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卵未受精率高是限制“二化一放”生产模式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不同低温贮藏时间对柞蚕精子活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的影响,比较6个二化性柞蚕品种和1个一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耐低温贮藏能力,探索“二化一放”制种期柞蚕卵未受精率高的内在原因。分别在春季制种期和“二化一放”制种期对不同柞蚕品种的精子进行动态观察,并测试其活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结果表明:柞蚕精子存在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两种类型,其中有核精子活化前呈束状,不具有运动性,活化后分散打开,而无核精子具有运动性,能够快速向有核精子聚集,帮助其纠结成团状后向受精囊转移;“二化一放”制种期各二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平均路径速度(velocity of awerage path, VAP)相较于春季制种期均显著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最小的品种是凤久和青黄1号,说明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对柞蚕精子的活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二化一放”制种期各二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顶体酶活性相较于春季制种期均显著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最小的品种是凤久和青黄1号,说明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对柞蚕精子的受精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二化一放”制种期柞蚕精子顶体酶活性与柞蚕卵未受精率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精子的VAP与柞蚕卵未受精率之间无线性关系,说明在“二化一放”制种期通过顶体酶活性可以预测柞蚕卵未受精率;根据有核精子顶体酶的测定结果,6个二化性品种中以凤久的耐贮性最佳。上述结果可为柞蚕耐贮性研究与“二化一放”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新九、黄白限2个亲本原种及其杂交后代F1的蚕卵蛋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杂种后代(新九×黄白限、黄白限×新九)蚕卵蛋白中的SOD、CAT活力与杂交亲本(新九、黄白限)相比较,杂种优势不明显,一代杂交种蚕卵的SOD、EAT活尢在艇亲乏间或低于双亲。同时,还对不同茧色蚕品种幼虫血和蛹血的SOD、CAT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黄白限(雌,黄色茧;雄,白色茧)、大造(绿色茧)、沔赤(红色茧)5龄第5天幼虫血和蛹期第5天蛹血的SOD、CAT活力,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黄白限的品种中,雄蛹血的CAT活力比雌蛹血的高,SOD活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青,耐饥饿能力最差的品种是9906和抗大;辽蚕527蚁蚕耐饥饿平均时长为10.26 d,总时长达18 d,分别比抗大长1.93 d、6 d;辽蚕527蚁蚕平均饥饿死亡率为9.51%,比抗大低3.59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辽蚕527蚁蚕饥饿死亡率最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晚(第10天),分别比吉青、抗大和9906晚1 d、2 d和3 d,并且最高峰的死亡率也最低;辽蚕527蚁蚕的LT50和LT95分别为9.22 d和15.43 d,均极显著长于其他3个品种;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柞蚕蚁蚕的耐饥饿能力与卵重无关。综上表明,辽蚕527蚁蚕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通过低温饥饿手段筛选耐饥饿能力强的蚁蚕个体,为抗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体腔注射柞蚕空胴病病原菌——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能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以柞蚕链球菌为诱导源,对29个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试验表明:不同化性和不同品种之间诱导抗菌物质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不同柞蚕品种滞育蛹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的产生和达到高峰的时间以及在体内持续时间的长短均有较大差异;(3)对五个不同类型的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血淋巴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的比较,初步表明,五个不同类型的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组份基本相同,但一化性品种的P9A和P9B的相对活性略高于二化性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7.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2):68-68
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现有的一化性柞蚕品种是以缫丝为主的工业型用茧品种,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蚕蛹食品的需求,而在我国北方育成的二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只适用于柞蚕二化性地区放养。根据这种现状,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选育研究,以期解决一化性蚕区柞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为了解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的茧丝品质,我们于2005年10月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茧丝工艺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宝山  何龙 《北方蚕业》2004,25(3):35-36
为验证柞蚕新品种 2 1 4在保种期内长途运输的安全性 ,开展了 1 5~ 2 0℃历时 8d的感温试验。结果表明 ,一化性柞蚕新品种 2 1 4的死蛹率、畸形蛾率都极显著地低于“二化一放”的柞蚕种茧 ,证实了一化性柞蚕种在保护过程中比二化性种茧有更强的耐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六号”和“抗病二号”2个柞蚕品种幼虫体内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跟踪测定,得到了不同柞蚕品种不同时期的酶活力值。在柞蚕幼虫的各个龄中、眠中及将眠等不同生命时期的酶活力值不同,各龄期以龄初和龄末较高,1 ̄4龄期呈下降趋势,5龄期酶活力又升至最大值;在不同品种间和同一品种不同性别间的酶活力也不相同,“抗病二号”的酶活力高于“青六号”,雌蚕的酶活力高于雄蚕。研究结果揭示出SOD和CAT保护酶与柞蚕的发育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抗大、9906、辽蚕582和辽蚕988柞蚕品种5龄幼虫不同生长期体内主要营养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测定并比较了4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生长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营茧第3天体内总蛋白、糖原、海藻糖及溶菌酶、脂肪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含量及活性。结果表明,柞蚕5龄幼虫体内均含有总蛋白、糖原、海藻糖及溶菌酶、脂肪酶、抗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同一品种各生长期体内总蛋白、糖原、海藻糖及溶菌酶、脂肪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差异显著,并且4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柞蚕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夏润玺  李健男 《蚕业科学》2001,27(4):293-296
