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胁迫下外源钙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模拟了上海市临港新成陆地盐渍化土壤的盐分特点,并在100 mmol/L NaCl盐胁迫下,以常见牧草和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可控制条件下,进行了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用不同浓度的CaCl2(5、10、20、40、80 mmol/L)处理,研究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重点研究了矿质元素Na^+、K^+、Ca^2+和Mg^2+在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布。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CaCl2浸种处理能缓解高羊茅种子受到的盐胁迫伤害,促使种子提前萌发,20 mmol/L CaCl2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高浓度(80 mmol/L)的外源钙处理对高羊茅种子萌发不利;适当浓度的CaCl2处理能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生长,降低高羊茅根冠比、稳定植物细胞膜、维持离子平衡、提高植物耐盐性,但是高浓度(80 mmol/L)CaCl2处理会对植物幼苗生长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通过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途径。结果表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与每667 m~2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60%以上,二者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 g和每667 m~2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60g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蓝盆花和草金丝桃种子的萌发特性,分别用不同温度、硼酸、赤霉素处理种子,研究两种草本花卉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两种野花种子在25℃萌发情况最好,发芽速度块、发芽率高,此时蓝盆花和草金丝桃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66.67%和63.33%;硼酸和赤霉素能促进蓝盆花、草金丝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450 mg·L-1赤霉素和350 mg·L-1硼酸处理对蓝盆花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发芽率达到76.67%和73.33%;草金丝桃种子在350 mg·L-1赤霉素和350 mg·L-1硼酸处理下的发芽率均达到76.67%,以上研究表明赤霉素和硼酸均可促进两种花卉的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嫁接栽培在茄子生产中应用广泛,但砧木种子易出现休眠而影响其萌发。本试验以"茄砧21号"砧木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升高趋势,当赤霉素浓度为1200~1800 mg/L时,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1500 mg/L处理的发芽率最高,达94.50%。300 mg/L的赤霉素能够显著促进砧用茄子幼苗株高的增长,500 mg/L的赤霉素则显著提高了幼苗干重;赤霉素对幼苗茎粗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随浓度的提高茎粗呈现减小趋势;赤霉素对幼苗叶片数的增减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自制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黄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610~7310 V电压范围内,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的影响较明显,与对照相比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22%~52.94%、2.21%~9.55%、5.37%~35.32%、4.72%~104.72%,种子α-淀粉酶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同时等离子体处理也提高了幼苗的出苗速度,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根体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幼苗的根活力、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5.96%~34.37%、4.09%~27.04%、4.24%~16.58%。从本试验研究结果看,6290 V和6630 V电压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处理温度对橡胶园覆盖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温度,以常温水为对照,采用初始温度为60、65、70、75、80、85、90℃的热水对在橡胶园具有良好适生性的12种覆盖绿肥种子进行处理,以研究不同处理温度对橡胶园覆盖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花草种经常温水处理后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升高处理水温均能明显提高其余11种绿肥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毛蔓豆、圆叶决明种子的最佳发芽处理温度为85℃,大叶千斤拔种子为80℃,刺毛黧豆种子为75℃,爪哇葛藤、钝叶决明种子为70℃,铺地木蓝种子为65℃,印尼乌绿豆、十一叶木蓝、长果猪屎豆、决明种子为60℃。  相似文献   

7.
根际ACC脱氨酶活性细菌的分离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来源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能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4株,经测定均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并进一步研究了菌株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首先进行了种子根长试验,利用菌株菌悬液处理玉米和番茄种子,结果表明,经过细菌1101、2101、4201和GXGD002处理,种子的生根长度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长,玉米种子根长相对伸长率依次为78.73%、61.72%、47.37%、47.08%;番茄种子根长相对伸长率依次为61.19%、55.84%、54.34%、51.19%。其次进行了番茄穴盘栽培试验,分别在播种后40 d和55 d收苗,测定植株的株高、茎粗、根长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菌株4201和GXGD002具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其处理组植株在株高、根长、根系活力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对红锥种子采用98%浓度的浓硫酸浸种处理,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观测种子出土及苗木生长情况,获得最佳浸种处理时间,此时出苗率高、苗木整齐、质量好,为红锥育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自动精选系统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精选是种子工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设计了动态玉米籽粒品质检测分级系统,利用玉米籽粒的形态特征将种子分为4级,利用颜色特征将种子分为3级,分级合格率分别为81.8%和93.04%;设计了玉米籽粒品种识别系统,利用基于贝叶斯准则的分类器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式识别方法,可实现农大80、农大108、高油115、农大4967、白糯6号共5个玉米品种的识别,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2%;研制了玉米单倍体籽粒分拣系统,根据其颜色特征及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玉米单倍体识别后使用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采用气吸方式进行分拣,分拣精度为80%。  相似文献   

10.
