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启养 《种子科技》2002,20(4):192-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 ,依据第七十四条规定 ,部分省、市把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瓜菜类作物确定为主要农作物 ,其品种列入审定范围。其理由是 :通过审定可以确定品种的适应性 ,有利于该作物新品种的产权保护 ,对确认育种成果有好处。现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 对瓜菜品种实行审定的探讨1.1 适应性问题。与大省相比 ,海南省瓜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但在海南农业中的位置极其重要 ,特别是冬种瓜菜生产规模大 ,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冬种瓜菜种植用种 80 %以上均来自省外…  相似文献   

2.
京郊瓜菜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当前北京市瓜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安全使用状况不容乐观;病虫害发生趋于复杂化;防治不适时,防治方法单一,药剂与器械不配套。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全面实施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计划,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加强农药残留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农药管理与农药使用的监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病虫害监测和发生规律研究,积极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进、研发和应用新型植保机械;完善法规建设,使农药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李继刚 《种子世界》2001,(11):13-14
1酒泉地区发展瓜菜制种的优势 1.1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 本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是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为3 000~3 300h,能满足各类农作物生长需要,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是提高制种产量的重要条件;春季气温回升快,热量集中,≥10℃的活动积温2 900~3 600℃,无霜期150~170d.  相似文献   

4.
5.
菜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梁宗栋 《种子科技》2006,24(1):56-57
大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在其种子生产周期内,每年均有一段空闲期,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会造成农业光、热、土壤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根据整合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原则,将这段时间安排种植一茬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在研究大葱种子高产技术的同时,总结出以瓜菜、杂粮(豆)作为前茬作物,而后接茬栽植大葱生产种子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1.泡黄瓜 成品色青黄,质香脆,味咸鲜略带酸。用此菜作炒肉片的辅料,可得风味佳肴。  相似文献   

8.
9.
10.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很小,而且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和单位也有较大的差距。通过2005年对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县级农技推广站的推广人员和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对于实现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如何能有效的协调实施主体的利益,消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人为障碍,最终构建一个有效、灵活、客观、公正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效果。调查方法采用的是随机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结论,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配送过程跟踪、监管,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物流配送过程常用的信息技术--条码技术、RFID(射频)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网络技术、EDI(数据交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说明了各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述了各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中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综合论述了农业隐性灾害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对策。重点讨论了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更能适应和利用环境。分析了农业生产中主要隐性灾害的形式和内容,指出了农业隐性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了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指出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大,涉及的范围广,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最终都会导致减产,降低农民收益。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隐性灾害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预防或减轻农业隐性灾害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当前正在迅速兴起的农业园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之一,兼顾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种苗繁育技术示范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一般呈现“圈层”结构形态,其主要功能区可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观光娱乐区与配套服务区。笔者以山东高青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案例,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特征定位、功能分区以及各功能区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主要涵盖内容以及规划设计要点等进行探讨,并据此指导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问题被发现,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发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RFID技术、网络技术、HACCP系统、农产品安全溯源和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体系更好的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农产品安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产品安全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指出专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和科研成果的效益转换水平,更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对于探寻适宜的农业生产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传统因素分析法,并进行了创新,对高品质番茄产业链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一级指标是产量、价格、成本,以价格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最大;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二级指标是新销售方式、新技术、新品种,各二级指标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大小顺序是生产规模和地域因素、番茄采后保鲜袋包装技术、番茄流通销售保鲜技术;构建了番茄产业链的有效技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过程中配套技术与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安全生产信息化中所必需涉及的相关内容为主线,探析了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信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配套技术和安全评价与预警等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产地编码体系的建立、产地环境安全评价预警模型设计、生产过程投入品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档案登记规范建设、多元化产品溯源技术应用以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设计是辅助具体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通过对其中设计的部分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配套技术与体系的具体应用也表明,加强信息化所依赖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的开发、设计与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武倩  李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55-159
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县域农业绿色永续发展,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以平陆县农业为研究对象,按照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寻求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农业产业链特色化、生产全程标准化和绿色农业品牌化的农业绿色发展内容。最终提出推进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策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掘县域特色农业,创新技术;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创建县域绿色品牌农业。  相似文献   

19.
信息流引导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提高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的方法和模型;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则是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将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减少了因中间环节过多,市场需求失真,供过于求而带来的农产品损耗,通过高效、发达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了解道路信息,合理安排车辆和运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等优点,减少了因道路不畅、运输不及时而带来的农产品损耗;因此将信息技术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融入一体的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53-59
为了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作者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此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详细地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1978—2012 年间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在17.28%~33.82%之间,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为26.22%;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资本存量的科技含量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