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首次在北部沿海进行了长江蟹人工繁殖试验,报告了亲蟹促产,越冬培育,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全套工艺流程,交配抱卵率达81%,越冬成活率84.6%,大眼幼体育成率22.5%,认为长江蟹,黄河蟹幼体培育方法一致,培养结果,育成率无显著差异,但越冬水深应保持1.5m以上,亲蟹须先进行15 ̄20天强化培育。  相似文献   

2.
为恢复海蜇资源,山东省于1991年在渤海莱州湾首次进行海蜇人工放流增殖试验研究,并于1994年将其列为生产性增殖品种在莱州湾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回捕率在1.12%~3.32%之间,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海蜇增殖规模和数量,我们于2003~2004年在山东黄海南部的塔岛湾进行了海蜇生产性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郑军  郑东  张燕 《齐鲁渔业》2005,22(7):44-44
1小清河.莱州湾概况 1.1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西部,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5市地的18个县市区,下游在寿光市羊角沟镇流人莱州湾,全长237km,流域面积达10336km^2,人口超过千万,约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该河流在上世纪70年代,河水清澈见底,鱼、虾、蟹、贝类十分丰富,两岸芦苇枝叶茂盛,郁郁葱葱。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及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该河流渔业资源面临灭绝,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31属80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27属70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10种。从1960年到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1982年较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个体数量为1270.2万个/m^3,之后则逐年下降,到1998年仅为1982年的4.3%。与此同时,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河蟹早繁苗生产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越冬成活率为97%,抱卵蟹强化培育成活率为86%,在600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河蟹早繁苗78.5公斤。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亲蟹的采购、交配和越冬1994年12月1日购回亲蟹375公斤,约4000只,平均93.75克/只,雌雄比为3:1,放入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河蟹育苗场两只上池中进行交配和越冬。每只土地面积均为360平方米,放脊瓦1000片,往深井水50厘米,水温18C。每只土地放雌蟹1500只,雄蟹500只。第二天晚上开始投饵,每天投喂一次,投饵量为体重的2%。第三天中午注入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长江蟹北称环渤海沿岸,抱卵越冬后作亲蟹,春天再大批量返供苗种,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在抱卵及越冬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究,并采取了积极对策,确保了亲蟹抱卵质量,提高了越冬成活率。1问题1.1滞后发育 生产中对比发现,在同样的培育条件下,长江蟹与当地河蟹相比,性腺或胚胎发育要滞后10-15天。1.2卵色异常与卵子退化 抱卵越冬中或在入室培育时发现,约有3.5%的抱卵蟹,其卵子为桔红色或桔黄色,并在培育中渐渐退化,镜检根本看不到正常发育的胚胎,不久,整个卵块变为粘团状…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种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三疣梭子蟹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所有的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需要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将4个群体的三疣梭子蟹区分开。  相似文献   

