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黄精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比较不同生长年限黄精根茎的功能成分,测定3年生、5年生黄精的多糖、黄酮、微量元素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年生与5年生黄精根茎的多糖含量均达50 mg·g~(-1)以上,差异不显著; 5年生黄精根茎的黄酮含量是3年生黄精根茎的6倍,差异显著;两种生长年限黄精根茎微量元素含量排序均为Ca Mg Fe Mn Zn,差异不显著。该研究为黄精更深层次开发应用和工业加工应用提供部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采用喷灌技术的毛竹林地,其竹笋数量和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分别提高了95%和262%。挖笋对多花黄精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经营效果看,采用喷灌技术,产值可增加14985元/hm2。研究结果为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的集约化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鉴于多花黄精的重要药用作用及其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通过实地取样调查,研究建瓯市连地村不同生长条件的野生多花黄精5年的根茎生物量积累总量及各年度的生物量增长速度,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这对于多花黄精的培育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条件下多花黄精的根茎生物量及各年度生物量均表现为溪沟边腐殖地块>溪沟边土质地块>山坡地>山脊地。生长在溪沟边腐殖地块的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及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最大,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溪沟边腐殖地块比其他生长条件更有利于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22-24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油茶林下开展不同栽培模式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容器、大田和油茶林下三种栽培模式下,多花黄精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大小为:容器大田林下,且容器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油茶林下栽培,平均块茎鲜重大小为:容器林下大田,容器和油茶林下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元等活性成分含量大小均为:林下大田容器,且林下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容器栽培。三种不同油茶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株高和根茎鲜重影响均为:D1D2D3,其中平均株高D1显著高于D2和D3,D1根茎鲜重显著高于D3。不同坡位对多花黄精生长有一定影响,株高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母竹促进幼竹快速生长这一假说,研究了毛竹快速生长期不同龄级毛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叶片水势变化的时空差异、以及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时空格局,同时与小年期对应值做比较。结果表明:(1)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光合固碳能力较小年期更强;(2)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叶片冠层的水势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水分运输能力较小年期更强,且竹龄越大水分运输能力越强。(3)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地上器官(叶、枝、秆)生物量占比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且叶片生物量占比差异显著。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生物量积累较小年期更多,且竹叶固定生物量能力更强。因此,竹笋的快速生长对母竹的产生了影响,母竹为竹笋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研究杉木林不同保留株数对多花黄精产量的影响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物侯期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侯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适宜密度下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可达到1600kg/hm2以上,产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多花黄精是一种喜阴湿、耐寒植物,其适生环境需一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进行营养积累。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在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形成了林药复合林,开辟了多花黄精生产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150~300、300~450、45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 m)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多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以海拔150~600 m范围内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较高,2年生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总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达91.6%、0.57 cm、62.5 cm、6109.29kg·hm-2、13.5%;选择海拔600 m以下区域范围内的毛竹林冠下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对多花黄精最适栽培区域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种茎平摆倒种、斜插倒种和常规种植3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多花黄精一年生种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多花黄精一节一芽一年生根茎的切块根茎培育的一年生种苗可用于栽培,比种子繁殖缩短了2~3 a;多花黄精种茎不同摆种方法的种苗物候期没有差别,但同生产区比较有明显差别;常规种植的苗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平摆倒种、斜插倒种,而斜插倒种和平摆倒种之间均不显著,不同摆种方法的种苗地上茎粗、根茎增重量、新芽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斜插倒种、平摆倒种虽然对根茎增重和新芽数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斜插倒种、平摆倒种根茎增重率分别比常规种植提高了9.93%和9.28%,平摆倒种的新芽数比常规种植法提高了8.21%。多花黄精采用斜插倒种和平摆倒种法进行根茎育苗,不但当年可出苗,而且根茎产量提高明显,新芽生长粗壮有力,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天山中部天然林分中不同龄级天山云杉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天山中部天山生态站天然林分中4个龄级(即Ⅰ(0~20年)、Ⅱ(20~40年)、Ⅲ(40~60年)及Ⅳ≥60年以上)天山云杉林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天山云杉的基本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林分中,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的光补偿点在10~25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870-1 220μmol·m-2s-1之间;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分别在10:00-13:00时段内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相同叶龄不同龄级天山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Ⅲ龄级>Ⅳ龄级>Ⅱ龄级>Ⅰ龄级;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除Ⅰ龄级为单峰曲线外,其他3个龄级的为双峰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值随着林木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有所降低的趋势,Ⅲ龄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相同年龄不同叶龄的净光合速率值基本上为当年生叶>1年生叶>2年生叶.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中的光照强度、温度、室中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阴生叶只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择北半高丛蓝莓"北陆"5个不同龄级的3个区位组织进行组培繁殖,测定分化率和生根率。结果显示:不同龄级和区位的苗木分化率、生根率不同;炼苗时采用花泥:草炭土=2:1与苔藓相对照的培养基质测定成活率,成活率高的区域苗木做主要苗源;入圃后的苗木观察分枝和产量等性状与扦插苗对照(CK)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测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蓝莓植株龄级间差异显著,产量在龄级和区位差异显著;以产量为基本性状参考分枝采用BLP法预测并筛选优良单株30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黔东南杉木人工纯林结构及有机碳密度随龄级和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杉木林龄增大和密度降低:1林分平均胸径和高度值升高、密度值降低,龄级及密度级内的相应指标值差异显著。