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是一名下岗多年的工人,也曾外出寻梦,可惜梦不长久,为了生活我在家乡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养殖场。2002年我有幸结识了她——《农村养殖技术》,她使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农村养殖技术》一书,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值得  相似文献   

2.
向阳     
初逢下岗当一个五光十色的图画,转眼化为泡影的时候,编织成的梦,随后也就会化为你凄美的肩重了。1997年的我虽然年轻,但已是国有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了.满怀憧憬、满怀激动地正准备着用全部身心,投入到事业的奋争中,向改革要效益的化肥行业,披靡了我赖以生存的职业──我下岗了。失业与年轻不能相提并论,但无法接受的现实是,干劲和事业心只能是一台关停并转之后闲置的设备,只能待字高阁。难得上岗经济和生存质量成正比。下岗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保障,有的职工温饱都成了问题。当农业产业化的脚步越踏越响的时侯,华龙集团…  相似文献   

3.
工人、干部下岗,总在沸沸扬扬的议论声中开始,而耕牛“下岗”,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别以为我在这里谈论耕牛,并冠以“下岗”的时髦肖名是附庸风雅、小题大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从耕牛“下岗”的现象,就能一斑全豹地窥见改革开放20年来广大农村和几亿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4.
我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卫国林场的一名职工 ,从事营林工作。随着林场采伐木材量的减少 ,工人的收入也降低了 ,有的工人甚至下岗了。我虽然没有下岗 ,但是每月收入只有 90多元。成家后 ,随着孩子的出生 ,一家三口的生活更加困难。生活的窘境使我非常苦恼。1991年夏天 ,我上山扶育 ,偶然发现林地边摆放着一排排蜂箱 ,飞来飞去采花酿蜜的蜜蜂和养蜂员从蜂箱里取出的一桶桶蜂蜜 ,心里突然产生一个念头 :浙江人能不远千里来到我们林区放蜂采蜜 ,自己生在林区 ,长在林区 ,为什么不能靠养蜂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 ,我花 80元钱…  相似文献   

5.
我是重庆永川市松林县的一大龄下岗青年,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致富门路.每当有人给我牵线谈婚事,都因我家庭经济条件差而告吹.  相似文献   

6.
我是重庆永川市松林县的一大龄下岗青年,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致富门路.每当有人给我牵线谈婚事,都因我家庭经济条件差而告吹.  相似文献   

7.
饲养中蜂的实践与体会广东韶关市农业局(512026)戴元高下岗之后,我与中蜂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从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养中蜂的甜头,对中蜂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刻。目前,下岗人员从事中蜂新法饲养者逐渐增多,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养中蜂选蜂王很重要中...  相似文献   

8.
我是学工科的,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变化很快,企业效益不好,我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可是,我的年龄、专业在求职上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我不打算继续找工作,而是想自己做点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本地网站的二手市场上发现有  相似文献   

9.
我是广西柳州地区高中的退休教师,自1997年春退休后购进蜂种,办了个“田田养蜂场”,使退休后的生活仍然过得很充实。随后,我又在柳州市内、先后开设两间蜂产品专卖店,实行自产自销,同时也自我消化家庭成员的下岗再就业,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负担。一年下来,蜂场...  相似文献   

