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室内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虱螨脲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7.7972 mg/L,属于高毒级;5%虱螨脲乳油2 000倍、1 000倍和500倍稀释药液处理的桑叶间隔30 d后,饲喂3龄起蚕可使全部死亡,饲喂5龄起蚕的生命率和结茧率均大幅下降。虱螨脲在桑叶上的毒性残留较长,对家蚕具有累积毒性,毒性作用缓慢,供试浓度在3 d左右表现症状,食桑减慢,龄期经过延长,蚕体表皮破裂,中肠脱出而死。虱螨脲对养蚕生产具有高风险性,桑园附近农作物应避免使用含有虱螨脲成分的农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安全、高效、广谱的新型消毒剂,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使用后无残留、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及其杀菌机制,为其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0 mg/L、pH5.5、氧化还原电位(ORP)为1100 mV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5 min即可全部杀灭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解水对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处理5 min后,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灭活率达到90%;处理15 min时,灭活率为100%.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外部形态发生改变,菌体膨胀、逐渐伸长,之后出现孔洞,最后菌体破裂、死亡;胞外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菌体DNA发生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主要通过破坏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细胞外部形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DNA结构受到破坏,达到杀菌目的 .  相似文献   

4.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用于诱发桑叶的脱落,实现桑叶的省力化收获。于不同养蚕季节的桑叶采收高峰期(5龄蚕用叶高峰期)到来之前,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脱落酸和TDZ分别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对桑树进行喷施处理,调查其诱导桑叶的脱落效果。3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在春蚕期用叶高峰时段(5月末至6月初)前施用,均没有促进成熟桑叶脱落的效果;在中秋蚕期用叶高峰时段(9月13日左右)施用1 000 mg/L乙烯利溶液,4 d后人为摇动处理的植株枝条,成熟桑叶脱落率达到50%~60%;在晚秋蚕期用叶高峰时段(10月22日左右),以1 000或2 000 mg/L乙烯利溶液处理后4 d,桑叶的自然脱落率可达35%以上,摇动枝条可使桑叶脱落率达到90%以上,仅残留上部幼嫩叶片,与传统的片叶收获方式相比较,工效提高6倍以上。脱落酸和TDZ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没有观察到促进桑叶脱落的效果。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家蚕幼虫5龄期饲喂1 000或2 000 mg/L乙烯利溶液喷施桑叶,其结茧率和虫蛹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提示:乙烯利可以作为脱叶剂促进桑叶脱落,适于在北方蚕区中、晚秋蚕期的养蚕用叶高峰时段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使用桑园害虫防治药剂溴虫腈对养蚕生产的风险性,模拟田间施药条件,分别用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和悬浮剂4种剂型溴虫腈的100 mg/L药液喷施桑树,7 d后采叶饲喂家蚕普通品种和三眠蚕品种的2龄起蚕,观察不同剂型溴虫腈残留在桑叶中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4种剂型溴虫腈100 mg/L药液喷施桑树后,桑叶中残留药剂对家蚕普通品种和三眠蚕品种的发育历期、眠蚕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和化蛹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结果可作为采用上述剂型溴虫腈防治桑园害虫的安全性评价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家蚕抗氟新品种"耐1"实验室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新品种“耐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参加广西“十五”科技攻关,为选育抗氟性强的强健性夏秋新品种所组配的一对四元杂交种,在高温多湿环境中进行NaF添食鉴定,从四龄第二口叶开始连续喂饲含氟量较高的桑叶(用300ppm的NaF溶液浸泡桑叶10分钟晾干后添食)至五龄四足天止,其结茧率为94.83%、虫蛹率90.63%,万头蚕产茧量15.398公斤,万头蚕茧层量3.334公斤,分别比对照“两广二号”高57.25%、60.83%、194.64%、206.43%,表现出较强的抗氟、抗高温多湿特性。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吡丙醚是一种苯醚类农药,在防治果蔬害虫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喷洒时常会发生漂移现象污染桑叶,进而对养蚕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给两广二号小蚕(1~3龄)添食含不同浓度吡丙醚的桑叶,调查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茧层率及丝质成绩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小蚕对不同浓度吡丙醚耐受性差异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吡丙醚添食浓度为0.005 mg/kg时,小蚕蚕期延长1.67 d,吡丙醚添食浓度为0.010 mg/kg和0.015 mg/kg时,小蚕蚕期延长2 d,表明添食吡丙醚浓度和小蚕蚕期延长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添食浓度越大,熟蚕时间推迟越长;处理组的病蚕率、上蔟率、结茧率、死笼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吡丙醚浓度为0.005 mg/kg和0.010 mg/kg时表现为显著差异,浓度为0.015 mg/kg时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处理组中蚕的解舒光折、丝量和纤度三个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丝质成绩中其他指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农药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氟铃脲乳油对家蚕的食下毒性,结果表明:对3龄起蚕添毒处理后,测得3d的LC50为31.2448mg/L,16d的LC50为0.5463mg/L,氟铃脲对家蚕的毒性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毒性效应表现迟缓,且对家蚕具有很强的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11.
