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40个水稻品种对菲律宾4个菌系的抗性,同时比较了两种接种方法和两种鉴定时间,还观察了成株抗病品种苗期对4个菌系的反应。结果表明,用剪叶接种法和针刺接种法接种4个菌系在40个品种上,两种接种法所引起病害的级别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867、0.886和0.685。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级有所增长,但抗性反应无变化。某些品种接种14天后病级属抗病,21天后则发展成感病。用4个菌系分别接种到40个品种上,按其抗性反应将品种分为4群,初步推知其抗性基因。其中有10个品种可能不属于此4群。10个成株抗病品种在苗期对4个菌系的反应均为感病;不同品种对同一菌系的反应有差别,不同菌系对同一品种的致病性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甘薯瘟病菌致病力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我省不同地区及不同致病型的6个甘薯瘟菌株(包括浙江平阳菌株1个),测定供试10个鉴别品种的致病反应,结果表明甘薯瘟菌株以是否侵染梅尖红,华北48,豆沙薯3个品种,而明显地分为两个致病菌群。对上述品种不能侵染者称菌系群Ⅰ,反之具有中度或高度侵染力者,称菌系群Ⅱ。由于后者有极强的致病力,使现有对菌系群Ⅰ具有高抗的推广品种,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其抗病性,这样的致病菌群出现在抗病品种多年连作的老病地或老病区。因此,作者认为筛选高抗极强菌系的抗原亲本,选育具有广谱抗病性的品种,已成为抗瘟育种的紧迫任务。抗病品推种广中应在查清菌系分布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轮换栽培,以防止病菌毒性变异,达到稳定抗病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1979~1983年从省内46个县、市各主要病区分离了将近200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根据它们在我国现行一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可将其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四个菌系群。另外,我们利用国外已知功能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与我国鉴别品种一起进行比较试验,根据77个代表菌株在这些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将这些鉴别品种归为七个品种群,并将这些菌株相应地分为四个菌群。这一试验结果表示,我省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力可能与日本和菲律宾菌系的不同。基于上述试验,我们认为金刚30、窄叶青8号、农垦57、植科1号、南15、IR26和76C 凡7等品种,可作为我省稻白叶枯病菌系鉴定的一套试用鉴别品种。根据这套鉴别品种,可将我省稻白叶枯病菌区分为五个菌系群(0,Ⅰ、Ⅱ、Ⅲ和Ⅳ)和九个亚群,基中Ⅲ群和Ⅳ群菌株对水稻品种表现分化性侵染。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系)抗疫霉根腐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推导大豆品种(系)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病害防治筛选有效抗病品种(系)。【方法】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鉴定124个品种(系)对12个大豆疫霉菌菌株的反应型,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品种(系)的抗病基因。【结果】124个品种(系)对12个菌株共产生51个反应型,13个品种(系)产生的反应型分别与几个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的反应型相同,33个品种(系)产生的反应型符合一些两个已知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这些品种(系)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52个品种(系)共产生37个既不同于任何含有单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的反应型也不同于两个已知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它们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结论】鉴定的大豆品种(系)普遍存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但抗病品种(系)数量和抗性水平存在地区间差异,同一地区多数抗病品种的遗传背景和抗性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力差异,以33株不同类群的玉米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和成株期的人工接种,对玉米品种川单13进行纹枯病菌菌株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融合群的丝核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AG1-ⅠA对玉米致病力最强。用AG1-ⅠA、AG4-HGI、AG2-2ⅢB、WAG-Z 4个不同融合群的菌株对23个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用AG1-ⅠA的菌株进行玉米品种抗性鉴定时,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表现高感的品种1份,占比为4.35%;感病的品种6份,占比为26.09%;中抗的品种11份,占比为47.82%;抗病的品种5份,占比为21.74%;无高抗品种。用其他融合群进行接种,品种抗性仅个别为抗病品种,绝大部分为高抗品种,无法鉴定出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国内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源筛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国外重要抗源也已引进。鉴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国外现已确认菌系的致病性有类似于“生理小种”的分化。一个抗源的抗性表现可因不同地区的不同菌株而不同,这取决于品种与菌株之间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这些抗源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不同菌系的抗性表现及其遗传规律、抗病基因间的异质性,尚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评价它们在抗病育种计划中的利用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几个粳稻品种的抗性遗传方式,并对抗病基因之间的等位关系进行测验,以期为抗白叶枯病育种计划的拟订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25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叶枯病5个菌型的抗性,划分为SSSSS,RSSSS,RRSSS,RRRSS,RRRRS,RRRSR,RRRRR7个抗性类型,说明不同品种(系)对不同菌型抗性和抗病谱不一,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应根据各地菌系致病型的发生分布特点而异。针对广东流行Ⅳ型菌,推荐一批对该致病型抗性较好的新品种于广东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对Ⅳ型菌的抗性,常规稻、籼稻均比杂交稻、粳稻的抗病率高。对Ⅴ型菌的抗性,粳稻型多数品种(系)表现抗病,籼稻则极少抗病。籼粳两类型品种与Ⅳ,Ⅴ菌型间呈强互作反应。  相似文献   

9.