柞蚕 (Antheraeapernyi)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随蚕的生长发育呈有规律的动态变化 ;SOD活性在 1~ 4龄随龄递减 ,5龄高于前 4龄 ,蛹期高于幼虫期。同一龄期内 ,以初、末期较高 ,将眠时较低。化蛹后 ,SOD活性迅速升高 ,至蛹中期达峰值 ,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SOD活性以雌性较高。不同品种间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pNPV)后 ,血淋巴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认为 ,柞蚕血淋巴SOD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半化蛹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平 《蚕业科学》1996,22(2):77-83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的现行二化性4眠杂交种和原种,其幼虫期的眠起、生长及结茧均能正常进行,但化蛹期半化蛹较普遍发生。杂交种2回育Ⅰ区显著高于2回育Ⅱ区和3回育区,日×中品种高于中×日品种,雌蚕的发生率高于雄蚕;日系品种显著高于中系品种。半化蛹发生率的高低,与给饵回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半化蛹多数可变态为半化蛾,但不能交配和产卵。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氧化剂或在5龄期2回以上给饵,可有效防止半比蛹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家蚕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着蚕的发育而呈现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幼虫4龄期SOD活性高于5龄,同一龄中以龄初和龄末较高,而中期较低;化蛹后.SOD活性迅速增加,蛹中期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直至羽化;雌蚕的SOD活性均高于雄蚕,但蛹期SOD活性却以雄性较高;不同蚕品种间SOD活力有较大差异;SOD活力与饲料也有很大关系,人工饲料有蚕的活力显著高于桑叶育蚕;氟化物处理在初期引起SOD活性上升,但随后即下降并低于对照。研究认为,家蚕体内SOD活性与蚕的发育、变态及健康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限  李青峰  许方国  王英 《蚕业科学》2003,29(2):200-202
采用醋酸地衣红染色法测定了3个春柞蚕品种的丝腺细胞数,以三里丝最多,C蚕次之,青六最少。通过比色法测定各品种丝腺细胞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也是三里丝的酶活性高于C蚕,C蚕高于青六;同一品种中则是雄要的酶活性高于雌蚕。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自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2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添食氟化物后耐氟和敏感家蚕品种5龄幼虫中肠的GST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一致,且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均呈增高趋势;敏感品种734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486倍,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529倍。敏感品种734对照组5龄幼虫在试验第3天头部的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但添氟组雄蚕在试验第2天AChE酶活性即显著升高,而雌蚕的AChE酶活性在整个5龄试验期均呈平缓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雄幼虫的AChE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酶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也与对照组较为一致,均在第3天出现最低值;2个品种添氟组AChE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与GST相反,即雄蚕的AChE平均活力大于雌蚕。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AChE酶活性水平,从而呈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2种类型解毒酶活力在雌雄家蚕间的差异可能暗示同一品种雄蚕的耐氟能力较多涉及靶标抗性,而雌蚕的耐氟能力较多依赖于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19.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氧自由基清除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物体的抗逆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在不同地理系统、不同化性品种间和不同温湿度饲养条件下的差异,探讨通过测定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选择家蚕抗性品种育种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温下中系二化性品种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显著高于日系二化性品种和多化性品种;32℃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中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总SOD活力显著升高,日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则显著下降,但所有供试品种在35℃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血淋巴总SOD活力都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组。对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与幼虫生命率和虫蛹率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茧层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可作为家蚕抗性育种材料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郭军 《北方蚕业》2004,25(1):32-33
我国北方地区的二化性柞蚕地区,每年春季产茧常作为秋季生产的种茧来源,从柞树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茧的商品价值来衡量,都不如年放一次蚕更经济合算,也就是将上一年秋季的种茧贮藏到翌年夏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