2除Pielou指数值外,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值随林龄增大而增加、随密度降低而减小。不同龄级及密度级灌木层植物Pielou指数值差异显著。草本层植物Gleason指数值在龄级间差异不显著、密度级间差异显著,Pielou指数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3土壤密度值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其它理化指标降低。土壤密度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其它理化指标值在龄级及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4乔木、灌木、凋落物和土壤-植被层有机碳密度值增加,草本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值在龄级间降低、密度级间升高。乔木层植物有机碳密度值在龄级间差异显著、密度级间差异不显著。5林龄和密度对乔木层植物有机碳密度值的贡献率分别为99.06%、0.94%。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层部分指标影响,植被有机碳密度受植被-土壤部分指标综合影响。6培育大径级林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有机碳密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掌握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根茎生长发育的影响,推进黄精标准化栽培管理,提高黄精根茎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研究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根茎的长度、鲜质量、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1年生黄精根茎长度、鲜质量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多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种根长度、鲜质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均...  相似文献   

13.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点格局O-Ring统计法,分析安徽省琅琊山青檀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檀种群趋于小龄化,种群结构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中Ⅰ龄级个体在r<25m的尺度上呈集群分布;Ⅱ龄级个体呈随机分布,随龄级增大,逐渐趋于均匀分布;不同龄级间青檀个体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只有Ⅰ龄级和Ⅱ龄级个体在r>8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其余各龄级间均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根茎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硝酸铝比色法、索式抽提法和等离子体光谱仪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龙泉市5个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样地的1年生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蛋白质、黄酮、粗脂肪和9种矿物质元素(Na、Ca、P、K、Cu、Mg、Mn、Zn、Fe)含量。结果表明:A样地(兰巨乡南山村油茶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7.50±6.41 mg·g-1和12.40±0.42 g·100 g-1;B样地(安仁镇大舍村香榧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10±0.38 mg·g-1;C样地(上垟镇泗源村毛竹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黄酮含量最高,为7.22±0.77mg·g-1。5个样地多花黄精根茎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互有高低。以上结果说明生境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的主要成分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赛罕乌拉蒙古栎种群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对样方内个体定位并测定其树高、胸径等指标,采用年龄大小级划分方法对研究区内蒙古栎个体进行等级划分,使用ADE4对定位数据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蒙古栎种群在0~20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1~25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峰后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蒙古栎种群各龄级间关联性不显著,但龄级Ⅰ与龄级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 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 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 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 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 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 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 4、0.322 4、0.279 0和0.263 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红皮云杉S3-0苗龄型的苗木为对象,连续3 a观测年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红皮云杉S3-0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生长初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生长速生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生长未期,7月上旬至7月下旬或8月上旬;停止生长期,7月下旬或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分别在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生长量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根茎总重量(干重)分别达90.2%、0.60cm、62.5cm、1 226.9kg/hm~2;阔叶树林的分别达90.0%、0.55cm、59.2cm、1 184.4kg/hm~2;杉木林的分别达88.7%、0.48cm、53.1cm、1 097.0kg/hm~2;马尾松林的分别达85.2%、0.43cm、48.9cm、993.4 kg/hm~2。综合分析认为选择毛竹林和阔叶树林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林冠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卧龙大熊猫食物基地的竹子种群密度及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11月~12月我们采用"定性评估法"、"样方法"、"收获法"和"非损伤重量估测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2002年引种栽培的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等竹种的生长状况、种群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拐棍竹、白夹竹和方竹均以中等生长状况为主,占50%~100%,美竹则以上等生长状况为优势,达70%左右.不同竹种无性系种群密度平均为拐棍竹467.76株·hm-2、白央竹286.00株·hm-2、美竹326.00株·hm-2、方竹21.33株·hm-2,各龄级的排序均遵循4 a生<3 a生<2 8生<1 a生的递增格局.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生物量(鲜重)平均分别是41.99 kg·hm-2~、29.40kg·hm-2、188.06 kg·hm-2和16.30 kg·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因竹种不同各有差异.不同龄级竹子的鲜重具有明显差异,其排序为1 a生>2 a生>3 a生>4 a生,但均呈现出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竹子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逐渐递增的趋势.利用SPSS 13.0软件建立了不同龄级竹种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1 a~2 a生竹的模拟效果最佳(P<0.001),3 a~4 a生较差,同时根据不同生长状况与竹种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方差分析,以及不同竹种各龄级种群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食物基地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空心箭竹的纤维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空心箭竹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79mm,宽度为14.25μm,长宽比为134.27,细胞壁厚为2.79μm,腔径为8.71μm,壁腔比为1.15。空心箭竹纤维长度的轴向变化规律为中部>基部>梢部,中部与基部均极显著大于梢部,但中部与基部差异不显著。无论在龄级还是部位上,茎秆横切面上纤维细胞壁厚变化规律为竹青>竹黄,而纤维长度却为竹黄>竹青。Ⅰ龄级与Ⅲ龄级纤维细胞壁极显著厚于Ⅱ龄级,而Ⅰ龄级与Ⅲ龄级之间差异并不显著。Ⅲ龄级第8节节间纤维长度在靠近节部的位置较长,纤维宽度较宽,龄级和部位是空心箭竹纤维形态特征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