混交林营造中,树种的选择、混交方式的优化和混交比例的确定是关键技术,需要从事树林建设的相关人员对此高度重视。格木作为建设树林的主要用木,自然就成为了首要选择。在格木混交林营造过程中,还需要对营造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树林生态效果。基于此,分析了格木混交林的主要作用,阐述了格木混交林项目建设及相关技术措施,并且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城市林木枯落物与河道底泥堆肥生产有机肥,设计城市林木枯落物和经加粉煤灰钝化处理的河道底泥5种不同比例(1∶1、1∶2、1∶3、2∶1和3∶1)的高温堆肥试验,测定堆肥过程中堆温、p H值、有机质和C/N的动态变化,以及这5种配方堆肥产物的种子发芽指数。结果显示,堆温和p H值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1的配比升温迅速、高温期维持时间(5 d)最长;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均达到腐熟,p H值在7.47~8.87,有机质分别下降了36%、38%、42%、33%和29%,城市林木枯落物比例增加有利于减少有机质损失;由于底泥的C/N较低,增加枯落物有助于提高堆肥效率;处理1、4和5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26、18和19 d达80%以上,而处理2和3直至堆肥结束其种子发芽率仍小于80%。综合考虑堆肥质量和效率,底泥和城市林木枯落物3∶1的处理为规模化生产有机肥的适宜原料比例。  相似文献   

1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可借助种子远距离传播,对葫芦科植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在南瓜上的侵染,在保证南瓜种子发芽及子叶生长不受影响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活性的前提下,寻找南瓜种子干热处理的最适温度和时间条件。我们对南瓜新种子和旧种子进行干热处理,比较了处理温度、持续时间及处理后保存时间对南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的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和持续时间及其互作效应都对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恒温干热法处理南瓜新种子,处理时间为72 h,处理温度为80 ℃和86 ℃时,种子发芽率不会显著降低,且CGMMV全部灭活。保存1 a的南瓜旧种子,用低于80 ℃的温度处理72 h,发芽率没有显著变化,但当处理温度为86 ℃时,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变温干热法处理南瓜旧种子,由于累计处理时间长达7 d,当变温中最高温度达到72 ℃以上时,将显著影响南瓜种子的发芽。由此可见,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南瓜 CGMMV病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60Co-γ射线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产生的辐射效应,以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菌根真菌对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梯度剂量(20~12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铁皮石斛种子,对辐射种子分别进行非共生萌发[1/2MS、燕麦培养基(OMA)]、菌根真菌共生萌发(OMA接种菌株JL4、JL2)培养,比较分析非共生和共生培养方法对辐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幼苗表型变化。结果表明,在非共生萌发(1/2MS)条件下,铁皮石斛种子半致死剂量为62 Gy,在与不同胶膜菌属菌株共生萌发后,半致死剂量为69 Gy(JL2)和63 Gy(JL4)。种子萌发率随辐射剂量的增高而降低,低剂量(20 Gy)处理加速了幼苗形成,高剂量处理(90、120 Gy)抑制了幼苗形成;培养115 d后,20 Gy处理成苗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8.26%(1/2MS)、15.00%(JL2)和17.86%(JL4);高剂量(90、120 Gy)处理种子在共生萌发条件下可获得表型变化更明显的幼苗,具体表现为幼苗高长、假鳞茎...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瓜列当给瓜类等经济作物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采用盆栽4个推广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青薯168"、"冀张薯5号"和"克新1号",以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结薯期)马铃薯根际土、根系和地上部的浸提液(甲醇和水)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根据发芽率来判定其对瓜列当化感作用的强弱,同时筛选刺激瓜列当发芽率高的品种用于列当杂草的防除。结果表明,马铃薯能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瓜列当的化感作用各有差异,随着马铃薯的生长,根际土中化感物质积累不断升高,根系化感作用逐渐减弱,而地上部化感作用逐渐增强。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高于水浸提液,即甲醇浸提化感作用效果较好。"夏波蒂"根系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在幼苗期最高,为48.5%;而地上部甲醇浸提液处理的发芽率在结薯期最高,为51.2%。可以在瓜列当危害的农田轮作"夏波蒂"5~8年,同时采用马铃薯秸秆还田来减少土壤中瓜列当种子库,达到防除瓜列当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矮秆大豆突变体的获得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郝再彬  吴东岚 《核农学报》2004,18(3):204-206