甘薯品种对薯瘟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I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I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致病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75—1979年间,先后测定全国各地258个水稻白叶枯病细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供试用的鉴别品种包括国内外抗性强弱不等的水稻品种32个。测定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白叶枯病细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根据最后选出的IR26、南粳15、金南风、江宁糯和金刚30五个品种的反应,可以将测定的菌株分为四个致病力强弱不等的菌系群(Ⅰ—Ⅳ)。孕穗期和苗期接种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孕穗期测定的结果较为稳定,无论是菌株致病力或品种抗病性的测定,以孕穗期剑叶接种的结果更为可靠。从测试的菌株和水稻品种来看,还未发现菌株与品种之间有特异性的反应,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可按寄主—病原相互作用所表现的抗感反应来区分。我们于1979—1982年用浙江各地菌株在国内和日本鉴别品种上进行了试验。在国内6个鉴别品种上测试表明,存在分化性与专化性两类分化,各占62.89%和37.11%,包括Ⅰ(强)、Ⅱ(中)、Ⅲ(弱)和Ⅳ(极弱)4个致病群,分别为18.22%、41.52%、35.73%和4.53%。菌株—品种间有特异性(互作达到显著水平);国内或日本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除连续性数量性状外,还存在非连续性质量性伏,说明白叶枯病菌有明显生理分化的病原小种。我国与日本鉴别品种系统有差异,如日本无抗性基因品种金南风,对日本所有的菌系群(Ⅰ—Ⅴ)感染,而对我国菌株表现中度抵抗;金锁群的特特普对日本菌系Ⅰ和Ⅱ群抵抗,而对浙江所有的菌株感染。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证明籼、粳稻上分离的菌株致病性不同,稻瘟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1973~1975年筛选出12个鉴别品种,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初测。1975~1985年应用我国7个鉴别品种,鉴定了1760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作7群49个小种,其中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_(15)为优势小种。小种研究的结果,已在品种抗性丧失预测、指导品种合理布局、抗源筛选和加速抗病育种等方面开始应用。文中还对稻瘟病菌变异和小种研究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来源于广西普通野生稻的稻瘟病抗源RB221与部分已知抗病基因水稻品种抗谱的异同,其抗性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点,确定其抗病基因是否为新的抗病基因。【方法】采用从广西不同稻作区收集的8个稻瘟病菌系对抗源RB221和11个已知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抗谱测定,并对RB221抗病基因进行等位性分析、经典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抗源RB221的抗谱与11个已知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有差异,其对8个菌系均表现出抗病反应,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抗谱最广。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RB221所携抗病基因与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所携带的Pi-3、Pi-7(t)、Pi-ta、Pi-K、Pi-b是不等位。经典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抗源RB221对03-35E菌系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SSR标记定位结果表明,RB221抗病基因定位于第2染色体的SSR标记RM240与RM1092之间,与RM240的遗传距离为1.3 cM,与RM1092的遗传距离为2.2 cM。【结论】抗源RB221的抗性基因Pi-gx(t)为新发现的抗病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上,与第2染色体上已定位的抗性基因处于不同基因位点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1957-1992年对我国21714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鉴定资料,分析了不同时期优势小种的演变对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影响,初步研究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变化与品种抗性变异的协同演化关系。通过分析我国条锈菌群体毒性组成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揭示不同流行区系主要菌系的类型与消长动态存有明显差异,它与该区条锈病菌侵染循环特点、抗病品种布局及特异性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利用国际/欧洲鉴别寄主及辅助鉴别寄主测定了12个中国条锈菌模式菌系的毒性基因型,并分析了7个主要流行菌系对分别具有Yr11-18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的成株毒性,显示抗病基因Yr3b、4b,Yr5,Yr10-18等12个已知基因对我国当前的条锈菌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型鉴定菌株RB01~RB22,对云引苗期叶片进行离体接种,结果表明云引除对RB17和RB20感病外,对其他菌株均表现抗病,通过分析RB01~RB22对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反应型均与云引不同,即可能含有除上述抗病基因之外的新的稻瘟病抗原。