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珍汤对乳牛产后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d至产前第1d灌喂组、产前第15d至产后第15d灌喂组、产后第1d至第30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和第15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d和第30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d和第30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d开始到产后第15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1怀孕母猪的喂料管理母猪怀孕前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可低一些,怀孕70~80d时可多喂青饲料,适当少喂精料。但产仔前30d至产前一星期要加喂较多的精料(10%~15%),即攻胎,以提高仔猪初生体重。产前一星期开始逐渐减料,比正常喂料减少15%~20%。产后当天仅喂少量加盐麦麸、稀粥料,产后2~3d仍正常喂料,以后逐渐增加喂量,5d后喂料量可敞开,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应达15%。16%,才能保证母猪乳汁充足,仔猪生长快,少得病,  相似文献   

3.
在临产前15d至产奶高峰期(产后30~40d)多喂精料,少喂粗料,产前15d起,每天每头牛喂粗料1.5~1.8kg,以后每天增加0.3~0.5kg,直到加至每100kg体重喂1.0~1.5kg为止。奶牛产犊后1~3个月,当日产量达到高峰期,每天要加喂0.3~0.5kg精料,直  相似文献   

4.
分两组从母猪产前30 d至断乳进行试验观察。考虑到猪场喂药、产仔、拌料方便,试验组选择53头母猪在产前30 d给怀孕母猪饲喂添加新型中草药制剂(主要含多喂康颗粒Ⅰ型、益母草、鱼腥草);对照组选择42头母猪,根据该场日常饲养状况进行饲养(产前10 d投喂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用药)。通过新型中草药制剂喂养试验说明,新型中草药添加剂在产前30 d投喂对提高健仔数、成活率、出生重和断乳重有重要作用,使用新型中草药新制剂作为预防用药与抗生素相比成本降低了,生态效益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1)加料饲养法。在奶牛临产前15d至产奶高峰(产后30~45d)都给予高标准饲养,多喂精饲料,少喂粗饲料。从奶牛产前15d起每天给每头牛喂精料1.5~1.8kg,以后每天增加0.3~0.5kg,直加到每100kg体重喂1.5kg精料为止。奶牛产后每天再增喂0.3—0.5kg的精饲料,直至产奶高峰出现。但精饲料的最高喂量每天不得超过17kg。高峰期后.按正常标准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母猪妊娠期一般为112~116 d,平均为114 d,做好母猪的产前准备和接产护理是保证初生仔猪全产、全活、全壮的基础。1产前准备体况良好的妊娠母猪,产前5~7 d应适当减少日粮喂量,至产前1~2 d减至原日粮的50%左右,同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引发乳房炎。母猪产仔时多呈躺卧状态,仔猪产出后,应用布片或软草擦净口、鼻及全身粘液。自然断脐时间较  相似文献   

7.
1做好防寒保暖及消毒工作猪舍尽可能坐北向南,采光背风。保持圈舍空气清新,清洁卫生,以减少猪感染机会。产房要求干燥,湿度保持在65%~75%,温度为22~23℃。在母猪产前5~10d,用3%的火碱水消毒产房,围墙可用20%的生石灰溶液粉刷。于产前3~5d将母猪赶入产房,同时准备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垫草。2选择适当的饲喂方式2.1针对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在配种前20d和配种后10d加喂精料,待母猪体况恢复后以青饲料为主,按饲养标准喂养,直到妊娠80d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相似文献   

8.
仔兔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都较差,饲养管理稍有不慎,都会造成仔兔的死亡,从而降低养兔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养,是提高仔兔的成活率的关键。1加强母兔饲养母兔怀孕20d后,饲料的喂量应是空怀期的2倍,蛋白质含量增加到14%以上,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产前3d和产后3d适当减少精料,加喂复方新诺明,防止母兔乳房炎。产后3d让母兔自由采食,增加青绿多汁饲料,供给充足的饮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母猪产后无乳、少乳和降低死胎率等问题,根据滇陆系母猪繁殖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生理阶段进行限制饲养.结果表明:整个妊娠期的能量供给应采用前低后高,配种前10~14d采取短期优饲,日喂料量1.8~2.2kg,配种至妊娠后60d,日喂量1.5~1.8kg,妊娠后60~90d,日喂1. 8~2.4kg,90~110d日喂2.4~3.0kg为较理想.产前3d减料.  相似文献   