用NaN3 处理大豆种子 ,在M1植株群体中筛选出许多突变体 ,其中 1株突变体为矮秆HK80 8,株高为原品种东农 42的 5 0 %。HK80 8已经稳定遗传。该突变体的培育将为大豆基因结构和功能调节以及“窄行矮杆密植”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直播是油菜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生长季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收获后油菜种子萌发的差异,结合种子养分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油菜种子养分含量,其中种子氮、磷含量变化最大。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不施肥各处理种子氮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5.9%~16.9%和0.0%~27.6%。不同施肥处理种子的萌发存在明显差异,以平衡施肥处理各项指标最高,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不施氮和不施硼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势和正常苗率,不施磷处理的畸形苗率最高为27.7%。相关分析表明,油菜种子的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未成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则与种子磷、硼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密切相关,种子磷含量的降低会增加油菜种子畸形苗率。因此,直播油菜育种应加强养分管理,尤其是氮、磷和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油菜种子的质量,提高直播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燕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和PEG引发方法处理得到不同老化程度的黄瓜种子,研究其活力指数和第一雌花节位变化。结果表明:PEG引发可有效恢复老化种子的活力;20%的PEG与12 h组合处理最佳;种子活力与第一雌花节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窖沙藏种子处理3月2日播种,4月下旬即可萌发且发芽率达80%,1年生平均株高62.3cm,平均地径0.58cm;无性繁殖以秋季扦插效果较好,野生穗条短枝成活率达43.7%,分别比春季、夏季扦插高13.7%和38.7%;扦插苗萌条短枝成活率达88.5%,分别比春季、夏季扦插高46.0%和73.7%;退耕还林地种植其株行距0.8m×1.5m~0.6m×1.5m,种植密度为0.8325~1.1100万株/hm2,荒山荒地造林则采用2m带宽,株距0.6m,种植密度8325株/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碱胁迫对超干处理紫花苜蓿种子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碱处理对超干种子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以紫花苜蓿“陇东”(Medicago sativa L. “Longdong”)为试验材料, 以NaHCO3 和Na2CO3 按9︰1 摩尔比的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 在0 mmol·L-1、2 mmol·L-1、5 mmol·L-1、15 mmol·L-1 和25 mmol·L-1 5 个碱处理梯度下对未进行超干处理的种子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 具有明显胁迫效应并达到“陇东”耐受极限的碱处理浓度为15 mmol·L-1。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对初始含水量为9.03%的“陇东”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干燥处理, 将种子含水量分别降至7.09%、6.93%、6.36%、5.72%、5.46%、5.18%和4.97%, 并在15 mmol·L-1 碱胁迫浓度下进行盆栽沙培试验, 以未进行超干处理的种子(含水量9.03%)为对照, 比较各含水量种子在中性(pH7.0)和碱性环境下的出苗与成苗情况。结果表明, 中性环境下含水量为6.93%~5.72%的超干种子及其幼苗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 7 d 的幼苗存活率、17 d 的幼苗株高和23 d 的单株叶片数分别高出对照18.18%~22.73%、16.79%~32.49%和15.65%~29.41%; 而含水量为6.36%~5.46%的超干种子形成的幼苗对碱胁迫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好, 7 d 的幼苗存活率和17 d 的幼苗株高分别高出对照11.30%~30.66%和1.64%~34.64%, 23 d 的叶片数为对照的79.32%~98.24%。表明适度超干处理作为种子预处理方式, 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出苗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不同剂量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晋豆20种子,分析被处理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呼吸与能量的代谢以及同功酶谱的变化,为探讨磁化等离子体对种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根长、干重没有显著变化;2.0~3.0A处理组苗高、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8%~26.9%和12.70%~17.08%;2.0A处理侧根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11.8%。当处理剂量为2.5A时,根系活力提高60.9%,叶片和根系的呼吸速率分别提高43.68%和38.92%,ATP含量分别提高37.79%和47.68%。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后幼苗同工酶谱没有特异性条带的产生,但POD和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得到了普遍提高,其中2.5A处理后POD活性最高。综合分析指标表明2.5A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对刺激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