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棉铃虫防治药剂品种单一、多次重复使用,造成棉铃虫对某些常用药剂产生抗药性,以及假冒生物农药充斥市场的问题,维护棉田生物多样性和天敌种群数量,我们在农一师十二团开展了棉铃虫防治新型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药剂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经济实惠且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笔者对常用的几种防治棉铃虫药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通过毒性测定,各药剂对棉铃虫天敌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3.
棉田多种群优势天敌捕食棉铃虫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小花蝽、龟纹瓢虫3种天敌与棉铃虫共存系统的动态捕食量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分析可以了解棉铃虫种群密度与天敌复合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及对捕食量的影响、各类天敌种群间的交互作用。同时还建立了各类天敌数量增长的子模型。为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杜邦安打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绿色高效杀虫剂,15%安打SC通用名茚虫威,登记的防治对象为棉铃虫、小菜蛾等。2009年,农一师农科所使用该药与常用农药"赛丹"进行了棉铃虫防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棉田棉铃虫发生期,用安打防治棉铃虫效果较好,且对田间天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聊城地区常年植棉180~200万亩,是我省主要产棉区之一。长期以来,在防治棉虫中,强调单一化学农药治虫,杀伤了大量害虫天敌,并使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以致造成治虫工作的被动。近年来部分社、队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大力推广以瓢治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明确棉田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节律,以便更好地利用天敌,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一九七五年我所在聊城附近的土城等九个大队,对棉田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类与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主要天敌种类自5月10日田间始见天敌开始至9月5日棉田第三代棉铃虫危害基本结束时为止,在九个大队41块棉田进行系统调查,每3~  相似文献   

6.
植物保护工作,在生产实际应用时有各种各样方法。其中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就是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在单纯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利用和保护天敌更为重要。为了达到利用和保护的目的,首先必须了解本地区棉田中主要天敌资源及共与害虫的相互关系;了解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化学农药对它的影响,以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1975年我们在汉阳县新农公示上对棉蚜和棉铃虫的主要天敌做了一些突验研究工作。一、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主要天敌种类及其室内捕食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的不完全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罩网和开放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单、双价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不完全生命表,分析了消长的关键因素。与亲本常规棉相比,单、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均有较好控制作用,Bt蛋白致死效应是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天敌捕食也是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消亡的重要因素,捕食作用在抗虫棉及其亲本棉田相近。  相似文献   

9.
0.3%苦参碱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0.3%苦参碱水剂不同浓度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并与棉田防治棉铃虫的常用化学杀虫剂斗夜的毒杀效果相比较,为进一步的田间试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新疆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为害棉花的叶、花、蕾、铃等部位,严重时造成棉花减产超过60%以上.化学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一直是防治棉铃虫的主要品种,但是这类杀虫剂多数具有较高的残留,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同时对环境污染也很大.调查发现长期使用棉铃虫易对其产生抗性.为了寻找高效环保型的新药剂,我们选择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棉铃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探索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体种植对棉花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植麦套春棉、麦套春棉播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邻近种植玉米三种类型的棉田,以平作春棉为对照。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区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立体种植棉田与平作春棉相比:盛期平均百株黄地老虎为害降低87.5%;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苗蚜降低97.8%,差异极显著;伏蚜发生量上升202%,差异显著;第二代棉铃虫落卵士降低33.8%;三、四代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玉米诱集带百株累计诱集棉铃虫落卵量达1484粒,天敌数量最高达840头,明显看出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4~ 1 999年在新疆皮山县进行了利用麦田天敌控制棉田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小麦田喷施选择性杀虫剂抗蚜威 ,能够减少麦田蚜口密度及基数 ,有效防治麦田蚜虫为害。同时因为减少甚至阻断了麦田蚜虫天敌食料来源 ,迫使麦田天敌向棉田迁移 ,使棉田蚜虫种群数量显著降低 ,基本控制在防治阈值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利用麦田天敌控制棉田蚜虫是棉花实现稳产、高产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能够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8年在河南安阳植棉区对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两种类型棉田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测,并组建了相应的生命表。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二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092%和0.105%,均低于相应的三代(分别为0.465%和0.450%)。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Ⅰ分别为0.2946和0.3376,均低于相应第三代(分别为2.9123和2.8318)。麦套春棉二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低于同代的平作春棉,而麦套春棉三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则高于同代的平作春棉。天敌捕食和气候因子是影响两类棉田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麦套春棉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捕食性天敌发生量较大,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较平作春棉减少幅度大;平作春棉三代棉铃虫发生期,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较麦套春棉田减少幅度大。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中棉所41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点和种植模式,应用最优回归设计和D饱和回归设计进行了一熟和两熟条件下的配套技术集成研究,提出黄河流域在皮棉产量1350~1500kg·hm2条件下的主要栽培技术为:密度5.3万~6万株·hm2,纯氮259.5~300kg·hm2,P2O58.59~11.36kg·hm2,K2O为6.71~8.72kg·hm2的经济施肥模型,缩节胺用量为60~75g·hm2。中棉所41棉田棉铃虫幼虫数量明显减少,控害效果明显,中后期防治应根据防治指标确定,非标靶害虫和天敌数量与常规棉田相比无明显差异,防治技术与常规棉基本一致。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对比试验和成本分析表明,中棉所41棉田全生育期害虫防治直接费用比常规棉田减少44.39%。  相似文献   