9.
将1993年深秋收购的278公斤(3614只)未抱卵蟹进行了交尾,雌、雄配比3∶1,在一个10亩土泥地内进行了露天越冬。1994年初春起捕,共收回亲蟹3339只,其中雄882只,雌蟹2457只,越冬成活率为92%。在3—5月间,经河蟹的反复三茬性抱卵,均获得了成功。分别取得1茬抱卵亲蟹2255只,2茬抱卵亲蟹1482只,3茬抱卵亲蟹804只。三茬共收集孵化后状幼体35693万只,饲育出大眼幼体蟹苗165公斤,总成活率为9.2%,取得经营收入达94.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和2015年,将试验池塘分隔成2000m2的单个池塘,分别养殖3种来源的三疣梭子蟹:自然海域捕获的越冬蟹经室内暂养(称越冬种群)、首次放流的Ⅱ期幼蟹(增殖种群)和自然海区第一批抱卵蟹繁殖的Ⅱ期幼蟹(自繁种群),研究了同生态条件下池塘养殖梭子蟹的存活和生长,为评估莱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放流效果提供参考。2014年越冬、增殖和自繁3个种群幼蟹的放养时间依次间隔20d,以3个种群梭子蟹作为类轴,分别以全甲宽及体质量为x、y轴进行二维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步养殖10d、20d时,可以直观区分出3个种群梭子蟹;同步养殖30d,参照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只能区分自繁种群与越冬种群;同步养殖40d,自繁和增殖种群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逐步接近越冬种群,无法对3个种群进行有效区分。自繁种群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2015年,增殖和自繁两个种群同规格同步养殖15、30、45d和60d时,自繁种群平均全甲宽和平均体质量高于增殖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以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鉴别种群,自繁种群的成活率亦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本研究结果为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锯缘青蟹的全人工繁育技术。从亲蟹的强化培育人手提高青蟹抱卵率,2002年青蟹苗种生产中抱卵率为85%.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为7000余只(2茬)/m^3,平均出苗量为1960只/m^3,共育成Ⅱ期幼蟹156.6万只,形成了北方地区锯缘青蟹全人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交配、越冬方式对河蟹育苗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三年的生产实践表明:秋季室外土池交配的抱卵率、抱卵量明显高于水泥交配;秋季交配优于春季交配;室外土池自然越冬抱卵卵蟹的胚胎发育优于室外塑料大棚保温越冬的抱卵蟹。适宜的秋,春交配有利于河蟹多苗育苗,延长生长期,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4.
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crabdicistrovirus-1,MCDV-1)和青蟹呼肠孤病毒(mudcrabreovirus,MCRV)是对养殖拟穴青蟹有较强致病性的2种病原,可导致高死亡率。文章采用双重巢式PCR检测法对2012年阳江地区5月-10月捕捞的野生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阳江地区2012年5月~10月的野生青蟹群体一直保持较高的病毒携带率(44.83%-100%),其中MCDV-1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6月、8月和9月,MCRV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5月-6月和8月~9月;以单独感染类型为主的月份为5月、7月和10月(〉44.83%),以双阳性感染类型为主的月份为6月、8月和9月(〉82.76%)。由此可见,2种病毒的流行月份为5月~6月和8月~9月;在流行月份期间2种病毒常常协同感染野生拟穴青蟹。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卤虫卵的合适代用饵料,降低河蟹育苗成本,在1997年春季各期河蟹育苗中,进行投喂“高成”牌开口微囊配合饵料试验。结果;试验池幼体胃肠饱满度好,蜕壳时间短,变态整齐,成活率与对照组判别不五,而成本仅为对照池的45%,经济效益显著,且不会对以后幼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蛋白含量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0,24(4):306-311
中华绒螯蟹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1和(89.43±21.86)mg@g-1下降至(81.08±5.84)mg@g-1和(70.58±9.90)mg@g-1,雌性扣蟹的肝胰腺占体重的比值也由8.18%降至3.90%.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正常发育的雌性扣蟹为(99.55±12.06)mg@mL-1,明显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的(72.26±17.87)mg@mL-1;而雄性扣蟹性早熟前后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二秋龄雌蟹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但它们之间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秋龄雄蟹的血淋巴和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5年6月,将约500万只人工繁育的三疣梭子蟹C2期稚蟹放流到辽宁盘锦沿岸海域.当年7月28日—10月3日在盘锦沿岸以地笼网回捕1671只三疣梭子蟹样本,剪其螯足,剥离肌肉,提取DNA,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开展个体识别.试验结果显示,120只为当年放流蟹,放流后苗种短期月间放流蟹占当月回捕蟹群体的...  相似文献   

18.
亲蟹质量及亲蟹培育是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基础。本文就亲蟹的选择、亲蟹暂养期的环境、亲蟹的饵料及饲养条件进行了探讨。在相同的理化因子条件下,海捕亲蟹的抱卵率(62.13%)大约为养殖亲蟹抱卵率(26.67%)的2.31倍。  相似文献   

19.
长江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湖泊放养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长江下游湖泊生长性能研究的结果:(1)生长速度在3-8月长江蟹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9-10月长江蟹则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青春期蜕壳时间辽河蟹比长江蟹提前30-4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40d。(3)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长江蟹优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长江下游湖泊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20.
蔡鑫  邓灯  王颖  王文琪 《水产科学》2017,(3):303-310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和流式细胞术3种方法对鼠抗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多克隆抗体与黄道蟹、日本蟳、中华绒螯蟹、勘察加帝王蟹血细胞的免疫交叉反应进行分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表明,该抗体与黄道蟹、日本蟳、勘察加帝王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均发生了免疫交叉反应,且发生反应的抗原决定簇均位于细胞膜上;流式细胞术测定该抗体与黄道蟹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交叉反应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9.45%、98%,与中华绒螯蟹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交叉反应阳性率最低,阳性率分别为81.34%、78.56%;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该抗体与日本蟳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0、38.5ku;与勘察加帝王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0、93ku;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2、41、30ku;与黄道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70、43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