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信息集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稻米》2011,(5):76-76
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3276万t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公告,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276万t,比上年增产143万t,增产4.5%。公告显示,201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5.1万hm^2,比上年减少4.5万hm^2,下降0.8%。全国早稻单产为5697kg/hm^2,比上年增加290kg/hm^2,提高5.4%。  相似文献   

2.
2003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为13.67万hm^2,比上年的13.34万hm^2增加0.34万hm^2,总产14.92万t,比增0,59万t,毛茶总产值20亿元,比增1.18亿元。其中绿色食品茶园面积l.53万hm^2,比上年增加0.46万hm^2,产量2.3万t,比增1.1万t;有机茶园466hm^2,比增266hm^2。名优茶产量3.6万t,产值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0.23万t和0.53亿元。2003年茶叶生产业务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1年国内外水稻产业及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7.23亿t,比2010年提高2377万t,增产3.4%;全球稻米贸易量比2010年增加8.0%,达到3400万t。2011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041.5万hm^2,同比增加1800.0hm^2;总产量达2.025亿t,同比增加3.41%。2011年1-9月我国共出口大米31.1万t,比2010年同期减少31.3%,进口数量同比增加88.0%。稻作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及配套技术稳步推进,机械化操作、信息技术与农艺措施进一步结合,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的现象,加强了水稻生产应对灾变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214.7kg/hm^2,比对照垦稻10号平均增产11.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16.1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60.2kg/hm^2,平均比对照龙稻3号增产12.0%。  相似文献   

5.
2008年攸县超级杂交晚稻示范区面积711hm^2,采用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经分类测产验收,示范品种产量丰源优299达到9.32t/hm^2,天优998达到9.06t/hm^2。示范区平均产量比前3年晚稻平均增加1.39t/hm^2,增幅17.7%,比当年非示范区增加0.90t/hm^2,增幅10.7%,比全县晚稻平均单产增加1.03t/hm^2,增幅12.5%。按每100kg稻谷188元收购价计算,增加纯收入1936.4元/hm^2。在整个晚稻生长期间病虫害化学防治3次,比非示范区减少1次,农药成本减少255元/hm^2,增收节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3年稻米供求形势分析及2004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文 《中国稻米》2004,10(2):39-40
一、国内生产依据现有资料估计,2003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下降为1.6442亿t,比上年减产5.8%。其中:早稻产量为2931万t,同比减产97万t,减幅达3.2%;中稻(一季稻)产量为10132万t,同比减产768万t,减幅达7.0%;晚稻产量为3379万t,同比减产144万t。减幅达4.1%。  相似文献   

7.
闽东茶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三十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为目标。立足区情,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77年到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从2.9万hm^2发展到5.35万hm^2,扩大2.45万hm^2,增长84.57%;茶叶产量从0.74万t发展到5.93万t,增加5.19万t,增长701.35%;毛茶产值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11.56亿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2001~2003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为100~120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38.9%~47.6%,产量增加0.48~1.48t/hm^2,增幅6.32%~27.3%,减氮增产的效果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为99~147.5kg/hm^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为146.9~194.3kg/hm^2。改进的施氮处理AEN平均为10.6~14.3kg/kg.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0~10.7kg/kg;PFPN平均为65.2~96.8kg/kg,比农民的习惯施肥增加34.1~65.7kg/kg;REN平均为68.5%~76.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4.1%~21.8%,增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析了氮肥用量对植株干物质在茎秆、叶片和稻穗分配的影响,讨论了植株后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双低三系杂交油菜秦优8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8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早熟杂交种。陕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3036.5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45.7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20%。2002年参加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42.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0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27%~0.44%,硫甙含量21.41~24.64μmol/g,含油率39.9%~40.9%。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进行了不同施肥方法的大田比较试验,研究水稻测苗定量施肥方法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测苗定量施肥氮肥用量为112.1~136.5kg/hm^2,平均125.8kg/hm^2,比传统施肥减少29.8kg/hm^2。减幅19.1‰;AEN为13.4~24.5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43.8%;PFPN为46.6~62.0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Z7.9%;平均产量6.42t/hm^2.比传统施肥增产5.48%;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增加1.17%~10.01%。湖南省6县(区)的生产示范进一步验证了测苗定量施肥的减氮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黑亚16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hm^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hm^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hm^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科玉3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玉3号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选育的大穗型高产玉米新品种。2006-2007年在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2006年种植1666.7m^2,收干玉米籽粒1720kg,折合产量10320kg/hm^2,比同等条件下的登海9号增产10.7%,比临奥1号增产12.5%。2007年扩大到20hm^2,随机抽查5户农户进行测产,平均产量9717kg/hm^2,大大超过现有的推广品种。其中,东塘村的曹某种植1733.42m^2,收获干玉米籽粒1852kg,折合产量10684.5kg/hm^2。2008年该品种将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3.
王桂玲 《中国稻米》2008,14(2):38-39
龙粳1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育种技术路线培育而成的水稻品种,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优质、抗病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441.8kg/hm^2,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26.4%;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53.4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75.5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10.9%。  相似文献   

14.
高产抗孢囊线虫大豆齐茶豆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茶豆2号”为夏播中早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抗孢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抗病毒病,较抗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内4年试验,平均hm^2产量3360.9kg,比“鲁豆11”增产11.51%。山东省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3303.0kg,比“鲁豆11”增产8%,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832.0kg,比“鲁豆11”增产7.8%。“齐茶豆2号”籽粒蛋白质含量43.98%。脂肪含量21.26%,为抗孢囊线虫脂肪、蛋白、产量三高品种。  相似文献   

15.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50分别增产10.87%与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84%。苏油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播种期、密度、施肥方法等辅助试验,初步摸索出杂交稻以直播、适当稀植、一次性施肥为核心内容的高效栽培技术。不同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表明,高效栽培比SRI产量高0.9t/hm^2,增产10.14%,成本相当,利润高1078.5元/hm^2;比双季稻常规栽培产量低1.78t/hm^2,低15.40%,但节省成本4965元/hm^2,利润高3541.5元/hm^2、投资效率高效栽培为104.3%,比SRI高21.9个百分点,比双季稻高8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锦     
《中国稻米》2012,18(5):85-85
●2012年全国早稻增产54万t。总产3329万t 国家统计局8月24日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3329万t,比上年增产54万t,总产量基本恢复到了2009年水平。报告指出,2012年早稻主产区增产较多。4个早稻产量超过500万t的肯(区)占增产总量的90%,其中湖南早稻增产12.3万t,汀西增产14.6万t,广西增产14.5万t,  相似文献   

18.
金晶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3,39(2):120-122
12012年我省茶产业继续快速增长2012年全省茶叶面积274.5万亩,比上年增长0.5%;茶叶产量17.5万吨,比上年增长3.0%;茶叶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达到7.4万吨和114亿元,名优茶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已成为浙江茶叶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十多年茶树改良工程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严宗卜 《中国稻米》2004,10(5):37-38
2002年在贵州省凯里、独山和贵阳3个不同海拔生态地区,利用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两优363,进行了一组强化栽培试验。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在独山县用33cm×33cm稀植和14天短秧龄的条件下,两优363最高产量达9.3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0.8%。在三个点,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处理的平均产量为7.64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4.37%。讨论了在贵州省发展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