17.
<正>棉铃虫是多食性害虫,不仅为害棉花,还可为害小麦、玉米、番茄、辣椒、芋头等作物和牵牛花、葎草等杂草(柏立新等,1997)。近年来虽然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但由于玉米面积稳中有升,玉米上棉铃虫发生普遍,导致棉田3、4代棉铃虫发生数量明显上升。笔者通过对东台市玉米上棉铃虫多年的调查,掌握了其发生现状,并与棉田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探析其对棉田棉铃虫测报与防治的影响。一、玉米田棉铃虫发生现状1.为害周期较长多年的调查资料表明,棉铃虫常  相似文献   

18.
<正>棉铃虫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使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生产损失严重。由于长期采用化学防治,已使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尽管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暂时缓解了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但在棉花生长后期,由于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常造成3、4代棉铃虫发生严重,仍需进行药剂防治。基于目前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政策,急需筛选出一些适合目前种植背景,对棉铃虫高效、低毒并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9.
草蛉是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自然界存量很大,经常在棉花、小麦、玉米、谷子、豆类及园林间活动,主要捕食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及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初龄幼虫。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工饲养技术的逐步解决,利用草蛉防治害虫工作正受到各地的重视。这两年来,我县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生物防治面积逐年扩大,减少了打药的面积和次数,再加上植树造林,间作套种、科学管理,改变了生态条件,保护了害虫的天敌,促进了天敌的自然繁殖。我县黄庄、吴堂、轩庄等大队还开展了人工饲养繁殖,有目的地投放棉田,有效地防治棉铃虫等棉花害虫,把草蛉的研究和利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区棉铃虫和棉蚜抗药性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西简阳 ,川中仁寿、乐至、安岳 ,川北射洪、阆中地区棉田采集棉铃虫、棉蚜自然种群。试验方法 :(1 )棉铃虫。浸叶法 ,参照 IRAC NO.7;(2 )棉蚜。采用 FAO推荐的毛细管微量点滴法。1 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1 .1 棉铃虫在 1 996年测定了安岳、简阳两地棉铃虫多甲胺磷等 1 4种药剂的毒力 ,结果见表 1。几种药剂对棉铃虫的毒力以硫丹最高 ,甲胺磷最低。与吴益东等 (2 0 0 0 )测定的几种药剂的敏感基线相比较 ,几种菊酯类药剂均已产生了抗性 ,其抗性高低依次为溴氰菊酯 (2 6 .2倍 )、氰戊菊酯 (1 7.9倍 )、三氟氯氰菊酯 (1 3 .3倍 )和氯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