10.
1 母猪产前15d喂5g/d小苏打,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哺乳期喂25g/d小苏打,能预防和治疗仔猪拉稀(拌料喂服). 2 给初生乳猪喂0.2g/d小苏打,肥育猪喂5g/d小苏打,能大幅度提高增重.据测定,添喂小苏打后,1月龄仔猪活重平均提高0.5kg,仔猪成活率提高5%以上.育肥猪的日增重提高50g,而且可以弥补日粮中赖氨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中国荷斯坦牛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头,试验组30头奶牛围产期(产前、产后15d)开始补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天补喂2次,每次15g,产前补喂15d,产后补喂15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6d,试验组奶牛产后空怀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7d;试验组确定妊娠29头比对照组确定妊娠27头多2头,并且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4%和7%,差异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2.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1出生期 1.1怀孕母猪的喂料管理 母猪怀孕前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可低一些.怀孕70~80d时可多喂青饲料.适当少喂精料。但产仔前30d至产前1w要加喂较多的精料(10%。15%),即攻胎、以提高仔猪初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1孕猪产前少喂料 母猪临产前喂料量可减少到正常喂量的1/3.办法是多喂糠,少喂精料,不喂稀料,不喂青绿多汁料.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养猪模式正处于由千家万户的粗放、散养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猪模式过渡。无论何种方式,规模大小,品种如何,掌握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对提高猪场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1)分娩母猪进产房前,产房、产床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2)分娩母猪在产前5~7d进入产房,使其有一段适应环境的过程,同时对母猪进行全身清洗消毒。母猪膘情正常,产前3~5d逐渐减少喂料量。膘情不好,产前10d起逐渐改用哺乳料,对产前乳房膨胀不明显的母猪,还应加喂富含蛋白质的催乳料,并按摩母猪乳房…  相似文献   

15.
蜂蜜营养丰富。在鸭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蜂蜜,可明显提高产蛋率。鸭喂蜂蜜的方法是:蛋鸭开产前,按1kg蜂蜜拌50kg鸭饲料的比例将饲料拌匀,连喂3d;在停喂15d后,再连喂3d。采用这种方法给蛋鸭添喂蜂蜜,不仅可使蛋鸭的产蛋率提高一成左右,而且可增强蛋鸭体质、预防鸭瘟。〔鸭喂蜂蜜产蛋多!江苏省盐城市公园新村19-102信箱224001@林道  相似文献   

16.
1 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1.1 母源带毒 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乳猪病后表现为红、黄、白痢和水样腹泻。防治主要针对母猪:母猪产前、产后8h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剂量10mL/次,或产前24h喂服“子母康”l袋,产后连喂3d,每天喂服1袋;根据母猪产后感染发病症状,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产前管理 母猪产仔前几天的饲养,主要是根据母猪的体况和乳房的发育来决定的。体况和乳房发育较好的母猪。产前3~5d应减料。逐渐减到妊娠后期水平的1/2或1/3,并停止喂给青绿饲料和发酵饲料,以防乳汁分泌过多引起乳房炎,或因乳汁过浓引起仔猪下痢。对比较瘦弱的母猪则不必减料。如果产前几天乳房膨胀不够,则应加喂一些富舍蛋白质的催乳饲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头.Ⅰ组,于预产期15 d时喂服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Ⅱ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Ⅲ组为对照组,产前、产后均不喂服中药.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产后7d和15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Ⅰ组奶牛血浆IL-2含量、IFN-γ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Ⅲ组(P<0.05).研究说明,中药能增强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水平,为中药防治奶牛围产期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包括产前15d和泌乳初期的15d,由于该期间母牛健康和其生产能力的发挥关系很大,所以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成年奶牛的死亡有7%~8%发生在这一时期。现介绍北方地区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模式,供广大养殖专业户参考:1产前15d母牛饲养1.1增料产前第15d开始加料,所用饲料应同产后使用的饲料相同。一般在此之前的干奶牛,每日喂1~2kg左右精料,此时应该在此基础上每天增加0.5kg的精料,当精料喂量增至体重的1%~1.5%时停止增加,并保持至止分娩和产后的最初几天。这样做可缓解产后能量不平衡和体重减轻对母牛造成的压力,降低母牛酮体症的发…  相似文献   

20.
一、母猪分娩期的饲养。母猪产前3~5天,奶头开始发硬,阴户松驰红肿,尾根下陷。至吃料减少或不吃,睡卧不安、拉屎、拉尿、衔草做窝,前脚趴地,性情暴躁时,一般在16小时之内即可能分娩。膘情较好的母猪在分娩前3~4天,应逐渐减料,到分娩当天减至常喂量的一牛。同时应适当增喂麸皮,以防母猪因便秘和产后奶汁过浓,而导致仔猪下痢。膘情较差的母猪在产前10天,适当增加一些蛋白质饲料。至产前一两天内减料,以利于正常分娩。分娩后先喂加盐的麸皮汤,以补充体液的消耗,但喂量不宜太多。然后每天逐渐增加饲料喂量。母猪产仔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