法。文章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虫口密度为例,提出了建立模型的四个步骤及模型精度检验的三种方法。用该方法所建立的改进型指数模型所做的预报与实际观测完全吻合;该方法对于虫口密度、危害面积的预报都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梨喀木虱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 Yang&Li)是栽培的各种梨的主要害虫。本文运用有效积温法、各虫态历期法、物候征兆法、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预报下一虫态的发生期和虫口数量,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及保护和利用梨园中捕食性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相结合的多种防治措施,为更好的开展中国梨喀木虱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永安市佛州龟蜡蚧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在福建省永安市天竺桂上1 a发生2代,以雌成虫或3龄若虫越冬。该虫寄生在1~2年生的枝叶上,各方位虫口密度没有规律性。在永安主要危害天竺桂。环境污染有利于该蚧大发生;初孵若虫受持续高温干燥气候及大雨的影响较为明显。天敌的控制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1.
黄脊竹蝗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黄脊竹蝗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采用刀切法给出了聚集度指标的估计区间,3次设计最优拟合提高了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 912±0 2268℃,2龄若虫10 59±0 5329℃,蛹期11 27±0 9715℃,雌成虫期11 77±1 0422℃,整个生活史9 60±0 5387℃;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5 04DD,2龄若虫165 53DD,蛹期76 31DD,雌成虫期381 24DD,整个生活史797 22DD。  相似文献   

13.
吕昌仁  詹仲才 《林业科学》1989,25(6):577-582
华山松是我国亚热带西南部山地一种主要速生优良用材树种,集中分布在川、黔、滇以及秦巴山地。湖北省神农架和鄂西海拔800—2400m的地带,华山松林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湖北的华山松林除神农架近30万亩天然林外,其余大部分均系60年代引种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100余万亩。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华山松不断死亡,而近年来死亡现象日趋严重。据作者在神农架原始林区调查,华山松枯死株率达36%;而调查与之毗邻的巴东县绿葱坡人工纯林,枯死和濒死株率高达60%以上。如今不少地方不得不将未成材的华山松砍伐,而神农架原始林区的大量枯立木则任凭风吹雨打,病虫侵蚀而成为废物,经济损失巨大。自50年代起,国内不少学者和科技人员先后调查这一地区华山松的死因,但结果一直  相似文献   

14.
木岑管木虱Syringilla humeosa(Loginova)是危害花曲柳的重要吸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该虫在辽宁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补充营养,5月中旬交配产卵。若虫共5龄,危害期持续90余d。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紫薇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薇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5-30℃的温度范围中均可萌发,以25℃为其最适萌发温度;孢子萌发需要较高湿度条件,在100%的温度条件一萌发最好。在25℃下接种病害的潜育期为4d,病原菌主要侵染嫩叶,易从叶背面侵入。叶片的着生方位与发病关系不大。防治结果表明,粉锈宁1000倍液、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治效果达80%以上,高脂膜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褐马鸡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对陕西黄龙山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环境的调查,分析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地特征、类型、制约褐马鸡种群数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传统方法在调查大中型兽类与地栖型鸟类的物种组成及其活动节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为探究这类动物在康禾保护区的组成等特征,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9 月,通过 30 台红外相机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拍摄到独立照片 2 233 张,鉴定出野生动物 32 种,其中,大中型兽类 3 目 6 科 8 种,鸟类 7 目 14 科 24 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斑林狸 (Prionodon paricolor)、蛇雕(Spilornis cheela)、褐翅鸦鹃 (Centropus sinensis)、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 (Pitta nympha);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白鹇 (121.58);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ra)均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此外,鸟兽物种数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的三个目标:获得最大的短期和长期遗传增益,以及广泛的遗传基础。将其改良划分为产材和产脂两个方向,探讨高世代改良群体的组成、结构、测定与评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呈普通聚集分布。在较低密度下,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4株楠竹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进行化学防治以后,对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无影响。但因种群密度降低而使种群聚集程度提高。幼虫在竹梢中部的分布显著不同于上部,而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在株内取样调查时,以竹梢中部为最佳:进行样地调查时,以双对角线法取样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间寄主柞蚕Antheraea pemyi蛹大量扩繁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经多代后寄生效果下降,系由蜂种退化所致,即利用一种中间寄主导致蜂种的营养来源单一。据此设计复壮措施,即利用自然寄主回接。结果表明:回接1代,其子代蜂种的寄生率提高了27.33%-35%,雌雄比提高了32.38%-7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