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东阳市现有茶园面积2887公顷,其中绝大部分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本地群体种茶园。由于茶园树势老化。品种单一,整体素质较差,直接影响了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东阳市认真贯彻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精神,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树,积极建设良种示范基地并加以全面推广。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698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24.2%。现将多年来茶树良种推广的实践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加快茶树改良步伐推动茶业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安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全县有茶园1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13.5万亩。多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业做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茶叶、茶树品种结构,通过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开展名茶生产技术培训、培植名茶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工  相似文献   

3.
段新友 《中国茶叶》2007,29(3):16-17
“十五”以来,是四川省茶叶产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全省现有产茶县(市)120多个,重点产茶县(市)30多个: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15.53万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茶叶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8万吨;茶叶总产值18.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70%的投产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名山县、峨眉山市、洪雅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3家企业的1667公顷茶园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相似文献   

4.
关于浙江茶树良种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婺 《中国茶叶》2003,25(2):26-27
浙江是个古老的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繁多,主要以鸠坑种、群体种(当地种)为主。鸠坑种为有性品种,历史上曾作为浙江的当家品种。近30年来,浙江省在茶树品种无性良种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成绩,无性系良种茶园从无到有,从占茶园总面积的不到1%上升到现在的近20%,发展很快。本文就浙江省茶树良种的健康、稳妥的发展,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建阳市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之一,是历史名茶“北苑御茶’和“龙凤团茶”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市)。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树良种推广都居全省前列,所产的“闽北水仙”和“闽北乌龙”闻名遐迩。茶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主要支柱产业,是我市农副产品中具有出口创汇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我市茶业生产现状,潜在问题及产业趋向,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供有关部门参考.一、建瓯茶业现状分析:建瓯茶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年的产茶历史。历经十几个世纪几十代…  相似文献   

6.
魏福炯 《茶叶》2001,27(3):53-54
1998年开始,我市根据绍兴农业丰收计划的要求,制定了《上虞市高效无性系良种茶园开发》项目,几年的实践,尝到了甜头. 1998年,在全市6个镇(乡)开展了此项活动,当年就发展迎霜、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茶园84.6公顷,1999年发展了51公顷,2000年又发展新茶园77.6公顷.  相似文献   

7.
池玉洲 《福建茶叶》2014,36(6):9-11
宁德以清新的自然环境,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茶树良种,造就了独特的传统支柱产业—茶业.在宁德市的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96.8万亩,茶叶产量8.09万吨,产业规模居全国茶叶主产区前茅,居福建省之首,茶产业已经成为宁德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武义茶叶及养生文化 1.武义茶业发展情况2013年武义县拥有茶园面积12.3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85万亩,良种化率63.56%,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省"有机茶工程"的试点县之一,实现总产量1.38万吨,产值7.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7%。其中名优茶产量5826吨,产值6.24亿元。  相似文献   

9.
浙江茶情(1)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6,32(1):60-61
据业务统计,2005年浙江省茶园总面积约16.6万公顷,其中采摘茶园13.9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13.2万吨,总产值49.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达到4.6万吨和41.2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88万公顷,其中本年度新发展约0.87万公顷,全省无性系良种比率达到35.5%,已较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宗茶机采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全省机采面积约3.27万公顷,机剪面积约4.9万公顷,采茶机、修剪机的拥有量分别达到3670台和3080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陕西平利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茶业率先突破战略,在良种推广,提质提效,科技创新和品牌整合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10年实现茶园面积8667公顷,茶叶总产量3100吨,年产值3.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1.3%、206%和269%。  相似文献   

11.
诸暨茶叶     
《茶叶》2009,35(1):F0004-F0004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是浙江省主要的产茶县市,产茶历史十分悠久,追溯诸暨的产茶业.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唐代,诸暨就是全国著名的主产区。到清代,茶叶已销往国外。全市现有茶园12万亩,产茶6000吨,产值3.18亿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安徽省茶产业问题及对策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茶叶生产大省,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隶属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平稳,有利于有效品质因子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现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全省共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多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其中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160万亩,占90%,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占10%以上。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江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自1989年开始引种茶树良种生产加工绿茶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至2006年全县15个乡(镇)均有茶树种植,茶园面积6133,33公顷,投产面积3533.33公顷,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1372万元,一跃成为广西产茶第二大县,茶产业已成为本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本文运用战略性分析模式——SWOT法,分析与评价本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茶业经济贸易的几个主要指标中,福建都进入前几名。茶园面积居第三位,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和名优茶产量居第二位,名优茶产值居第四位,茶叶出口金额居第二位。从1963至1996年持续34年茶叶增产增收,特别是在近几年茶叶跌入低谷中,福建茶业仍在稳定增长,这在全国产茶省、区中尚不多见。这得益于发展茶叶的决策正确,得益于坚持发展有特色的茶叶,得益于科技成果与茶业经济的结合。福建经验表明,发展特色茶叶,是实现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福建发展特色茶叶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示:一是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建立自身优势的…  相似文献   

16.
正福安产茶历史悠久,是我省绿茶、花茶、红茶的主产区,全国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茶业为主的食品加工是福安市三大传统主导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30万亩,涉茶人口42万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18.
茶树双层覆盖遮荫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在我国南方茶区应用已趋于成熟,在生产中广为推广。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江北茶区的重要产茶区域之一,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茶园建设长期以来以茶籽直播为主,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缓慢。上世纪80年代后,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全国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名优茶生产需要,提高茶叶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信阳茶区逐渐开始进行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休闲观光茶园是融合旅游业和茶业而建立起的生态农业,突破茶叶生产的传统模式,形成以旅游推动农业、以茶业激发旅游的互动模式。该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与发展茶业资源,整合与完善茶业结构,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并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维护茶园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态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福建是产茶大省,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都符合建设休闲观光茶园的要求。按照设计茶园景观设计的内涵,对茶园的建筑、水景、小品等景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蔡远 《福建茶叶》2014,36(6):51-52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区位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区茶园面积13.1万亩,年茶叶产量10610t,产值7.06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3.89亿元.全区16个乡镇产茶村达216个,种茶农户5.3万户,人口达23万人.全区7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2009年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2年蕉城区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之称号.2004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蕉城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新增新优茶树良种茶园面积4万多亩,产量增加4247吨,产值增加3亿元,比增191.1%.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区产量、产值的27%和46.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