10.
刘玲,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岗埠农场一名普通的女工,企业由于效益不好而破产倒闭,她也成了下岗待业大军的一员。人生之路走到了这个境地,她彷徨过、苦闷过、掉过眼泪。但她没有失望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她坚定的相信这么一条人生哲理。所以。她把下岗看作是人生方向的再次选择。 刘玲之所以走上特养路,起步应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那是下岗半年之后。刘玲在一份农业科技报上看到一则采访报道。写的是一对下岗夫妻依靠养殖黑豚不到两年时间就脱贫致富的事情;当时她就心动不已,决定也搞这项目。更巧的是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日在她看了养殖黑豚的报道不太久的时间也播出了黑豚养殖有利可图的信息,这么一来更加坚定了她养殖黑豚的决心,再加上她的丈夫是农场的科技人员,非常支持她的这个打算和想法,于是她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到南方一家黑豚基地考察。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头幸福的犬,“妈妈”叫我小白,于是大家也都叫我小白。我们家加上我共有5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还有胖胖。”爸爸“整天在外打工,为了养活我们全家,“爸爸”要打两份工。“妈妈”下岗后工资很微薄,又在2年前患过乳腺癌,已经不能出去做任何事情了。“爸爸”和“妈妈”都是非常善良和勤劳的人。“哥哥”在北京读大学,1年也就回家2次。胖胖和我一样,也是曾被人遗弃的流浪犬,幸亏遇见了“妈妈”,她收留了我们,使我们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夏天,我下岗在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大,邻居给了一对小兔子,我天天打草喂食,看着小兔一天天长大,我心中就多了一份希望。与此同时,我又上市场买了8只小兔。从此以后,不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喂它们。转眼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贵刊助我创业兴家我是重庆永川市松林县的一大龄下岗青年,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致富门路。每当有人给我牵线谈婚事,都因我家庭经济条件差而告吹。就在我十分苦闷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松林乡文化站看到《农村养殖技术》2004年第21期刊登的四川省青神县花园街一等伤残军人张仲安发明孵禽薄水箱孵化鸡、鸭、  相似文献   

14.
下岗、失业、现在已成为许多城市最为棘手的难题。也是许多城市居民最为难堪的事情,为了解决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各地政府部门与各地企业单位都在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对策。而令人惊奇的是,有的地方有的企业竟把清退农民工作为一种首要(选)的措施在推行。照...  相似文献   

15.
紫苑飞红 《草原》2014,(9):106-107
飘过来,荡过去 初雪已下,路上并没有多出来的白 温度还不够冷 我的身上还舍不得换掉秋意 秋天里相遇过的情节 一遍遍回响 它们击打着已经开始下岗的叶子  相似文献   

16.
幽默笑话     
正无药可救小偷进去后,发现这家一贫如洗。主人翻了个身,道:不要找了,我已失业三个月了。小偷道:哼,真是无药可救!为什么不学我,才下岗就去学了这门手艺。禁止涂画一富人买了一豪宅,他在墙上写着"禁止涂画"。一人路过,在墙上写下"谁叫你先画"。富人很生气,又写道"这墙只许我画",那人写"你画我也画",富人急了,写"不许再画",那人终于写下"不画就不画"。  相似文献   

17.
1975年上山下乡 ,有幸接触了一位浙江流动放蜂的吴师傅。在生产队里 ,我一边参加劳动 ,一边利用空闲时间跟吴师傅学养蜂。也许是我对师傅的尊敬 ,以及我对养蜂事业的热爱 ,吴师傅转地前给我留下了两框蜂 ,从此我便与小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现在是一位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 ,由于我能熟练地掌握养蜂技术 ,虽说下岗 ,但并不失落 ,还可以充分地发挥一技之长。说起养蜂 ,是永远离不开《蜜蜂杂志》对我的指导。记得初学养蜂时 ,我国的养蜂业正值螨害流行严重时期。由于那时我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养蜂技术 ,面对严重的螨害 ,我无计可施。正在此时 ,《…  相似文献   

18.
《畜牧市场》2010,(9):21-21
<正>编辑同志:我和丈夫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餐馆。不久前,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到餐馆就餐。饭后,他说没带钱,希望赊欠餐费。我不同意,要求他打电话让亲友来付,但小伙子不同意,执意要离开。于是,我便和丈夫一起将他扣留在店内,同时拨打电话报了警。警察赶到后,  相似文献   

19.
大连普兰店市第五制药厂下岗女职工祝翠英下岗后自谋职业,离城下乡到花儿山乡圈龙山村办起小型獭兔饲养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解宏顺下岗养金鱼发了财,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1个村的广大农民中,早已家喻户晓。到解宏顺金鱼养殖场采访,笔者见到了这位纯朴善良的养殖场老板。五年前,当时在扬州玩具三厂工作的解宏顺,因企业生产不景气而下岗。原本只是工人,收入本来就很少,下岗后,一家人生计可想而知,穷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