家蚕农药中毒是一种重要的非传染性蚕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越来越复杂。针对家蚕不结茧的典型案例,通过到农户走访,以及实地采样,对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查找引起家蚕中毒的原因以及中毒的有关成分,最终确定引起家蚕不结茧的原因。检测结果显示,2份病蚕、2份桑叶、2份柑橘地土壤、1份桑园土壤,均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并在2份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S-抗诱素)也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认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来自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成分是导致家蚕不结茧的原因。与桑园相邻的柑橘地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里面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了周围的桑园,蚕儿食下含有该物质的桑叶时导致家蚕慢性中毒,引起家蚕不结茧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羧化壳聚糖对离体桑叶及家蚕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羧化壳聚糖溶液处理离体桑叶 ,间隔一定时间调查其保鲜效果 ,结果表明 :羧化壳聚糖具有防止桑叶失水 ,保持桑叶原色等保鲜效果 ,并能抑制桑叶呼吸强度 ,降低桑叶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 (糖、蛋白质 )的损失。生物试验表明 :羧化壳聚糖不仅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眠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健蛹率等。此外 ,羧化壳聚糖对家蚕常见病原细菌还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至3龄末时期饲喂毒叶对眠蚕体重和熟蚕体重无显著性影响.5龄时期饲喂毒叶能够显著降低熟蚕体重,并且5龄摄入药剂比2龄至3龄末摄入反应更为明显.茚虫威对家蚕结茧化蛹功能无直接影响,凡是能存活并结茧上蔟均能正常化蛹.同时茚虫威对家蚕茧质和蛹重的影响表明,2龄至3龄末染毒时期,各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影响.5龄染毒时期,3个高浓度处理组(0.156 mg a.i./L、0.233 mg a.i./L、0.350 mg a.i./L)雌雄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茚虫威对家蚕吐丝结茧功能的影响无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溴虫氟苯双酰胺是一种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别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鱼尼丁受体杀虫剂。本文测定了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24 h LC50为0.208 5 mg/L,属于剧毒级;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 000倍(25 mg/L)药液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超过90 d;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稀释药液喷洒桑叶或盆栽桑土壤根灌处理后,未见内吸传导产生的生物毒性;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既有过程性狂燥爬动、翻滚扭曲等反应,也有与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相似的静伏、假死,以及蚕体极度缩短的典型症状。由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家蚕剧毒,残毒期超长,建议蚕桑地区慎用溴虫氟苯双酰胺,避免药液飘移污染桑叶而造成养蚕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蚕病。通过比较多种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蚕体毒害性低。利用阿苯达唑采取溶液浸泡桑叶或以药粉直接喷洒蚕座上桑叶的方式均可以达到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两种使用方式的实用浓度分别为1 000 mg/L和1.0 g/kg,而且适宜采取每天添食药物1餐的方式利用药物。在蚕种生产中初步应用阿苯达唑组合药物防治家蚕微粒子病,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亚迪欣对家蚕病原体的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亚迪欣是一种高效广谱性消毒药剂 ,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有显著的消毒效果。与常用的蚕用消毒剂蚕用消毒净比较 ,亚迪欣水溶液有效成分较稳定 ,对金属的腐蚀性较小 ;添食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丝质及种质未见不良影响。实际使用浓度为 2 5 0倍溶液用于蚕室蚕具消毒 ;10 0 0倍溶液用于桑叶叶面消毒。对细菌芽孢和毒素、微孢子消毒可用 16 0 0倍溶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蚕儿食下传染,根据漂白粉液有效氯对微孢子有杀灭作用的原理,对桑叶实行全程消毒。试验表明:有效氯0.3%以上对家蚕微孢子有抑制作用;有效氯0.3%~0.5%对家蚕发育经过、强健性、全茧量、茧层量、产卵等均无影响;漂白粉液对桑叶消毒,浓度在0.4%,最高不超过0.5%,否则对桑叶叶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植物杀虫剂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家蚕的食下、熏蒸、内吸毒性及安全间隔时间:印楝素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02.67×10-6mg/L,致死中量(LD50)为12.56×10-10mg/头,家蚕对印楝素极敏感,但中毒后至死亡的时间较长,一般需3~5d;印楝素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基本无熏蒸毒性;0.5%印楝素乳油2000倍稀释液根灌、喷叶处理,通过桑根或桑叶内吸并在树体内传导的作用极小,即未喷洒到药液的桑叶对家蚕相对安全;印楝素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时间很长,饲喂0.5%印楝素乳油800、1200、1800和2700倍稀释液处理后的桑叶,间隔30d对3龄蚕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上。蚕用消毒剂消力威(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1000倍和500倍溶液浸渍受印楝素污染的桑叶30min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发生了大批量家蚕中毒死亡的现象,为了科学查找蚕中毒原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毒家蚕的饲养农户共同之处是使用同种桑树肥料,对各种涉蚕物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桑树肥料中含有高浓度噻虫嗪,家蚕添食试验显示噻虫嗪的浓度大于0.001 56 mg/kg能够导致家蚕发生中毒;噻虫嗪16.5 mg/kg浓度根基施肥,40 d内采叶喂蚕可导致3龄蚕急性中毒,100 d后药物毒性消失。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桑园施用的肥料中残留有高浓度的噻虫嗪,其通过桑树根部吸收,传导到桑叶,导致家蚕农药中毒,继而引起大批量死亡。农药来源推测是甘蔗种植中使用噻虫嗪,农户购买的此批肥料使用了较多的甘蔗滤泥,导致肥料中噻虫嗪含量较高。针对噻虫嗪引起的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建议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减少损失,可疑桑叶先行少量饲喂试验等措施,噻虫嗪肥料施肥后的桑树在100 d后再采叶喂蚕,可有效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微酸性电解水对猪场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畜禽场微生物污染严重,现有的消毒技术存在防治效能低、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微酸性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其具有杀菌高效广谱、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在规模化猪舍内用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考察其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微酸性电解水可有效减少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其消毒后舍内空气微生物在3 d内能维持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