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政课是一门可以使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一直以来,思政教学的方式都较为传统,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再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改革。本文将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优化与创新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切实提高思想站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联动机制,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  相似文献   

3.
基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聚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境,分析了高职农林类专业课的育人价值,提出从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发掘思政育人资源等7个环节实施,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并针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革命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精神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彰显思政课的实践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重视程度亟待提升,制度保障有待加强,教学形式仍需丰富等现实困境。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学思想认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校园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对策,以期为革命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已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政课之中是时代发展所需,是思政课改革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当前各地区高等教育学校已陆续开展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工作,但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相关部门的支持工作力度不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供养不及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不顺畅。相关部门应通过哪些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提供支持、帮助,以保障高校思政课路径的顺利开展是本次课题探讨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现有的围绕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形式"方面的改革已经达到了实效的可能性边界。未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重视以"内容"为核心的改革,通过逻辑的转换,重塑思政课教学的理性魅力。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为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逻辑转换的现实和理论根据以及重塑理性魅力的具体途径和做法,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自《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以来,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愈加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迫切任务。影响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文章通过对N高校大三和大四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思政课及其教学实效性的主观评价数据,探讨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对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后,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加培训和交流,加强自我学习和训练,建立思政课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和服务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高校思政课为重点,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方式,进而促进高校的长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环境的变化倒逼教学改革。慕课和翻转课堂是高校回应信息化时代创新性人才培养需求而推出的重要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改革不能仅仅以方法论成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存在教师价值引领作用的弱化、课堂互动的"洋八股"化、教学手段的工具理性泛化等三种以方法僭越为特征的异化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失调是产生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文章借助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观念,提出合理处理教学改革中方法与本质之间的张力,沟通理性是解决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之维、主体之维、实践之维三个角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思政课教学发展规律,将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思政课程,增加课程的生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为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对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相关要求,阐明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为老师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方法。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利用手机与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是校园新媒体的主导方向,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技术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以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专题式教学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开展思政课改革探索的重要尝试.本文通过对专题式教学内涵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解析,从课程特点、教师能力、学生素质三个层次来梳理应用型高校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由此,通过对学生核心能力、互动教学模式、多元考核方式及教师教学评价四个维度的设计,来探索思政课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定、教学考核安排及教学质量要求四个方面的运行机理情况,从而获得思政课专题式教学的改革镜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关系着思政课的教育改革,同时还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在文章中,笔者探讨了高校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在具体教学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探究了如何构建教学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是高校教育评估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伴随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理念和方式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不仅仅适应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遵循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套用大学"金课""两性一度"评价标准,明确高校思政"金课"的标准和要求。对照思政"金课"标准,查摆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立体化改革、保障实践教学规范化运行等打造思政"金课"的路径,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本文以具有良好思政基础的中国园林史课程为例,阐述了通过建设具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团队,优化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与课程思政深度契合的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和增加思政考核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五种途径进行教学改革。并基于加强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外和及时教学反思等三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会,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66-16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影响力是高校思政课探讨教学方式的重要课题之一。巴西著名教学家保罗·弗莱雷在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批判时,提出了对话式教学,这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阐述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念及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来表明构建和谐共生的对话式思政教学课堂的重要性。再提出构建和谐共生对话式教学课堂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构建平等的对话前提,建立爱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树立包容和反思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