此外,通过连续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人工注射接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含有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该抗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构建了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甘薯新品系室内抗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致病力(Ⅰ、Ⅱ、Ⅲ群)的甘薯瘟病菌混合菌株,采用剪叶法对207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抗瘟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R)的有7个,占3.38%;中抗(MR)的有15个,占7.25%;中感(MS)的有32个,占15.46%;感病(S)的有153个,占73.9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中抗、中感、 感病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F8-1等7个甘薯新品系为抗病品系,可作为抗源亲本。经生产力测定之后,抗病和中抗的品系可在薯瘟病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王兰  黄丽丽  冯宏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27-5929
[目的]明确新疆南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致病性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南疆地区棉花抗病育种和棉花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12个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代表菌株在4个长绒棉品种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根据病情指数将南疆不同团场的菌系致病力划分为中、弱2个类群;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菌系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海岛棉品种和12个菌系可聚集成4类。选用9对EcoR I和Mse I引物组合,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52的相似水平上,全部菌株被分为4个AFLP群。[结论]新疆南疆地区不同团场间的棉花枯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谷子标准品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确定谷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谷子抗病资源鉴定、抗病品种培育和生产上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别的谷子品种体系,为鉴别不同谷瘟病生理小种奠定基础。【方法】用采集自不同谷子产区的10份谷瘟病菌对苗期谷子核心种质资源的60份代表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分别对不同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谷子品种抗、感敏感性判定,按照谷子谷瘟病0—9级法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将不同的抗性结果分别记录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抗病水平,其中,高抗、抗病和中抗记作0,感病和高感记作1,将抗感性结果转化为0/1数据,用NTSYS软件构建进化树,根据品种的抗感性分类,选择最少的品种数量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定的标准品种体系。【结果】根据谷子资源对接种病菌的抗感反应差异,用NTSYS软件开展谷瘟病菌致病性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70为界,将10个谷瘟病菌株分为3类,将供试品种对10个谷瘟病菌株的抗感反应数据同样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5为界,将谷子品种资源划分为5类,并筛选出单皮粘、金屏谷子、锦谷5号、大毛毛谷、龙爪谷、假金苗和牛头谷等7个品种作为谷瘟病小种鉴别品种体系。同时筛选出黄棒头、齐头黄、单皮粘、白谷、维子那谷和郑谷4号等6个抗广谱菌株的品种,可以作为谷子抗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结论】建立了一套谷瘟病生理小种鉴别的品种体系,并为谷子抗谷瘟病育种筛选出多份广谱抗性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籼稻品种浙辐802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辐802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籼稻品种,它对北方稻区的菌株表现很宽的抗谱。利用2个致病性稳定的稻瘟病菌系对浙辐802(ZF802)与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的F1、F2、BC1F1群体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从ZF802中鉴定出2个抗病基因Pi-ZF1(t)和Pi-ZF2(t),它们都抵抗供试菌系研54-04,其中Pi-ZF1(t)基因也能抵抗供试菌系95-t2,而Pi-ZF2(t)基因对该菌系无效。根据F3和F4株系对供试菌系在抗性表型上的差异,对ZF802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20.
1993-2000年,在铁岭地区3个县区的生产田和试验田中的72个品种(系)上,采集了98份1000余个稻瘟病标样;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应用有效单孢菌株52个;经中国7个鉴别品种上鉴定,52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5个生理小种,填补了铁岭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空白。铁岭地区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D群,ZE群和ZF群;采用室内苗期和田间成株期结合的鉴定方式,鉴定铁岭地区水稻品种(系)35个;其中表现较为抗病的材料有:铁8711,开原7号,铁188,开9725,铁8958,开990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